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区试报告(续)

2011-03-06梁国强

茶叶通讯 2011年2期
关键词:幼龄春茶乌龙茶

杨 阳 赵 洋 刘 振 梁国强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25)

3.5 鲜叶产量

3.5.1 绿茶品种

综合三年产量(表5)进行方差分析及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6、表7)结果表明:春波绿与对照比较增产达到显著水平,且每年均比对照高;霞浦元宵茶与对照比较,减产达极显著水平,且每年均比对照低。

3.5.2 乌龙茶品种

综合三年产量(表5)进行方差分析及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8、表9)结果表明:鸿雁9号产量三年均比对照高,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丹桂产量三年均比对照高,增产达显著水平;鸿雁7号、瑞香、鸿雁1号产量三年均比对照高,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九龙袍、鸿雁12号、紫牡丹、春兰产量有二年比对照高,三年平均产量比对照高,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玉翠、黄玫瑰、紫玫瑰产量三年中均有一年比对照高,三年平均产量比对照低,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金牡丹、白毛2号的产量三年均比对照低,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凤凰黄枝香单枞产量三年均比对照低,与对照比较减产达极显著水平。

3.6 制茶品质鉴定

3.6.1 绿茶品种

春波绿和霞浦元宵茶感官审评三年评分均比对照低,除2009年评分与对照相差1分以内,其余二年与对照相差1分以上(表10)。

3.6.2 乌龙茶品种

感官审评鸿雁12号、金牡丹、鸿雁7号、黄玫瑰三年平均、三年每年总分均超过对照;瑞香、九龙袍、丹桂、春兰、紫玫瑰三年平均、三年中有二年总分均超过对照;鸿雁1号、紫牡丹和白毛2号三年平均、三年中有一年总分超过对照;鸿雁9号、玉翠三年平均、三年每年总分均比对照低;凤凰黄枝香单枞2007年、2008年产量太低,无法制样,2009年的得分比当年对照高1.6分(表10)。

表5 鲜叶产量汇总Table 5 Fresh leafyields of tested cultivars

表6 绿茶品种鲜叶产量方差分析表Table 6 Variance anlysis for fresh leafyields of cultivars forgreen tea

表7 绿茶品种产量阶梯表Table 7 The difference of fresh leafyields of cultivars forgreen tea

表8 乌龙茶品种鲜叶产量方差分析表Table 8 Variance anlysis for fresh leafyields of cultivars foroolong tea

3.7 抗寒性调查

3.7.1 抗寒性调查

2007年1月11~20日出现中到大雪,24~31日温度出现0℃以下天气,极端最低气温达-2℃。2008年1月13日~2月8日湖南经历了26d灾害性冰冻天气,期间平均气温-1.2℃,连续0℃以下天数达到23d。2年抗寒性调查结果见表11。

3.7.2 抗寒性综合评价

绿茶品种:二年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照种福鼎大白茶在长沙试验点表现为较强抗寒性,春波绿2007年抗寒性明显比对照弱,2008年与对照相当,抗寒性中等;霞浦元宵茶2007年明显比对照弱,2008年比对照略弱,抗寒性弱(表11)。

乌龙茶品种:二年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对照种黄棪在长沙试验点表现出较强抗寒性;鸿雁9号、黄玫瑰、紫牡丹、九龙袍、丹桂2007年与对照相当,2008年比对照强,抗寒性较强;鸿雁7号、玉翠二年均与对照相当,抗寒性较强;凤凰黄枝香单枞抗寒性弱,二年的冻害均比对照严重;瑞香、鸿雁1号

2007年比对照弱、2008年比对照强,抗寒性较强;紫玫瑰、白毛2号2007年比对照弱、2008年与对照相当,抗寒性弱;金牡丹2007年比对照弱、2008年与对照相当,抗寒性中等;春兰、鸿雁12号2007年比对照弱,2008年比对照强,抗寒性中等(表11)。

表9 乌龙茶品种产量阶梯表Table 9 The difference of fresh leaf yields of cultivars for oolong tea

表10 区试品种感官审评结果Table 10 Sensory tests results of tested cultivars

表11 抗寒性鉴定汇总Table 11 Cold resistance ability of tested cultivars

4 结论

春波绿。福建省霞浦县茶叶管理局选育的绿茶品种,丛成活率95.1%,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都比对照早9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14.29%,三年均比对照高。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增产17.9%,增产达显著水平。制烘青绿茶,紧结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显花香,滋味浓爽,叶底黄绿显芽,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6.8分,比对照种低1.6分。抗寒性中等。

霞浦元宵茶。福建省霞浦县茶叶管理局选育的绿茶品种,丛成活率93.2%,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都比对照早9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85.15%,三年均比对照低。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低36.7%,与对照比减产达极显著水平,且产量每年均低于对照。制烘青绿茶,较细紧绿润,汤色绿明亮,香气高长,滋味醇爽,叶底尚绿嫩有芽,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6.8分,比对照种低1.6分。抗寒性弱。

鸿雁7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8.1%,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2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3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85.41%。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增产25.3%,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紧结砂绿,汤色橙红明亮,花香显露,滋味清爽带花味,叶底黄绿较软,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6.1分,比对照种高1.8分。抗寒性较强。

瑞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3.8%,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6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10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01.90%。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21.6%,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外形尚紧尚匀尚润,汤色金黄,花香显露,清爽回甘带花味,叶底黄绿较软,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7分,比对照种高1.4分。抗寒性较强。

鸿雁9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9.4%,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都比对照迟1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81.35%。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53.0%,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稍紧暗绿,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尚醇,叶底黄绿尚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3.1分,比对照种低1.2分。抗寒性较强。

紫牡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7.5%,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4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8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93.48%。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7.9%,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尚紧较润,汤色橙红,香气尚高,滋味醇较爽,叶底肥软尚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4.7分,比对照种高0.4分。抗寒性较强。

金牡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7.5%,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3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7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04.89%。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21.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较紧结深绿,汤色蜜黄较亮,高锐清花香,滋味醇爽回甘,叶底黄绿较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6.9分,比对照种高2.6分。抗寒性中等。

凤凰黄枝香单枞。广东省潮州市农业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10.5%,比对照低。幼龄期生产势较弱,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未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11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13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76.59%。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67.8%,差异达极显著水平。2007、2008年产量过低无法制样,2009年制样进行感官审评,外形尚紧尚润尚匀,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欠爽,叶底厚软尚亮,得分83.8分,比当年对照种高1.6分。抗寒性弱。

鸿雁1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8.8%,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都与对照相当。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85.78%。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23.0%,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粗松暗绿,汤色橙黄较亮,花香显露,滋味浓爽,叶底黄绿尚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4.5分,比对照种高0.2分。抗寒性较强。

白毛2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1.4%,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3d天,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9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78.85%。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32.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壮实砂绿润,汤色金黄,有花香,滋味浓后带木香,叶底肥软尚匀,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3分,比对照种高1.0分。抗寒性弱。

九龙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77.2%,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11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12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96.47%。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6.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较紧实砂绿色润,汤色蜜绿,有花香,滋味醇爽,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4分,比对照种高1.1分。抗寒性较强。

鸿雁12号。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8.1%,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4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8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01.96%。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8.5%,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紧实砂绿色润,汤色蜜黄较亮,有花香,滋味清爽带花味,叶底柔软较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7.3分,比对照种高3.0分。抗寒性中等。

丹桂。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87.7%,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2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4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08.75%。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40.1%,差异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松散尚润,橙黄明亮,有花香,滋味醇爽,叶底黄绿较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1分,比对照种高0.8分。抗寒性较强。

春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80.2%,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1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2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10.42%。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增产7.2%,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较紧尚润,汤色蜜黄,花香高锐,醇爽回甘带花味,叶底绿明尚匀,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1分,比对照种高0.8分。抗寒性中等。

紫玫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8.8%,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3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6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95.61%。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14.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紧结褐绿色润,汤色橙红,有花香,滋味浓爽带花味,叶底黄绿尚软,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9分,比对照种高1.6分。抗寒性弱。

玉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70.4%,比对照低。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比对照迟8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9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12.24%。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0.3%,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稍紧深绿,汤色蜜绿,带甜香,滋味醇厚,叶底绿明软厚实,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2.8分,比对照种低1.5分。抗寒性较强。

黄玫瑰。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乌龙茶品种,丛成活率97.5%,比对照高。幼龄期生长势良好,定植当年和第二年的树高均达到二、三次定剪高度。春茶一芽一叶期与对照相当,一芽三叶期比对照迟3d。春茶发芽密度三年平均为对照的110.29%。三年平均鲜叶产量比对照种低4.8%,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制乌龙茶,黄绿色润,汤色橙黄,花香,滋味清爽,叶底黄绿较亮,感官审评三年平均得分85.7分,比对照种高1.4分。抗寒性较强。

猜你喜欢

幼龄春茶乌龙茶
幼龄腰果园套种番薯栽培技术
基于多光谱图像的幼龄白木香含锌量无损诊断
春茶不宜贪尝鲜
春茶不宜贪尝鲜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高山幼龄果园套种蔬菜技术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