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力推行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

2011-03-15林美清

海峡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质量保证监测站环境监测

林美清

大力推行环境监测全面质量管理

林美清

闽侯县环境监测站

针对目前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提出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监测计划、布点方案、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校准等步骤和环节要管理到位。

全面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 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是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工作中,都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持、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的作用。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增强质量管理意识,从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全过程的质量保证,加大质控工作力度等方面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机构整体质量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服务。

1 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监测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连续监测、定时监测和严格的管理相结合,才能准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管理。环境监测实质上是一项政府行为,是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环境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阵地,是运用监测技术手段对一切违反环境法律、行政规章和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监督,为环境执法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领导。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动态变化,依法监督管理环境,污染事故及环境纠纷的处理中,都必须依靠监测站科学的、有权威的数据。环境科学的研究也有赖于环境监测的成果。

2 环境监测的复杂性

对环境监测不了解的人,往往认为环境监测工作很简单,有现成的仪器,有规定的方法,要监测的就是那么一些项目,似乎没有什么困难,也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其实,这是因为缺乏了解而形成的错误观点,环境监测是十分复杂的。

2.1 环境监测对象的复杂性

传统的空气、水质、生物、固体废物、土壤、底泥以及生物样品具有如下特性:(1)样品的种类和形态具有多样性,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2)样品的基本组成和时间、空间的分布极其复杂,随样品的种类、来源、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不同,其组成也大不相同,而且干扰因素多;(3)样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范围很广,可能跨越多个、十几个数量级,而且很多环境污染物即使在极低浓度下仍具有很强的毒性;(4)样品容易受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影响而变质,不易保存。监测对象还涉及到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恶臭、热污染等。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监测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拓展。对草原、森林、湿地、生物多样性、沙漠、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等环境数据的监测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2.2 环境监测本身的复杂性

监测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监测本身的复杂性。环境监测包括监测管理、环境标准、监测点位的优化布设、样品的采集与保存、分析测试、数据的统计处理与运用、环境质量评价、质量保证等诸多方面。仅从分析测试来说,单靠化学分析手段难以胜任,必须与先进的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的各种监测手段相结合才能完成;从微观方面有时需要从分子、原子的水平上进行研究,从宏观上可以扩大到整个地球以至宇宙环境。环境监测和许多社会科学领域有关,因此还有很强的社会性。

经验表明,如果没有科学、严格的组织管理和监测技术,要想取得具有“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的数据和准确、全面的报告和资料是不可能的。对监测站本身来说,大力加强质量管理,提高科学监测水平,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权威性和可靠性。目前质量管理仅仅采取了一些具体的质控措施,而且质控工作本身尚不够完善,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水质分析的实验室内质控做得较好,但布点、采样、样品运输、数据处理等环节的质控有待加强。

3 在环境监测系统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在环境监测系统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监测站全体职工及有关部门齐心协力,为保证环境监测成果的质量,综合运用质量管理体系新手段和新方法所进行的系统管理活动。它的显著特点在于,管理的质量是全面的,既包括监测成果质量,又包括监测工作质量;实行的管理是全过程的、全员的。其基本核心是强调提高人的工作质量,保证和提高监测质量,达到全面提高监测站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从过去的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预防和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诸因素查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发动全员、全科室参加,依靠科学管理的理论、程序和方法,使监测的全过程都处于受控状态。

4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三全一多样”,即全员、全过程、全监测站的质量管理,所运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4.1 全面质量管理是要求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

环境监测成果的质量是监测站各个环节、各个科室全部工作的综合反映。任何环节、任何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果质量。因此,应充分调动全站所有人员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全员参加质量管理。

实行全员的质量管理应注意抓好两个方面:(1)必须抓好全员的质量管理教育,加强职工的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促进职工自觉地参加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政治素质;(2)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做主的进取精神。这是解决质量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全站素质的一种有效办法。

4.2 全面质量管理的范围是质量发生的全过程

全过程包括布点、采样、现场工作、运输、交接、分析测试、数据报出和审核、综合分析等各个环节。监测成果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要把全过程的各个环节加以管理,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工作体系,做到“预防为主,防检结合,重在提高”。为此,必须体现如下两个思想:(1)以预防为主不断改进的思想。要求把管理工作的重点,从“事后把关”转到“事先预防”上来。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把不合格数据消灭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2)为用户服务的思想。要求所有环节都必须树立“下个环节就是用户”、“努力为下个环节服务”的思想。要求每个环节的质量都要经得起下个环节的检验,并满足其要求。

4.3 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监测站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质量管理是使成果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而进行的全部活动,成果质量管理分散在监测站的各有关科室。要提高成果质量,就必须将分散在各科室的质量管理充分地开展起来,都对成果质量负责。各科室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是提高成果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要求全员都参加质量管理。

由于各科室在全站的职责和作用的不同,其质量管理的内容也不同。为了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必须加强各科室之间的组织协调,齐心协力地共同抓好成果质量。

从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全监测站”的含义就是要求监测站各管理层次都有明确的质量管理活动内容。每个监测站的管理,都可以分成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其中每一层次都有自己的质量管理活动重点内容。上层管理侧重于战略决策,并统一组织协调监测站各科室、各环节、各类人员的质量管理活动;中层管理则要实施领导层的战略决策,执行各自的质量职能,进行具体的业务管理;基层管理则要求职工严格按照监测规范和质量管理手册进行操作,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

4.4 全面质量管理所采用的方法是多样化的

随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对监测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影响监测质量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既有物的因素,又有人的因素;既有技术的因素,又有组织管理的因素;既有监测站内部的因素,又有监测站外部的因素。要把这一系列的因素系统地控制起来,全面管好,保证监测质量,必须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广泛运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如先进的专业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等。在运用科学方法过程中,必须坚持尊重客观事实,质量好坏要以数据说话的观点;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事实数据反映质量问题的态度。那种“大概”、“差不多”的凭感觉、凭经验的工作方法,是质量管理所不容许的。

5 实施全过程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指对环境监测全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监测计划,布点方案,取样方法,样品处理和保存,分析测定方法的选择,仪器校准,试剂和标准物质的使用,数据记录和数据处理等每一步骤和每一环节进行质量管理。每一步骤、每一环节都要管理到位。

5.1 优化布点的质量保证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技术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5.2 采样过程的质量保证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技术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情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5.3 分析测试的质量保证

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采用密码法、明码法、空白样、加标回收、平行样和人员方法比对等方式。

5.4 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的计算、校验、异常值剔除等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应规范完整。

5.5 综合评价的质量保证

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评价及综合报告,应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标准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6 加大质控工作力度

为保证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质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质量手册开展全方位质控工作。

制定质控工作实施计划,采用空白样、加标回收、平行样、质控样等质控措施,对监测工作实施质量控制。同时通过组织参加能力验证等外部质控活动,主动发现、解决监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监测人员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对所有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要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以确保现行有效。

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校准和期间的核查、现场质量监督、新方法的开发、服务供应商的资质评定等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原始记录、监测报告记录内容完整性、数据有效性的检查,强化日常质量监督管理。通过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工作,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以适应开展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需要。

7 结束语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才能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实现环境保护的科学管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 刘建琳.环境监测的全面质量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1):21-23.

[2] 夏新,刘伟.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之我见[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1):15-18.

猜你喜欢

质量保证监测站环境监测
田湾核电站运行阶段质量保证分级管理
焊接技能评定过程中的质量保证要求
关于如何做好水质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
对辐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系统开展数据化运维的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质量保证监查在AP1000依托项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