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萼龙葵的识别与综合防控

2011-03-17梁维敏田春雨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110034

天津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龙葵检疫种子

梁维敏 田春雨(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110034)

刺萼龙葵的识别与综合防控

梁维敏 田春雨(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110034)

刺萼龙葵,是外来入侵的危险性物种,对人畜健康、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都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我国正以异常态势迅速蔓延,已引起整个社会的重视。浅述了该植物的识别方法,指出目前主要采用建立分级预警机制、严格检疫、机械铲除、化学防治、植物替代、长期监控、开发利用、加强宣传等综合措施防控刺萼龙葵。

刺萼龙葵识别综合防控

刺萼龙葵,别名堪萨斯蓟、黄花刺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茄科、茄属,原产于北美洲,由于其具有高度的危害性,因此,该植物在美国被列为有害杂草,在加拿大被列为入侵植物,在俄罗斯和我国被列为境内限制传播的检疫杂草。刺萼龙葵1981侵入我国辽宁,继而在吉林、北京、河北、乌鲁木齐、新疆等地出现,沿着铁路线生长,目前最大的种群在张家口。

有权威研究机构对刺萼龙葵进行过风险评估,得出其风险值为86(评估值达到20就可以确定该物种不可引入,30以上为高危险),属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1 刺萼龙葵的识别

1.1 物理形态

刺萼龙葵的茎直立,植株上半部分有分支,类似灌木。全株15~60 cm高,表面有毛,带有黄色的硬刺。叶片卵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羽状深裂为5~7个裂片,具刺;叶长为5~12.5 cm,轮生,具柄,有星状毛;中脉和叶柄处多刺。花黄色,聚集成蝎尾状聚伞花序;花萼具刺,裂为5瓣,长2.5~3.8 cm,在茎较高处的枝条上丛生。开花期在6~9月。果实为浆果,附有粗糙的尖刺。种子不规则肾形,厚扁平状,黑色或红棕色或深褐色,长2.5mm,宽2mm,表面凹凸不平并布满蜂窝状凹坑,背面弓形,腹面近平截或中拱,下部具凹缺,胚根突出,种脐位于缺刻处,正对胚根尖端。

1.2 生物学特性

1.2.1 适应性强刺萼龙葵生长快而健壮,特别是在度过四片真叶的幼苗期后便开始迅速的扩展生长。该植物既耐干旱,又可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广泛分布于农田、村落附近、路旁、荒地,较广的生态幅使之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可以轻易占据合适的生态位,并有效地获得资源,它的根须扎入到相邻植物的根系中撷取营养水分,它的枝叶扩展面积大,抢占相邻植物的阳光,与本地植物争夺光照、养料和生长空间。有它在,别的植物很难存活,是名苻其实的“生态杀手”。它生长后迅速繁殖排挤其他植物,建成单优群落,消耗土壤养分,最终可导致土地荒芜。

1.2.2 繁殖能力强刺萼龙葵花数多,花期长;光顾的昆虫种类较多,提高了传粉的概率;花粉量大,花粉萌发时间较短,从而提高了传粉和受精的概率;单株最多结果992个,单株最大种子产量约38 000粒。种子数目多,提高了延续后代的概率。1.2.3传播能力强刺萼龙葵果实具刺,便于以动物和人类作为媒介进行传播;在成熟时,植株主茎近地面处断裂,断裂的植株形成风滚草样,以滚动方式将种子传播得很远,大大增加了其进入新的环境的可能性;其种子小,易混杂于其他种子中传播。

1.2.4 种子具有休眠机制虽然刺萼龙葵的种子发芽率低,萌发时间长,这种特性不利于其种群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快速大量的繁殖,但是致密而坚厚的种皮可使胚得到更好的保护,能够抵抗不良环境,使之在恶劣的条件下长期保持活力。这种特性是它对环境长期适应的一种休眠机制。

1.2.5 毒性强,危害性大刺萼龙葵的叶、心皮、浆果和根中含有茄碱,是一种毒性较高的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呼吸中枢有显著的麻醉作用,可引起严重的肠炎和出血,被牲畜误食后可导致中毒,中毒症状为运动失调、多涎、急喘、颤抖、恶心、腹泻、呕吐等,严重者致死,死于该果实中毒的牲畜也可仅表现出一种症状:涎水过多。其果实对绵羊羊毛的产量和质量具有破坏性的影响,人的皮肤接触它的毛刺后会导致皮肤红肿、瘙痒,且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农事操作。此外,刺萼龙葵还是马铃薯甲虫和马铃薯卷叶病毒的寄主,它的发生与扩展将给马铃薯甲虫的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影响因素。

由于刺萼龙葵具有以上的特点,所以普遍认为它是一种高度危险的检疫性有害植物。

2 刺萼龙葵的防控措施

2.1 建立分级预警机制

通过在本地区开展刺萼龙葵发生情况的具体调查,了解该种植物的入侵途径、入侵范围和在本地区的危害程度,并对它的入侵性做出科学评估。建立本地区外来入侵物种信息网络平台和查询系统,发布预警预报,对该种植物的发生趋势和发生生境进行预警分析,依靠科研机构,提高普查和防治的技术水平,防患于未燃,为科学防控提供指导依据。

2.2 严格检疫

刺萼龙葵主要通过种子远距离传播,各边境口岸应加强对其的检疫工作,从境内外有分布的国家和地区进口农产品时要严格进行检疫,每个样品不少于1 kg,检验是否带有该检疫杂草的种子,杜绝传播。同时在生长期或抽穗开花期,到刺萼龙葵可能生长地进行踏查,根据该植物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别,确定种类,记载混杂情况和混杂率。

2.3 机械铲除

在植株生长初期,尤其在4片真叶前的幼苗期,生长速度较为缓慢,之后生长速度显著加快。因此,在植株幼小时将其彻底铲除最为安全和有效。如待植株成熟,由于其全株具刺,会给铲除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若植株已结实,铲除时可能造成种子散落,从而加大了铲除的危险性。

2.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的最佳时期在开花前期,一种做法是在荒地、山坡等非作物田每667 m2用72%的2,4D丁酯乳油300 m L加48%百草敌水剂80mL,兑水30 kg喷雾;另一种做法是在荒地、山坡等非作物田每667m2使用20%百草枯水剂150~200m L,兑水30 kg,使用机动或手动喷雾器均匀喷洒,4~5 h后叶片就开始变色枯萎。

2.5 植物替代

用本土的植物抑制刺萼龙葵的生长。人们熟悉的沙棘、紫穗槐、紫花苜蓿等植物都具有生长迅速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光竞争优势,这些植物为多年生植物,每年春季都会在刺萼龙葵发芽之前就已形成一定的高度,同样是长叶、高度的优势可以让这些植物的叶片遮挡住刺萼龙葵的叶,这样就可以起到抑制刺萼龙葵生长的效果,从而控制刺萼龙葵的危害和蔓延。

2.6 开发利用

刺萼龙葵虽具有毒性,但是墨西哥中、南部的印第安群落土著人将其用作治疗肠胃病的草药。另外,刺萼龙葵中还含有对人类癌细胞有细胞毒素作用的甲基薯蓣皂苷,以及对马铃薯环腐病具一定抗性的过滤性毒菌。因此,可在严格监控下对刺萼龙葵的有效成分及药理进行深入研究,开发其在抗癌和植保方面的价值。

2.7 长期监控

刺萼龙葵在国内部分地区的大面积蔓延,证明已非常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由于刺萼龙葵的种子有休眠机制,当年未萌发的种子可能在数年后萌发,所以,各级政府要把铲除刺萼龙葵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任务,长期监控。对于刺萼龙葵生长过的地方,一定要予以标记,积极探索刺萼龙葵综合防治的有效途径,完善刺萼龙葵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刺萼龙葵发生蔓延预测预报,连续监控,及早铲除。

2.8 加强宣传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搞好铲除刺萼龙葵行动的宣传报道,并针对刺萼龙葵的危害性、铲除方法进行广泛宣传,举办培训班,创造铲除行动的浓厚氛围,从城市到社区,从乡(镇)到村屯,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人人行动,使人人都能识别刺萼龙葵、人人可以报告刺萼龙葵疫情,人人都应随发现、随铲除。■

[1]魏守辉,张朝贤,刘延,等.外来杂草刺萼龙葵及其风险评估[J].中国农学通报,2007(3):347-351.

[2]张延菊,曲波,刘更林,等.外来入侵有害植物刺萼龙葵(Solanum rostratum Dunal.)幼苗的形态学特征初步研究[J].种子,2010(3):51-55,59.

[3]高芳,徐驰.潜在危险性外来物种——刺萼龙葵[J].生物学通报,2005(9):11-12.

[4]车晋滇,刘全儒,胡彬,等.外来入侵杂草刺萼龙葵[J].杂草科学,2006(3):58-60.

2011-02-05

猜你喜欢

龙葵检疫种子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桃种子
检验检疫学刊
困扰吧, 女性!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可怜的种子
龙葵果
龙葵果
发芽变绿会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