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RTSⅡ型轨道板预制生产关键技术

2011-03-17赵秀丽

铁道建筑 2011年7期
关键词:台座磨床生产线

赵秀丽

(中铁丰桥桥梁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在我国高速铁路上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已开通运营的京津城际及在建的京沪、京石、津秦、沪昆等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都采用了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铺设长度近2 100 km,折合标准轨道板近65万块。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板为单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制时为提高生产效率,一般要求16 h混凝土强度达到48 MPa以上。由于需要采用数控磨床对承轨台进行加工,轨道板预制精度对打磨效率影响较大。因此,轨道板场设计、混凝土技术和与轨道板预制精度相关的模具整备技术是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的关键技术。

1 混凝土轨道板结构特点

标准轨道板长度6.45 m,宽2.55 m,厚200 mm,为有挡肩、单向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配筋按截面中心对称布置,横向设置60根φ10 mm预应力钢筋,在预应力钢筋的上、下各布置一层钢筋网片;纵向设置6根φ20 mm的精轧螺纹钢筋用于板间纵向连接,板内所有钢筋交叉点均做绝缘处理;板上设置10对承轨台,承轨台间设置横向预裂缝;板中预埋接地装置、调高装置及扣件套管等,预设砂浆灌注孔。轨道板预制精度要求高,承轨台尺寸允许偏差在 ±0.5~±1.0 mm。

2 轨道板场设计

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场包括轨道板生产线、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搅拌区、轨道板打磨装配区、轨道板存放区和砂石料存放区等主要生产区域,其总体设计及布置应按生产工艺原理,结合工程工期及预制场地情况,做到规模合理、工序衔接及物流顺畅。

2.1 生产规模

轨道板生产规模应根据工程量、工期及轨道板生产工艺合理确定。依据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经验,生产板场供应半径以40~50 km为宜,即一个板场的生产量为25 000~30 000块轨道板,生产周期一般为1年左右,月生产能力需达到 2 000~2 500块。

CRTSⅡ型轨道板分为毛坯板和经打磨后的成品板两大类。毛坯板采用长线台座法生产,生产线循环周期一般为24 h(其中作业时间8 h,养护时间约16 h),每天生产能力需达到75块以上。一般来说,长线台座生产混凝土板时合理长度为75~150 m,最佳长度为120 m,因此,一个板场宜布置2~3条生产线。

成品板生产线以数控磨床为中心,采用三班作业制,每班打磨成品轨道板25~30块,每天打磨75~90块,一个板场配备一台磨床即能满足生产需要。

2.2 轨道板预制生产线

根据轨道板生产工艺,预制生产线设在主厂房内,按生产线配置数量,沿厂房长度方向一字串联布置生产台座,通常每台座安装27~42套模具,在厂房宽度方向,除考虑台座外,还需设置2条轨道板静停养护线。

台座结构为U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两侧平行的承力墙中心距为8 400 mm,承受4 367 kN的压力,台座两端设张拉横梁,台座的承力墙与横梁之间安装自动张拉设备,实现预应力钢筋的同步张拉与放张。底板上安装模型和供热管道,台座顶面设有轨道,作为生产线主要非标设备的走行轨道,轨道上布置的主要设备有混凝土布料机、切割预应力钢筋的锯及多功能运输车、拉毛机等。台座设计要考虑足够的刚度和强度。

主厂房内至少配置3台起重量16 t桥式起重机,用于吊运混凝土、钢筋网片入模、脱模等作业,另外还需考虑设置混凝土及钢筋网片的地面运输通道。

2.3 轨道板打磨装配生产线

轨道板打磨装配生产线是以数控磨床为中心的自动化生产线,一般设在辅助厂房内。毛坯板在轨道板存放区养护28 d之后,通过自动化滚轮运输线,经翻转、切割钢筋头等工序,运到数控磨床加工工位,经打磨检测合格后,安装弹条扣件系统,最后通过横向运输车运至轨道板存放区存放。轨道板打磨装配生产线设计时要重点关注相关工序的物流运输,严禁交叉作业。

打磨生产线主要配置16 t桥式起重机、数控磨床及配套污水处理设施、翻转机、切割钢筋头的锯及滚轮运输线等。

2.4 总体布置

根据轨道板生产工艺流程和特点,在充分考虑物流运输基础上,通常将轨道板场分为既互相独立又沿道路互相联系的8个区域,分别为轨道板预制区、钢筋加工区、混凝土搅拌区、轨道板打磨装配区、轨道板存放区、砂石料存放区、辅助生产区、办公生活区。

生产线常布置在一条线上,以便于桥式起重机、布料机、切割机等共用设备的行走和物流管理。由于毛坯板生产后需放置28 d以后才能进行打磨,因此,磨削车间可以单独布置。生产厂房采用实腹式钢结构排架,围护结构要充分考虑保温和隔热要求,跨度以20 m左右为宜,长度需根据板场建设规模(毛坯板生产线数量)确定,厂房结构设计时需考虑要配置16 t的桥式起重机,轨顶高程不小于7.2 m。

3 轨道板预制

3.1 模具选择及安装

模具是轨道板预制精度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因此,在CRTSⅡ型轨道板生产过程中,始终把模具选用、安装和调整作为质量管理的重点来抓。

3.1.1 模具选用

选择模具除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外,还要具有极高的精度,这就要求在制作模具过程中,控制好主体结构焊接变形,优选承轨槽材料,并应用先进的设计软件和数控设备,采用整体二次冲压、拉延成型工艺,保证承轨槽偏差完全控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

3.1.2 模具安装

模具安装包括模具组装和在台座内安置就位两个步骤,其中承轨槽安装和模具在台座内平面度控制是最为重要的两个环节。

1)承轨槽安装精度控制。只有确保承轨槽安装精度,轨道板上承轨台三维坐标才有保证,这样一方面可避免出现废品,另一方面可降低磨削加工量,提高数控磨床加工效率,因此需反复调整承轨槽安装位置,力求把偏差控制到最小。通常承轨槽安装分为预安装、初调整和终调整,具体为:①模型进入台座之前,利用定位孔完成承轨槽在模具上的初定位和预安装。②借助高精度全站仪和专用测量工装对预安装完成的20个承轨槽进行检测,依据专用软件对检测数据处理分析,用专用调整工装对20个承轨槽位置进行初调整。③灌注生产毛坯板首件。使用高精度全站仪、专用软件、专用的测量及调整工装等,通过对毛坯板检测和数据处理分析,完成承轨槽精确定位和终调整。

2)台座内模具整体平面度控制。采用高精度电子水准仪,以张拉横梁的中心高程为基准点,引出测站点(预埋测量锥),通过调整模型8个支腿的柱脚螺栓,实现对模型的高程和平面度控制,通常模具上均匀布置8个控制测量点,测量点间偏差控制在1 mm范围内。在模具安装和调整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确保台座地板上的预埋螺栓安装准确和牢固可靠,模具安装调整完毕后,必须将连接模具支腿的预埋螺栓上所有螺母锁紧。②在模具调整过程中,要确保所要调整模具处于自由状态,避免就位固定后模具间产生内应力。③在各种条件允许前提下,模具调整时尽量预设反拱,一般不宜超过2 mm。

3.1.3 模具动态监控

模具动态监控是轨道板生产中需特别关注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对该环节管理,并实时进行调整,确保模型始终处于良好可控的状态下,才能生产出优质产品,进而可提高后期数控磨床生产效率。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细节:①初次安装调整到位的模型,每次生产前都必须进行全面检测调整,直至模型状态稳定为止。②通常情况下,模型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整体平面度一般都会发生变化,需定期进行检测和调整。③经常分析数控磨床检测形成的毛坯板数据和加工量,有针对性对模具相关参数进行精调。

3.2 轨道板混凝土配制

轨道板使用寿命为60年,生产工艺及效率要求混凝土16 h脱模强度≥48 MPa,如何试配出工作性能满足施工要求,早期强度高且耐久性能指标满足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同时兼顾混凝土的生产成本,是组织轨道板预制生产需攻克的技术难关。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板生产实践中,通过合理优选混凝土原材料、优化配合比设计及严格工艺管理等措施,不仅配制出满足轨道板各项技术要求的混凝土,而且相比京津城际轨道板混凝土配制,取得较为可观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3.2.1 原材料选择

1)胶凝材料。用国内通用的P·Ⅱ42.5硅酸盐水泥替代高成本特种超细水泥,适当提高水泥熟料矿物组分中硅酸三钙含量,以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又不会对混凝土耐久性产生影响。用矿粉替代复合掺合料,减少水泥用量,可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工作性能和耐久性指标。采用上述两项措施可使混凝土中胶凝材料使用成本降低一半。

2)骨料。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砂石,严格控制骨料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云母、轻物质等有害物质含量。轨道板混凝土,砂子选用中砂,石子选用5~10 mm和10~20 mm两种规格,掺加比例通常为 3∶7。

3)外加剂。选用新一代聚羧酸系减水剂,较之萘系减水剂,具有掺量低、减水率大、与水泥适应性好、坍落度损失小、强度增长明显等优点,更适合轨道板的生产工艺。

3.2.2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控制

为满足轨道板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要求,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拌合物指标的实时监控,及时作出调整,尤其在冬、夏季气候极端恶劣条件下,应采用相应加热和降温措施,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要求:坍落度160~180 mm,坍落度损失20 min内不得大于20%,冬季施工时,坍落度值取规定范围下限,夏季施工时坍落度值取规定范围上限;入模温度 15℃ ~30℃;含气量≤3.5%。

3.3 混凝土养护控制

1)生产厂房、拌合站及砂石料库要配置足够的取暖和降温设施,尤其是在台座生产区域内,保证模具初始温度控制在10℃ ~30℃,为水泥水化反应营造良好初始条件。

2)采用养护温度自动跟踪控制仪,实现混凝土芯部温度的实时跟踪和调整,通过一系列升温和降温措施,使混凝土芯部最高温度始终保持在 50℃ ~55℃间。

3)对灌注成型的轨道板要及时进行覆盖自然养护。在冬季,根据需要对台座生产区域进行加热,夏季对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3.4 轨道板打磨工序优化

一般情况下打磨一块轨道板需要15~20 min,而其中刻字时间需要3 min,占15% ~20%。将刻字步骤移出打磨工序,增加1台刻字机,独立运行,从而减少打磨时间3 min,磨床打磨效率从65块/d稳步提升到 85块/d。

4 结语

CRTSⅡ型无砟轨道板技术在京沪高铁建设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在预制板场建设、工艺装备、混凝土、生产工艺等方面实现了再创新目标,全面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轨道板生产成套技术和材料体系,提高了轨道板生产质量和效率。

[1]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Z].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技基[2008]173号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有挡肩)暂行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3]付雷锋,马春生,张玉军,等.CRTSⅡ型轨道板 2×42预制生产线关键技术[J].铁道建筑,2010(10):109-113.

猜你喜欢

台座磨床生产线
方便小米粥亿级生产线投入运行
弹性夹具在轴承磨床中的应用
2020 年《宝藏》杂志征订!
浅析曲轴磨床的可靠性改进
超硬翅片滚刀加工在CNC磨床上的实现
软基地段狭小场地预制梁场规划及台座优化改建技术
不同预制梁台座对软基差异沉降的影响分析
雅石台座的保养
MZ208全自动液压磨床PLC程序改进
生长在生产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