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2011-03-18陈圣平

体育科学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院校职业

陈圣平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体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陈圣平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3)

体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国家、行业、企业、体育高职院校等各方面力量在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形成合力,以专业建设平台的构建为核心,结合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具有体育高职教育特色的发展模式,培养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服务的能够满足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体育人才。

体育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发展模式

1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构建是基础

我国的高职教育近几年经历了办学规模快速扩展、示范校建设、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等阶段。目前国内已经成立的13所体育高职院校,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部分院校仍处于规范建设阶段,但内涵发展已成为体育高职教育未来一段时间重要的发展方向。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进行开放式办学已成为体育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要求。体育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多赢互利机制尚未形成的现实,开放式办学的基本要求都使得体育行业、企业应深度参与到高端技能型体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都要求体育高职院校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

1.1 开放式平台

行业要素。体育产业可以分为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彩票业、体育场馆管理运营以及体育竞赛表演业等,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职成【2011】6号)文件已经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体育高职院校应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各省(市)体育局的指导下,抓紧建立体育高职院校行业指导委员会,对体育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为体育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

产业要素。体育产业按部门可以分为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场馆管理运营以及体育建筑业等,这就要求体育高职院校应该按照体育产业的要求企业需求进行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体育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素。企业直接参与体育职业教育,体育职业院校教育教学中应渗透体育企业元素,体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服务社会的宗旨和就业的导向。

职业要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为体育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明确了工学结合是体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实践要素。体育高职教育中应注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强化校内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1.2 加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力度

“一个理念、两个体系、三个机制”,体育高职院校应树立以生为本理念的,突出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实践教学资源保障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3 强化专业教学团队的双师结构

传统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制约体育高职教育发展的障碍,只有在密切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相对稳定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使得体育高职院校的专任教师与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相结合,形成实践技能课程(模块)主要由行业、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的培养机制,才能更好地将人才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

1.4 建设教育资源库,提升建设水平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建设者就是校企合作制度实践建设的先行者,通过全国体育高职院校资源库的建设,不断提升体育高职教育内涵建设水平。

积极开发应用性课程。目前各体育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多沿用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重学科的系统性要求并存有本科“压缩饼干”的状况。必须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际操作,导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进行有关专业课程的开发。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这几年来,注重知识与能力相互渗透、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从实践教学内容入手,进行课程改革,重组课程体系。将“学科”课程改造为“理论与应用”课程,“术课”课程调整为技能实训课程,专业课程增设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开发“综合素质”“通用技术”“职业素养”等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促进素质全面发展。建立“专业能力修习+职业技能实训+岗位实践应用”的专业课程体系,落实“能力本位”教育。在课程建设中,学院已有《运动解剖生理学》《健身健美操》《体育管理学》《田径与体能训练》四门省级精品课程。

加大教材建设力度。课程改革需要教学内容创新,配套的、适用于体育高职院校有关专业课程的的应用性教材的开发益发重要,这也是促进教师参与“产学研”的一个重要措施。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近年开发与建设十多门校本教材,《运动心理学原理与应用》已通过教育部审定,2011年已承接编写《饮食与健康》等四本省级规划教材(旅游类)。据了解,教材建设是目前国内13所体育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薄弱之处,亟需加快体育高职教育教学的应用性教材开发与建设的步伐。国家体育总局主管部门可设立全国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编写审定机构,引导体育高职教育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组织体育高职院校进行专业教材编撰和开发,以期提高体育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能力与水平。

举办全国性体育职业技能大赛。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建全国体育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具体赛事由体育高职院校承办,分专业、按模块进行全国体育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

2 专业建设平台的构建是核心

专业建设是体育高职院校与经济社会的契合点,具有体育高职教育发展的核心地位,也是体育高职院校办出特色的关键。目前国内13所体育高职院校开办的专业,主要集中在运动训练、体育服务与管理、社会体育、竞技体育、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以及体育教育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专业,这些专业具有较为传统的色彩,但在创造特色、建设精品专业、形成培养人才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则为鲜见。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获批为省级精品专业,亦有其培养优秀运动员之特定位置和成效的成因。体育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要求体育高职院加大力度,不断提高内涵建设水平,构建注重发展特色的专业建设平台。

2.1 确立核心地位

“专业围绕市场转,围绕市场建专业”,专业是体育高职院校服务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体育高职院校联系经济社会的纽带。要强调的是校企合作是新办专业的前提,通过校企联合开办专业培养人才,可以促进求学和求职相融,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相通.通过专业建设可以彰显体育高职教育的属性,可以使得体育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于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应该把专业建设提高到体育高职院校的生存、发展及特色的高度去认识、对待。

2.2 突出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体育高职院校的专业带头人负责专业建设及资源整合工作,既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也是市场信息的捕捉者,更是专业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该建立、完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机制,特别是要侧重选用行业、企业的资深能者为专业带头人,发挥专业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促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同时要从行业、企业中选聘高技能人才充实骨干教师队伍,形成精品专业或特色专业的教学团队。

2.3 围绕重心,加大对专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对体育高职院校的现有专业进行分类指导,实施重点专业重点投入,建设与专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实训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组建重点专业教学团队,强化课程改革、教材开发和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形成工学结合及“产学研”机制,在整合各种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培育体育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

2.4 明确方向,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抓手进行专业建设

发挥质量工程的引导作用,通过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等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带动全院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教学改革。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做到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有规划、有检查、有落实,以项目建设带动体育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2.5 加大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

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专业相同,专业方向可以不同,不同的专业方向体现专业特色。体育类专业的独特性是体育高职院校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基本特征,在专业建设中体育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核心课程、实践方案、就业渠道等方面提炼体育高职院校的特色,培养体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训练专业开设运动员、专项教练和健身教练等方向,竞技体育专业开设体育赛事组织策划、体育彩票等方向,运动休闲管理专业开设户外运动、高尔夫等方向,是基于体现根据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形成特色专业,进而建设精品专业设计的。

2.6 加强能力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目前国内独立设置的体育高职院校只有13所,在人才培养方案如何体现体育高职教育特色的研究很少,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的思维,一些体育高职院校仍将传授理论和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跟不上行业发展的需要,“中专延长、本科压缩”的痕迹依然存在。这些问题源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者比较善于从学科的角度去了解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不善于从职业的角度掌握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主流,源于教师的行业实际工作能力不能满足职业教育的要求。

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在尝试以行业为背景,按专业(群)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岗位能力要素引领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新,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使理论知识从属于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7 强化考核、评价制度,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包括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评价机制建设等内容,评价机制建设也是重要的环节。从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平台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专业特色或创新项目等几个方面对专业建设进行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3 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是关键

体育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是体育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同时也是提升体育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提升学院知名度、美誉度的方式。

3.1 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是前提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培训和自身的主动学习与持续学习,其内在专业素质与素养不断提高和专业实践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要提高专业素质与素养,需要通过不断学习与研究,真正拓展其专业发展的空间与内涵。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已是当务之急。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模式发展中,对教师的主动参与及教育教学的经验总结与提升关注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需求。建立教师参与专业的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参与企业实践和“产学研”等机制,是重构现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重要着力点。

3.2 体现特色,突出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成立体育产业研究机构,为体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带动国民就业等方面发挥者重要的作用。发展体育产业的动力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把体育产业作为未来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拉动内需的重要资源已是体育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体育产业的本体产业和核心产业,包括体育组织管理活动、体育场馆管理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中介活动及其他体育活动例如体育彩票、体育培训等几大类。如何在市场培养、促进体育服务业稳步发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打造全民健身运动系统工程、体育与文化、旅游三业互动机制的形成研究作出贡献也是体育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成立体育产业研究机构,加大对体育产业的研究力度,有利于提升体育高职院校服务体育产业的能力。目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已着手组建福建省体育彩票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体育彩票人才培养、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运行形态与模式研发等方面的合作。并与福建省体育产业协会达成成立体育产业研究所的意向,进行产业合作研发,产业政策与规划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鉴定,从业人员岗位标准制定与培训等应用性研究,。

依托体育高职院校,成立区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研究中心。结合海西发展机遇,以设在学院的省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为依托,吸收体育企业和其它社会力量,以董事会形式成立海西退役运动员职业教育与再就业中心,提高退役运动员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面向海西经济建设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劳动者。

建立运动员就业指导机制,对在役、退役的运动员进行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贯穿在学习训练以及退役转化期等各个阶段的过程之中.在学院现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拓展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孵化功能。加大双师素质培训团队建设力度(聘请企业、社会、学院的高技能、高素质人员加入团队),充分利用学院素质教育区的素质教育功能,提升职业素质。发挥体育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组织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工作的专门课题研究。结合福建省体育产业就业空间巨大的实际,充分挖掘体育产业对应的需求与工作岗位。着手与省体育基金会、体育产业协会联手,借重省内著名体育企业对退役运动员实行创业就业的孵化功能,进行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彩票站点、康复健身房等创业能力开发。

3.3 打造终身教育培训基地

积极发挥学院设有体育特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有利条件,加大培训和鉴定能力的建设力度,拓宽职业资格鉴定种类,与社会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合作,进行体育及相关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的鉴定。结合“课、岗、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提升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成效,实现“双证书”全覆盖。利用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现有“福建省健身教练培训基地”、“福建省体育教练员培训基地”、“福建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福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教师培训基地”、“福建省退役运动员培训基地”、”福建省体育彩票培训基地”等体育行业培训基地,做好各类培训班的培训规划、培训工作设计。整合行业企业与社会力量开展职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加大对体育从业人员的职前职业能力、职中能力提升培训、再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在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力度。

4 体育高职教育发展模型

不断提高体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建设水平,培养高端技能型体育人才,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服务。

鉴于体育职业学院整合了区域体育系统的大量资源,增加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内涵,使之成为培养国内外体育大赛为国争光的“奉献者”,服务全民健身的“志愿者”,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创业者”的重要载体。体育高职院校已初步形成的学习能力、传承与创新能力、整合能力等核心能力,正在逐步发挥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培养基地,体育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基地,全民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基地,体育管理服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基地,体育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鉴定基地,体育科技研发应用服务基地,体育产业研发孵化基地等体育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及其服务社会的功能。基于这一发展的有利条件,体育高职教育发展模式,在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构建的基础上,以专业建设平台的构建为核心,结合社会服务平台的构建,集智聚力、形成合力,不断提高体育高职教育特色发展模式建设水平,培养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服务的能够满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体育人才。

[1]童加斌.高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M].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周建松.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理论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专业建设与特色发展——特色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Sheng-ping
(Fujian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Fuzhou 350003,China)

Sports talent cultiv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 systematic project,which requires the resultant force from nation,industry,business,sports and other aspects of powe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management,using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s the core,combined with social service,the development mode of sports culture is construct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ultivation of sports and sports industry service can meet with the production,management,service demand for high-end skills talents.

physical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lent training;development mode

G 807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007-7413(2011)06-0081-04

2011-10-12

陈圣平(1955—),男,福建南安人,中级教练,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体育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魏 宁]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我爱的职业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