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氟米特联合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

2011-02-24金海峰崔镇花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米特系膜那普利

金 实,金 华,陈 瑛,李 灿,金海峰,崔镇花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吉林延吉 133000)

糖尿病肾病(DN)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主要的病理改变是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生,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目前DN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及促炎症因子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认为DN是一种炎症性疾病[1]。MCP-1是单核/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趋化因子,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的浸润,与细胞外基质(ECM)的沉积、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2]。ACEI主要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生成,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一系列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或减轻DN炎性病理损害,故在DN的治疗中已被临床广泛使用;来氟米特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可减少IgG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以及DN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能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延缓DN进展,为探讨此可能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与试剂

来氟米特(商品名为爱诺华)由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公司提供,贝那普利(商品名为洛汀新)由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提供。链脲佐菌素(STZ)(美国Sigma公司),兔抗大鼠 MCP-1抗体、SABC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武汉博士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血糖仪(美国强生稳豪血糖仪及其配套试纸),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 动物与分组

取体重在180 g-200 g的Wistar雄性大鼠(由延边大学医学部动物科提供)40只,按昼夜时程平衡饲料喂养,自由饮水、进食,经1周喂养适应期后,测定血糖,均正常。禁食12小时后,随机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C,n=10);其余30只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4](65 mg/kg,溶于pH4.5,0.1 mol/L枸橼酸钠缓冲液,冰浴新鲜配制),NC组注射等量的枸橼酸钠缓冲液。48 h后取大鼠尾尖血,测血糖值均≥16.7 mmol/L,DN模型成功。正常对照组血糖正常。将模型组30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即对照组(DN组,n=10)、贝那普利组(n=10)和贝那普利+来氟米特组(联合用药组,n=10)。造模成功第二天起,贝那普利组每天给予贝那普利(10mg/kg/d)灌胃,联合用药组每天给予来氟米特(10mg/kg/d)和贝那普利(10mg/kg/d)灌胃,NC组与DN组每天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

1.3 标本收集

在实验第4周末、8周末、12周末,测体重;将大鼠置于清洁的代谢笼中,收集24小时尿,测量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24 hUPE)、尿肌酐(Ucr);乙醚吸入麻醉后,采用断尾法采约2ml血,测血糖(Glu)、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由于Ccr受体表面积的影响,采用Ccr/体重(kg)加以校正。

Ccr(m l·min-1·kg-1)=尿肌酐(μmol/l)×每分钟尿量(m l/min)/[血肌酐(μmol/l)·体重(kg)]

1.4 病理学检查

(1)在实验第12周末,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剖开腹腔,取出肾脏,取2mm厚的肾组织,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行PAS染色(过碘酸雪夫氏染色)和MCP-1免疫组化染色的光镜样品制备。(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MCP-1):切片厚 4μm,以酒精梯度常规脱蜡至水;含3%H2O2的甲醇室温孵育10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高压修复抗原;加入1∶100稀释的兔抗鼠单克隆抗体,置湿盒中4℃过夜;1∶100稀释生物素化羊抗兔IgG,37℃孵育25min;DAB显色:1m l蒸馏水加入试剂盒中A、B、C试剂各一滴,混匀后加至切片,室温显色,镜下控制反应时间5-10m in;苏木素轻度复染细胞核,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细胞浆内有棕褐色颗粒者为阳性。每批均设有阴性对照。采用双盲法在光镜下随机选择20个肾小球/片,计数肾小球的阳性细胞数及细胞总数,MCP-1在肾小球细胞中的标记值为阳性细胞数/细胞总数。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以上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血糖的变化

DN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血糖较NC组明显升高(P<0.01),且维持在较高水平上。DN组和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之间血糖值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 不同时期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的变化

DN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24hUPE较NC组显著升高(P<0.01),同期贝那普利组和联合用药组较DN组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较贝那普利组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时期各组大鼠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变化

表1 不同时期各组实验大鼠血糖(mmol/l)比较(±s)分组 4w 8w 12w NC组 6.50±0.31 6.46±0.20 6.50±0.57 DN组 25.70±0.83* 24.73±0.92* 25.49±1.67*贝那普利组 24.81±1.06* 23.21±0.93* 24.20±1.15*联合用药组 24.48±1.07* 24.22±0.85* 24.68±1.16*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表2 不同时期各组实验大鼠24hUPE(mg)比较(±s)分组 4w 8w 12w NC组 8.41±0.19 8.59±0.18 8.47±0.18 DN组 21.89±1.251) 28.18±2.041) 35.07±1.721)贝那普利组 17.31±1.411)3)19.29±0.801)2)22.06±0.651)2)联合用药组 13.24±1.501)2)4)14.11±1.261)2)5)17.50±0.951)2)5)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1;3)与模型组比较,P<0.05;4)与贝那普利组比较,P<0.05;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P<0.01

DN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Ccr较NC组显著升高(P<0.01),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较DN组显著降低(P<0.01),联合用药组较贝那普利组更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时期各组大鼠 Ccr(m l·m in-1·kg-1)比较( ±s)分组 4 w 8w 12 w NC组 3.52±0.45 3.38±0.30 3.39±0.21 DN 组 6.17±0.361) 5.85±0.141) 5.38±0.241)贝那普利组 5.13±0.231)2) 4.71±0.361)2) 4.20±0.131)2)联合用药组 4.74±0.321)2)3)4.42±0.921)2)3)4.01±0.171)2)3)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1;3)与贝那普利组比较,P<0.05

2.4 肾组织病理分析

(1)PAS染色:DN组表现为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系膜基质增生、基底膜增厚等典型的DN病理表现。联合用药组与贝那普利组肾组织病理改变较DN组轻,肾小球体积有所缩小,系膜基质增生较DN组轻。联合用药组与贝那普利组相比,上述改变更轻。(见图1)(2)免疫组化染色:MCP-1在肾小球内的表达:NC组在光镜下肾小管着色,肾小球不着色或微量着色;DN组、贝那普利组及联合用药组,肾小球MCP-1表达显著增加(P<0.01)。(3)MCP-1表达半定量分析:与DN组比较,贝那普利组与联合用药组MCP-1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而联合用药组与贝那普利组比较,MCP-1阳性细胞数也明显下降(P<0.05)。(见图2、表4)

表4 各组实验大鼠肾脏MCP-1阳性细胞标记值比较(±s)NC组 DN组 贝那普利组 联合用药组MCP-1 0.02±0.01 0.46±0.051) 0.35±0.031)2) 0.23±0.031)2)3)注:1)与对照组比较,P<0.01;2)与模型组比较,P<0.01;3)与贝那普利组比较,P<0.05

图1 各组大鼠肾组织PAS染色(×400)

图2 各组大鼠肾组织免疫组化(MCP-1)(×400)

3 讨论

最近Katherine[3]提出把糖尿病肾病看作是一种由代谢紊乱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在动物模型和人DN肾活检标本中均发现有巨噬细胞在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中浸润。DN组织中,多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粘附分子以及趋化因子如TNF-a、MCP-1、IL-6、ICAM-1、VCAM-1、骨桥蛋白(OPN)、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表达增多,NF-KB活性增加。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增强的炎症反应并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4]。可见,炎症反应和炎症过程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其重要作用不容小视。因此认为,用某种途径抑制这些炎症因子的表达,能够延缓DN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DN的抗炎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MCP-1是特异性的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能促进单核细胞的移动和活化,在慢性炎症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MCP-1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趋化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的浸润,与细胞外基质(ECM)的堆积、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硬化密切相关[2]。MCP-1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小球系膜细胞等表达,其在生理情况下呈低水平表达,糖尿病时在高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产物、血管紧张素Ⅱ、氧化应激、炎症和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刺激因素影响下表达明显上调[5]。在DN,由于高血糖刺激系膜细胞使MCP-1表达增多,MCP-1作为一种炎性细胞的趋化因子,诱导血循环中单核/巨噬细胞向肾内聚集、活化,活化的巨噬细胞能分泌TNFa、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氧自由基(ROS)等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这些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的级联作用,使这些细胞因子持续增高,趋化更多的炎症细胞(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向肾内浸润,使肾内炎症持续。同时,细胞因子(如TNFa、IL-6、TGF-β等)刺激系膜细胞增殖,合成大量的Ⅳ型胶原、层黏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成份,同时抑制ECM降解,导致ECM聚集,肾小球硬化,增高的细胞因子同样能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引起肾间质纤维化。本研究也证实DN时肾组织内MCP-1的表达明显增加,而联合应用贝那普利和来氟米特,明显抑制了DN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使肾组织病理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得到缓解,从而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延缓DN进展。

ACEI主要通过阻断AngⅡ的生成,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一系列炎症因子的分泌,减轻或抑制DN炎性病理损害,故在DN的治疗中已被临床广泛使用。已有实验证实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明显抑制糖尿病肾小球MCP-l基因的表达,并伴随蛋白尿的减少和肾小球中浸润巨噬细胞数量的减少[6]。也有研究报道,贝那普利能减少MCP-1在DN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7],本文研究结果与此结论一致。

有实验表明来氟米特能减少IgG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内的沉积,明显减轻肾小球肾炎的病理表现[8]。本研究显示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用贝那普利组,说明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更好地保护肾脏功能,延缓DN进展,为来氟米特在DN治疗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本研究中显示联合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均能使24hUPE、Ccr减少,而联合治疗组较贝那普利组更显著。12周末肾组织病理显示DN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球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而联合治疗组和贝那普利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MCP-1表达显著下降,而且联合治疗组优于贝那普利组。说明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联合ACEI贝那普利不仅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且降低了肾组织内MCP-1的表达,从而减少单核/巨噬细胞在肾小球的广泛浸润,减少其导致的细胞外基质堆积及基底膜增厚,进而延缓肾小球硬化,最终达到延缓DN的发生发展。虽然本研究提示贝那普利联合应用来氟米特可延缓DN发展,但贝那普利和来氟米特分别通过哪些作用机制来抑制MCP-1的表达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1]Mora C,Navarro JF.The role of inflammation as pathogenic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of renal disease in diabetes[J].Curr Diab Rep,2005,5(6):399.

[2]叶迎春,李 竟,甘佩珍等.缬沙坦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MCP-1表达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2004,20(8):866.

[3]Katherine R Tuttle.Linking Metabolism and Immunology:Diabetic Nephropathy I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JAm Soc Nephrol,2005,16(6):1537.

[4]隋 蕾,李素梅,叶山东等.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21):3210.

[5]Yamagishi S,MatsuiT,NakamuraK,et al.Olmesartan blocks inflammatory reactions in endothelial cellsevoked by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by suppressing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Ophthalm ic Res,2008,40(1):10.

[6]Kato S,Luyckx VA,OtsM,etal.Renin-angiotensin blockade lowersMCP-1 expression in dialectic rats[J].Kidney lnt,1999,56:1037.

[7]赵光吉,许钟镐,崔文鹏等.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肾组织MCP-1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1):2095.

[8]Chow KM,Szeto CC.Leflunomide and anti-glomerular basementmembrane glomerulonephritis:commen on the letter by Bruyn[J].Arthritis Rheum,2004,50(1):336.

猜你喜欢

米特系膜那普利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米特与地图精灵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系膜增生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贝那普利联合美托落尔治疗快速房颤的疗效观察
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贝那普利的血药浓度
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联合复方阿嗪米特治疗功能性便秘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