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褐牛导入美国瑞士褐牛后代犊牛放牧补饲试验

2011-03-10李红波周振勇张金山闫向民卡德尔

中国牛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犊牛母牛杂交

李红波,周振勇,杜 玮 ,张金山,闫向民,卡德尔,张 杨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疆褐牛导入美国瑞士褐牛后代犊牛放牧补饲试验

李红波,周振勇,杜 玮 ,张金山,闫向民,卡德尔,张 杨

(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目的]研究新疆褐牛导入杂交后代在不同生产方式下的生产性能与适应性。[方法]选择美新褐杂交F1代、F2代犊牛68头,并按品种类型、性别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为放牧补饲生产,对照组为天然放牧生产。[结果]表明:美新褐牛F1代、F 2代犊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P<0.05),试验组F 1代较F 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0%,对照组F1代较F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6.95%,试验组F1代较F2代母牛日增重提高10.39%,美新褐牛F1代犊牛在试验中期(7月15日~8月15日)的补饲效果最好,公、母犊牛补饲收益为3.1元/(头·日)与3.25元/(头·日),美新褐牛F2代犊牛在试验前期(6月15日~7月15日)的补饲效果最好,公、母犊牛的补饲日收益分别为3.3元/(头·日)与0.9元/(头·日)。[结论]建议:①牧区充分利用F1代的杂交优势开展生产,并在F 2代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母本新疆褐牛公牛进行回交,提高放牧生产适应性;②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犊牛放牧补饲技术在伊犁河谷以6~8月应用效果最佳。

新疆褐牛;放牧补饲;犊牛;日增重;适应性

新疆褐牛是一个乳用兼用型品种牛,多年来,为了提高新疆褐牛的生产性能,我区部分县市开展了以导入美国瑞士褐牛提高新疆褐牛产奶性能的品种改良与技术推广工作,新疆褐牛通过导入外血是提高生产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1],然而传统的生产方式仍然是制约良种牛生产性能发挥的瓶颈问题,新疆褐牛因其耐粗饲、耐放牧的特性,犊牛的繁育工作主要在牧区进行。针对当前的杂交牛生产,如何培育犊牛、提高成年牛生产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与生产的重点问题。在天然草场少雨、牧草干旱的放牧条件下,仅靠7~9月天然草场不能发挥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此条件下,为充分发挥杂交后代犊牛的生长性能,在8~9月牧草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应加大精料补饲量[2],同时,放牧加补饲育肥新疆褐牛犊牛具有较好的日增重效果[3]。为加强犊牛的培育发挥犊牛生产潜能,当务之急需要应用放牧补饲生产技术,研究制定不同季节、不同月龄新疆褐牛及其引入外血导入杂交后代犊牛的放牧补饲生产技术标准。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性地开展了美国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犊牛放牧补饲试验,旨在为杂交犊牛适应性研究与放牧补饲标准的制定积累科学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时间与地点

本试验在国家肉牛体系岗位科学家示范基地特克斯县育种站进行,时间2010年6月~9月。

1.2 实验牛选择及饲养管理

选择健康无病、生长发育正常、出生日期为2010年2月10月至3月10日之间的美新褐杂交F1代、F2代犊牛68头,并按品种类型、性别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34头、对照组34头)。开展新疆褐牛天然草原放牧补饲试验,补饲精料的时间在收牧后2 h左右进行,饲喂时将混合均匀的精料按1 kg精料加250 g水的比例拌湿饲喂。具体补饲量见下表1,正试期开始前对试验牛进行统一编号、标记,使用伊维菌素进行驱虫处理。

表1 犊牛放牧补饲精料补饲量

1.3 试验牛测定项目

测定项目:体重,采用电子地秤每月称量一次,于清晨饲喂前空腹进行。

1.4 统计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值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杂交类型犊牛生长发育情况

由表2可知,从试验全期补饲日增重的角度来分析,美新褐牛F1代、F2代犊牛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显著(P<0.05)。

美新褐牛F1代犊牛:试验组公、母犊牛的全期日增重分别为0.88 kg/d、0.85 kg/d,而对照组公、母犊牛的全期日增重分别为0.69 kg/d、0.64 kg/d,试验组公犊牛、母犊牛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27.54%、32.81%;美新褐牛F 2代犊牛犊牛:试验组公、母犊牛的全期日增重分别为 0.80kg/d、0.77 kg/d,而对照组公、母犊牛的全期日增重分别为0.59 kg/d、0.70kg/d,试验组公犊牛、母犊牛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59%、10%;从不同品种类型、不同性别犊牛补饲效果角度分析,美新褐牛F 1代、F 2代公牛、母牛因类型、性别与饲养方式的不同,在日增重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异,试验组F1代较F 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0%,对照组F 1代较F2代公牛日增重提高16.95%,试验组F1代较F2代母牛日增重提高10.39%,对照组F 1代较F 2代母牛日增重降低8.57%。

表2 新疆褐牛犊牛放牧补饲试验数据统计表

表3 新疆褐牛不同类型犊牛放牧补饲试验日增重情况

2.2 美新褐杂交犊牛试验各期日增重情况

由表3可知,受季节、补饲精料量与营养水平等因素影响,美新褐牛F 1代、F 2代犊牛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期的日增重上均有差异;在前、中、后期日增重上,美新褐牛F1代公、母牛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 20.78%与 14.29%、53.52%与 72.22%、8.62%与22.64%,美新褐牛F2代公、母牛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提高62.96%与22.78%、38.81%与-2.74%、7.14%与 6.89%,可见,除中期F2代母牛补饲效果不理想外,前期、中期的补饲效果,美新褐牛F1代与F2代公、母牛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后期的补饲效果,美新褐牛F1代公、母牛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美新褐牛F1代公、母牛试验组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

2.3 放牧补饲经济效应分析

由表4分析可知:美新褐牛F1代犊牛在试验中期(7月15日~8月 15日)的补饲效果最好,公、母犊牛补饲日收益为3.1元/(头·日)、3.25元/(头·日),试验前期的补饲收益较少,公、母犊牛补饲日收益为0.6元/(头·日)、0元/(头·日),试验后期补饲效果较差,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日增重差异小,公、母犊牛补饲亏损2.25元/(头·日)、1.2元/(头·日),美新褐牛F2代犊牛的补饲收益情况与F1代犊牛大同小异,试验前期、中期、后期公母犊牛的补饲收益分别为3.3元/(头·日)与0.9元/(头·日)、1.3元/(头·日)与-2.6元/(头·日)、-2.4元/(头·日)与-2.4元/(头·日)。

表4 放牧补饲试验成本投入与收益分析

3 讨论

3.1 品种、性别因素对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于青云等[4](2007)对不同品种公犊牛进行了放牧补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随年龄的增长,生长发育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在6~10月份放牧犊牛日补饲饲料量1.5 kg,新疆褐牛、西门塔尔牛、安格斯、荷斯坦牛等品种平均日增重为0.78 kg,0.79 kg,0.81 kg和0.75 kg,品种间日增重没有显著差异。而本试验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杂交改良对品种的适应性有着明显的影响,美新褐F1代与F2代相比,公、母犊牛在补饲条件下日增重分别提高10%与10.39%,公、母犊牛在放牧条件下日增重分别提高16.95%与-8.57%,结果说明,生产方式的改变对品种生产性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在补饲条件下,美新褐F1代较F2代适应性强,而在放牧条件下,受性别因素的影响,不同杂交类型后代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差距。

3.2 季节因素对犊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补饲量随犊牛体重、月龄增长而增加的条件下,6月中旬至8月中旬,放牧补饲组犊牛日增重随季节月份变化呈增加的趋势,8月中旬至9月中旬,放牧补饲组的日增重骤然减少,而天然放牧组犊牛日增重随季节、月龄变化日增重呈持续下降趋势。蔺宏凯等[5](2009)研究认为:犊牛放牧补饲条件下,不同月份平均日增重水平差异显著,随着动物生长需要的增加与牧草营养的变化。犊牛在6月上旬有一个生长高峰,之后在7月上旬也有一个相对增重高峰,7月下旬至8月中旬,补饲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持续下降;于青云等(2006)研究结论为:放牧补饲犊牛的生长发育随牧草和季节变化呈现出波动性,出现两个生长高峰(6~7月和10月)和一个平缓期8~9月,均表现出与本试验相似的结果。李静等[3](2011)研究认为:放牧加补饲的新疆褐牛犊牛在第1个月和第2个月(8月、9月)的日增重明显高于第3个月(10月),7月~8月在天然草场放牧补饲的新疆褐牛犊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9月~10月,结合以上研究结果笔者认为,犊牛的日增重与天然牧草季节性产量、蛋白质含量有着密切的联系,放牧补饲在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上可能随牧草质量的变化存在组合效益,具体到本试验中表现为:6~7月份犊牛的放牧补饲生长发育效果较好,8月份放牧补饲犊牛日增重普遍下降。

3.3 品种、性别、季节因素对补饲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补饲方法与补饲量下,美新褐牛F1代犊牛较F2代犊牛日增重水平高,收益也相对较大;美新褐牛F1代犊牛在试验中期的补饲效应最好,公、母牛收益分别为3.10元/(头·日)与3.25元/(头·日),美新褐牛F2代公牛较母牛的收益好,在试验早期、中期,收益分别提高2.4元/(头·日)与3.9元/(头·日),补饲收益受品种、性别影响在不同季节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照组日增重的基础上,补饲组试验前期平均日增收为1.2元/(头·日),中期平均日增收1.25元/(头·日),后期补饲效果较差,平均日亏损额达2.06元/(头·日)。因此,放牧补饲技术的运用应在牧草生长较好的6~8月进行。

4 建议

1) 新疆褐牛导入美国瑞士褐牛后代犊牛F1代较F 2代在放牧与放牧补饲条件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较适宜牧区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建议牧区充分利用F 1代的杂交优势开展生产,并在F 2代的基础上适当的使用母本新疆褐牛公牛进行回交,提高放牧生产适应性。

2) 季节因素对天然放牧与放牧补饲犊牛日增重水平有显著影响,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犊牛放牧补饲技术在伊犁河谷以6~8月应用效果最佳。

[1]乃比江·加纳比力,巴登加甫,王健,等.导入美国瑞士褐牛血液对提高新疆褐牛生产性能的效果[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20-23.

[2]赵芸君,刘艳丰,王文奇,等.在夏季天然草场放牧加补饲对瑞士褐牛与新疆褐牛杂交后代体重、体尺的影响[J].草食家畜,2010,146(1):45-48.

[3]李 静,乃比江,哈克木,等.新疆褐牛犊牛放牧补饲试验效果分析[J].中国牛业科学,2011,37(1):40-41,44.

[4]于青云,余 雄,周 磊,等.不同品种公犊放牧补饲生长发育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3):244-247.

[5]蔺宏凯,张 扬,地里木拉提·热依木江,等.品种、季节因素对放牧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J].中国草食动物,2009,29(1):18-22.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American Switzerland brown cow and the Xinjiang brown cow filial generation calf cow graze feeding

LI Hong-bo,ZHOU Zhen-yong,DU Wei,ZHANG Jin-shan,YAN Xiang-min,KA Der,ZHANG Yang

(In stitute of Animal Husban dry,Xinjiang Academy of Animal Husbandry,Urumqi,830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adaptability under different modes of production of the hybrids of Xinjiang brown cattle.【Method】68 F1 and F2 generation of Xinjiang brown cattle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variety type and sex.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raised by grazing and supplementary feed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natural grazing.【Result】The daily gain of F1and F2generation of calf cow in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those in the controlgroup(P<0.05).The F1 generation bullincreased 10%daily gain than F 2 gen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ch increased 16.9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F1 generation cow increased 10.39%in daily gain thant that of F2 gener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supplementary feeding effect of F1calfin experimental intermediate stage was the best(From July 15th to August 15).The feeding benefit of male and female calves was 3.1 and 3.25 Yuan per day percattle.The supplementary feeding effect of F2 calf in experimentalearly stage was the best(from June 15th to July 15)was the best,and the supplementary feeding income of male and female calf respectively was 3.3 Yuan and 0.9 Yuan per day per cattle.【Conclusion】Advise:①The pastoral area should make fulluse of the heterosis of F 1 generation,and develop the appropriate backcross based on the cow of F2generation by useing Xinjiang Brown bull to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of grazing production.②From the economic point of view,the grazing and supplementary feeding method of in Yili river valley had the best effect during 6~8 months.

Xinjiang Brow n Cattle;Graze Feeding;Calf;Daily Gian;Adaptability

S823.6

A

1001-9111(2011)04-0006-04

2011-03-11

2011-04-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nycytx-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新疆肉用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200731135)。

李红波(1980-),男,新疆博乐市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肉牛营养与代谢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张杨(1962-),男,新疆乌鲁木齐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肉牛遗传育种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犊牛母牛杂交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
达农威推出新产品——犊牛益康TM让犊牛拥有健康生长的开端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