APP下载

Human Library——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新趋势

2011-03-18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710049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1年5期
关键词:隐性馆员图书

●苏 黎(西安交通大学 图书馆,西安 710049)

Human Library(原为 Living Library,2010年 1月其官方网站将其更名为Human Library[1])是近年来国内外图书馆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它出借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而是实实在在的人。被“出借”的人如“图书”一样以自己独特的经历和见解,同“借阅”他的读者进行交谈,回答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在互动的过程中彼此都将得到启迪,从而达到相互沟通、增强理解、相互激励的目的。

1 Human Library活动的起源与发展

Human Library概念是在2000年的丹麦罗斯基勒音乐节上由反暴力活动积极分子RonniAbergel提出。他与4位朋友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停止暴力”,该组织首次推出Human Library的活动,向外出借了75本“图书”(LivingBooks),采用对话的形式与来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Human Library由此产生。

该活动现已遍布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Human Library官方网站的统计,目前世界上已举办过约150个Human Library活动。2000—2005年举办活动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洲,2006—2009年,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加入进来。[2]

2008年10月美籍华人曾蕾女士在“2008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上首次将Human Library活动引入中国,活动范围涉及: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可视化技术、元数据、Web2.0、E2Science、图书馆从区域走向全球化、术语注册和网络服务系统等议题,由交大图书管理人员制定“图书”借阅规则,著录出借“图书”的标签以及专业范围、研究领域,读者可在网上或咨询台预约,“图书”的“阅读”时间是20分钟,允许旁听。该活动为与会代表提供了与学科专家直接交流、答疑解惑、探讨相关主题的互动平台。“图书”“借阅”后,读者可对“图书”内容和活动进行评价。[3]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鲜悦living library”开始于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活动中邀请校园中各有建树的人作为“图书”与读者交流留学、考研、英语、求职、科研等在校生普遍关注的主题。活动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书、分享智慧、交大薪火、传承你我”,借阅对象为全校师生。利用图书馆这一平台,在读者和“图书”面对面的自由交流中,由“图书”为读者指点迷津,解决学术等方面的困惑,加速科研人才的成长。[4]2009年5月上海同济大学图书馆引入了Human Library活动。活动的题目是:“同舟共济,分享新知Living Library。”“真人书”的主题范围包括:职业规划、科学研究、考级考证、出国留学等。“真人书”的来源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社会人士以及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其活动的宗旨是:“人生犹如一本书”。[5]Human Library活动的迅速发展,表明这种独特的、人与人之间直接交流、沟通的服务方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2 Human Library与隐性知识

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文字和数字表达出来的、容易以硬数据的形式交流和共享、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它存在于文档中,可编码,容易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并且容易转移。隐性知识是高度个性化而且难于格式化的知识,包括主观的理解、直觉和预感。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不可编码的,很难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和转移。

隐性知识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技术”层面,包括非正式和难以明确的技能或手艺,常常可以称之为“秘诀”(know-how),源自亲身体验、高度主观和个人的洞察力,直觉、预感及灵感均属于这个层面。另一个是“认知”层面,包括信念、领悟、理想、价值观、情感及心智模式。Human Library活动使其隐性知识相对容易获取并被创新利用,教学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使得他们的隐性知识在其群体中具有共享性与流动性。

Human Library活动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通过相互的交流切磋、整理和概括总结,形成业务规范、工作规则和管理制度等显性知识。其核心就是创建一种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平台,使隐性知识能表达出来,并能转化为机构所共享的知识。

Human Library的出现,为隐性知识的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平台。通过“图书”与读者的交流沟通,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知识流动,发现和分享彼此的隐性知识;通过谈话讨论,发掘和研究更深层次的知识;通过群体思维,激发产生新的知识和创新。

3 Human Library与图书馆学科化服务

Human Library活动初期,其主题多半围绕着人生经历、社会问题展开,随着该活动的广泛开展,近年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大学图书馆将其应用到学术领域,用于体现其知识性和专业性。如加拿大Douglas College的TheDavid Lam library LivingLibrary活动主题涉及人类学和社会学、考古学和古生物学、能源保护、教育心理学等30多个学科领域。[6]

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界为了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为中心而推出的。以往的图书馆学科化服务是以学科馆员为主体对读者提供服务,而Human Library以读者为主体,借助图书馆这一平台,由学科馆员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采用读者自我教育的模式,选取读者感兴趣的话题,依托大学科研院所内的人才优势,鼓励广大用户提供志愿服务。在活动中,“图书”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给他人以启迪,弥补学科馆员专业知识的不足。而学科馆员也可作为“图书”,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给读者以帮助。这样彼此发挥各自的优势,满足了不同读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4 Human Library的实施方法

4.1 活动主题的选择

不同的读者群有不同的关注热点:教师科研人员关注如何申请科研基金、如何发核心刊物论文;研究生关注怎样去锁定一个好的研究方向?怎样发表SCI论文?怎样去获得导师的认可?实验室生活的介绍等;本科生则关注留学、考研和英语的学习问题。一年中不同的时间段都会有不同的热点,学科馆员只要掌握了不同热点的时间表,就可以适时推出不同的Human Library活动。

4.2 “图书”志愿者的选择

首先需要收集读者的需求,将读者需要记录下来,利用学科馆员的学科网络联络优势,找寻“图书”志愿者。“图书”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是读者身边的学长或同学,只要他有一技之长,愿意与他人分享,都可以成为“图书”。“图书”经图书馆审核后,根据“图书”的特长进行编目,揭示其内涵,并上网公布。

4.3 “图书”的流通

在一固定的时间段,读者可向学科馆员预约“图书”,根据预约情况向作为“图书”的志愿者通报,在某个相对集中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阅读”,“阅读”的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为宜,“阅读”结束后可要求读者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学科馆员提交反馈意见。

[1] Read importantannouncement[EB/OL].[2010-02-15].http://human-library.org/major-changes-coming-upfor-2010.html.

[2] AListofLiving Libraries[EB/OL].[2010-02-22].http://human-library.org/list-of-past-living-libraries.html.

[3]张立亚.Living Library对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启示 [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5):86-88,103.

[4]以人为“书”,与牛人面对面交流——鲜悦living library[EB/OL].[2010-02-22].http://www.lib.sjtu.edu.cn/view.do?id=2167.

[5]同济大学图书馆——第五届读者服务月[EB/OL].[2010-02-22].http://www.lib.tongji.edu.cn/infoservices/2009may/M07.html.

[6] Sharing the expertise,talents and passions that exist within Douglas College[EB/OL].[2010-02-22].http://www.douglas.bc.ca/visitors/foundation/living-library.html.

猜你喜欢

隐性馆员图书
图书推荐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勘误
班里有个图书角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