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青奥会对青少年的体育文化教育作用

2011-03-17吴炎兵姜泉花薛孝恩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

吴炎兵,姜泉花,薛孝恩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以下简称青奥会),它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它揉和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起着一个催化剂的作用。200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雅克5罗格提出了举办青奥会的设想。国际奥委会在2007年7月5日于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次国际奥委会会议上全会通过了创办青少年奥运会的决议[1]。国际奥委会决定每四年举办一次,夏季青奥会最长12天。2010年首届青奥会在新加坡举行,2014年中国南京将承办第二届青奥会。

1 青奥会诞生的渊源

1.1 《奥林匹克宪章》

2004年9月1日生效的新的《奥林匹克宪章》明确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谋求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合起来,创造一种在努力中求欢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价值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国际奥委会最初创办青奥会就是为了用奥运理念及文化底蕴影响青少年的行为活动、道德水平、心理活动等方面。

新的《奥林匹克宪章》将“参与体育是一项人权,每个人必须获得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体育运动的机会”改为“参与体育是一项人权,每个人都必须享有进行体育运动的机会,这必须是在没有任何其他的条件下,以及在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之下所建立的相互理解的奥运精神中。参加的体育组织、管理机构都必须是在独立的体育组织支配下”。从改变增加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国际奥委会对现实中奥林匹克出现的问题,诸如金牌意识泛化和被政治、商业所支配和操纵的体育运动的忧虑和反感。举办青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青少年一代身上开始修正这些问题。

1.2 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属性

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倡导体育、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不断地追求身体、精神和意志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国际奥委会罗格主席更是将2008年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定义为“教育运动”。奥林匹克教育是把奥林匹克运动作为载体,通过体育、教育和文化相结合的方式,向广大的民众特别是青少年传递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的知识、文化、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此促进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社会行为的和谐发展[2]。奥林匹克运动不仅能让我们欣赏到高水平的精彩的体育比赛,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青奥会将人的均衡发展作为其最根本的目标。

1.3 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

奥林匹克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精神相互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人。进行体育活动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要经历。青少年如果能在亲身经历的体育运动中挖掘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展示自己,就可以在今后的其他方面实现自己的价值。青奥会创办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青奥会来影响和带动青少年一代,增加他们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1.4 奥林匹克运动现实问题

近30年来,奥运会在经历极大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有运动员的异化和权利问题;兴奋剂的使用和伦理问题;奥运会操作的商业化和政治化问题;奥运会申办城市的选拔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奥运会道德规范约束力的丧失。“更快、更高、更强”和“重在参与”的奥运体育精神,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国家和个人看重的是前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得到更高的荣誉,在人类自身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惜利用非法手段达到目的。比如,现代体育竞技中兴奋剂的问题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这种现象背离了体育运动“公平竞争”的精神,对运动员的身体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导致了运动训练的异化[3]。

2 青奥会的特征分析

2.1 青奥会的重心是青少年

奥运会侧重于运动竞赛,是为了让运动员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向着“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努力,而青奥会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多的青少年互相交流和互动,其重心是为了让青少年受到健康的身心教育,让奥林匹克“卓越、尊重、友谊”能更广泛地被青少年接受。青奥会是想办成青少年的盛会,在青奥会期间,能集合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青少年,向他们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在节日般的气氛下分享全世界的各种文化,提高青少年的体育参与意识和参与感,使青奥会成为代表最高体育运动水平的国际赛事之一。在对青奥会举办城市的要求中还特别提到,要增加多种新媒体渠道的互动,解决全球青少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把青少年吸引到体育馆,吸引到体育运动中来,这是创办青奥会的根本原因。

2.2 运动竞技结合文化教育

青奥会的体育竞赛是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吸引世界各地各种文化的青少年。在运动会期间,更注重的是对青少年的文化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包括:奥林匹克运动技能发展、奥运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方式、反对兴奋剂、社会责任和表达能力等。在此期间还举办一系列的互动和论坛活动,将会请到一些有影响力的奥运冠军来将自己丰富的经验传授给年经的运动员,使他们能处理好相关的社会问题。

2.3 借助青少年来进行青奥会的宣传推广

青少年是青奥会的主要受众,青奥会传播的主要价值在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在新加坡首届青奥会上,国际奥委会分别选出了来自各个国家的30名青年大使、46名运动员团队榜样和20名青年记者。青年大使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他们主要负责对自己国家青奥会的推广工作;其次,在运动会期间,负责指导青奥会运动员形成正确的奥运价值观和行为。运动员榜样主要是给年轻运动员提供咨询意见,传递比赛经验和教训,最主要的环节是奥运冠军以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来影响青奥会运动员。青年记者的年龄在18至24岁之间,分别来自五大洲的各个国家,他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向一流记者学习,获取丰富的奥运报道经验,为他们将来的奥运会报道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2.4 青奥会给运动员带来快乐

国际奧委会主席罗格认为,青奥会不应该象传统奥运会那样有沉重感、太严肃,而是希望运动会更为有趣,对青少年有吸引力,运动员在青奥会期间,除了比赛还可以去休闲和学习,去感受更多的乐趣。因此他说:“青奥会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运动员是否在运动会期间感到快乐”。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运动员在看台上看青奥会开幕式表演,才有了青奥会比赛结束,许多运动员参加各种各样举办者组织的文化活动,或与自己的奥运冠军偶像进行直接聊天的机会。

2.5 跨文化传播

青奥会虽然是国际奥委会推出的一项巨大的体育传播盛会,但是其传播的核心内容确是文化。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文化理念,在首届新加坡举行的青奥会期间,就组织了五个主题、七种形式的文化教育活动。五个主题分别是奥林匹克运动、运动技能的发展、健康的生活、社会责任感和表达能力;七种形式的活动包括:与冠军对话、自我能力发掘、世界文化村、集体活动、艺术与文化、探索之旅和海岛冒险[5]。

通过这些教育活动,运动员能进一步了解和形成新的奥运价值观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国际奥委会希望通过青奥会的召开,使广大青年学习到奥林匹克的相关知识和奥林匹克全球化的体育问题;通过学习从而超越自我,再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与环境;让青少年在与其他国家成员的交流活动中加强对新思想和新文化的学习和探索;同时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多元文化和人群方面的力量[4]。

3 青奥会的竞赛制度

3.1 运动员的参赛年龄

奥林匹克宪章没有对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运动员做出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因此,奥运会运动员主要是成年人。由于青少年奥运会主要面向的是青少年,因此在参赛年龄上奧委会就严格规定,参赛的运动员年龄为14~18岁,但涉及到具体项目的制定,就由世界各个单项体育组织所确定,按年龄分组进行相应的级别比赛。

3.2 报名资格

奥运会的理念是“更快、更高、更强”,因此在运动员的选择上也凸显了这一理念,每个参加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成绩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资格参加,没有大洲与国家名额分配上的照顾。而青奥会是为了让奥运会成员国更多的青年人参与,因此规定,凡国际奥委会下属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得派青少年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一个国家至少派四人,最多派70人参加比赛。在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上,每个国家即使取得了全部的参赛资格也只能选择参加其中的一项,比如项目设置较多的跳水项目,一个国家只能参加其中的两个项目的比赛。

3.3 项目设定

首届青少年奥运会的项目包括了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田径、羽毛球、射箭、击剑、体操等26个奥运会大项。小项目从奥运会的270个左右减少为201个。另外,还设置了一些在青少年人群中开展比较好的、易传播的小项目。比如小轮车、街头篮球,男女混合等比赛项目。通过对一些项目比赛规则的调整,增加比赛的趣味性,淡化奖牌和竞争意识。例如:在三对三的篮球比赛中,不是用时间类竞赛项目的规则(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队的得分高,哪个队就胜),而是用比分类竞赛项目的规则(规定一定的比分,哪个队先到达这个比分,哪个队就获胜),将比分设定在33分,先得到33分的队就获胜。通过竞赛规则的改变,既节约了比赛时间,又能提高比赛的趣味性,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参加。

3.4 竞赛时间竞赛规模

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每四年举行一届,也分为冬季和夏季奥运会,夏季青奥会的比赛时间定为12天,冬季青奥会的比赛时间则更短。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每一届参赛运动员都在10 000人以上,而青奥运的参赛人数规定在3 500人以下,相关的赛会工作人员也少。相比奥运会举办地场馆和城市的大兴土木,青奥会不做任何要求,并且还规定,所有项目的比赛都必须在同一个城市进行。青奥会为了使参赛运动员能够更多地进行文化交流与学习,参赛运动员必须提前四天到达比赛城市,而在比赛结束两天以后才可以返回。另外还规定,参赛队员必须参加由组委会安排八到十二小时的多个单元的文化教育活动。

3.5 仪式活动

青奥会与奥运会一样,圣火传递是必不可少的。但和奥运会不同的是,青奥会的圣火传递规模较奥运会要小,在传递城市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其在体育、艺术、文化、教育和科技方面是否能引起青年人的注意。在开幕式、闭幕式的活动上,志愿者主要是青年学生,目的是让青少年真正成为开幕式、闭幕式的主角。

在颁奖仪式上,由于有了跨国混合组队比赛的颁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与奥运会不同的几个国家的选手同时站在同一领奖台上领奖的场面,还可以听奏响国际奥委会会歌和看升国际奥委会会旗。

另外,青年奥运会,不进行金牌榜和奖牌榜的设立,比赛结束后成绩记录也没有。

4 结语

青年奥运会的参与群体主要是14~18岁的青少年,其运动特征是为了让青少年在快乐的体育竞赛活动中对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进行学习和传播。从对运动竞赛项目的竞赛制度设置上看,也是重在参与而淡化荣誉。因此,其主要目的是通过青少年传播奥林匹克的体育文化和人文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奥运会中来,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青少年学习和理解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全球化问题和体育问题;让他们学会超越自我,通过体育运动积极影响周围的人和环境;与其他参与者相互交流,促进对新思想的学习和新文化的探索;颂扬奥运价值观以及世界多元文化,同时感受奥运精神在团结多元文化和人群方面的力量[6]。

即将在我国举行的第二届南京青少年奥运会,我们要在把握好青奥会理念的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进行文化交流,把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给国际青少年,同时也把国际上好的文化理念传给我国的青少年。

[1] 任海.青年奥运会的超越与挑战[J].体育与科学,2010(2):3~5.

[2] 茹秀英,郭英杰.北京奥林匹克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效果及对南京青年奥运会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7(4):33~39.

[3] Rob KOEHLER.教育:青年与青年奥运会[J].体育科研,2008(5):9~10.

[4] 董杰.论奥运会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特征[J].体育与科学,2004,7(4):23~27.

[5] 纪玉娣.青年奥运会的跨文化传播效应与策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3):130~131.

[6] 克劳德5路易.青年奥运会的作用——健康、预防、社会适应[J].体育科研,2008(5):6.

[7] 拉马丁·达科斯塔.奥林匹克多元文化主义:走向文化相对主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8(1).

[8] 马秀梅.青年奥运会诞生溯源、特征区分和发展预期[J].体育与科学,2010,9(5).

猜你喜欢

青奥会奥林匹克运动国际奥委会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江苏省青少年学生对南京青奥会的认知分析
青奥会的真正内涵*——“南京青奥会口号、目标与理念”研讨会综述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