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的临床分析

2011-02-21刘建萍于付张丽娜

中外医疗 2011年17期
关键词:受血者溶血性寒战

刘建萍 于付 张丽娜

(1.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输血科 黑龙江大庆 163001; 2.齐齐哈尔市第一人民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发热反应通常指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在输血后几分钟至2h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以发热、寒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输血反应[1]。探讨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提高输血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2月以来我院有52例病人在输血后出现了发热反应,占输血反应的85%。其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2岁。首次输血12例,多次输血40例。所有受血者均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全血4例,红细胞悬液19例,洗涤红细胞2例,血浆24例,血小板3例。

1.2 诊断

输血开始后2h以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伴有发热症状。受血者有多次输血或多次妊娠史,既往有输血发热反应史,受血者或献血者血清中有HLA、粒细胞或血小板抗体。输血开始后,记录输血中15min体温,1h体温和输血后1h内体温,并在输血过程中询问病人是否有寒颤,身体不适的症状。

1.3 治疗方法

应首先立即停止输血,并缓慢输注生理盐水保持静脉通路。将受血者血样及剩余血液制品一起送输血科(血库)进行有关方面实验室检查。一般口服阿司匹林或地塞米松等,伴有紧张或烦躁者可口服地西泮,苯巴比妥等。高热严重者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受血者的基本生命体征。

2 结果

52例受血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寒战、皮疹,有的体温可达37.5~41.4℃,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症状,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与妊娠及输血次数密切相关,输血次数越多,引起发热反应概率越大。在多次妊娠妇女与反复多次接受输血中,因对粒细胞和血小板慢慢产生异体抗体,当再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时可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激活补体进一步引起白细胞溶解,释放热原。首次输血者无1例发生,多次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为23.1%。

3 讨论

发热是很多输血反应的共同表现,FNHTR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常伴畏寒或寒战,同时应排除其他非输血原因引起的发热。致热原反应最重要的是细菌毒素。其他还有药物中的杂质,采血或输血器上的残留变性蛋白质等。免疫反应由于多次接受输血或妊娠,受血者血中产生白细胞、血小板凝集素、抗-HLA、粒细胞、血小板抗体。再次接受输血,发生抗原抗体反应[2]。抗原-抗体复合物以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引起白细胞、血小板溶解而释放热原(IL-1,IL-6,TNF等),导致发热反应。另外,血浆中的免疫球蛋白和结合珠蛋白等作为同种异体抗原激发产生同种抗体,也可引起发热反应。经产妇女由于胎儿细胞与母体细胞的微嵌合现象等原因,其血浆内存在高效价的白细胞凝集素或HLA抗体,与受血者不相容的白细胞作用,可以引起发热反应。FNHTR多见于反复输血的病人,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min~1h内,体温可达38~41℃,同时可伴寒战、头痛、全身不适、恶心呕吐,有些患者因为输血前用了解热药而不出现发热,各别的FNHTR患者输血后1~2h才出现症状。发热反应多见于粒细胞或血小板输注,多数反应不严重,一般在数小时内恢复,偶尔反应会很严重甚至危及生命。FNHTR发生率为0.5%~3%,占所有输血不良反应的43%~75%,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史的病人,第二次输红细胞时约15%再次出现发热反应。

临床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措施大部分是采用非那根或地塞米松等药物预防,但药物的预防作用至今还未得到验证,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和供者血中的白细胞数量有关,当输入的白细胞<5×106/输注单位时,同种免疫不会或很少发生。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份,可防止同种免疫,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对HLA抗体阳性的受血者输注去白细胞的血液成份,由于输入的白细胞数量减少,可避免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目前在发达国家已经全部或大部分应用贮存前白细胞过滤技术,我国部分医院及采供血机构也采用了白细胞过滤技术。输血前用解热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预防发热反应,但是不提倡对所有输血患者常规给解热药物,以免影响对溶血反应、细菌感染反应或其他致命性输血反应的观察和及时处理。粒细胞不能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输前应常规给解热药。

发生发热反应时应立即寻找原因,应停止输血,确定为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可用解热药如扑热息痛对症治疗,严重时可用皮质激素,哌替啶能缓解严重的寒战。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避免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达到临床输血科学、安全、有效的目的。

[1]杨成民,李家增,季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48~664.

[2]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93.

猜你喜欢

受血者溶血性寒战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疼痛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防治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寒战的临床效果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
剖宫产术中寒战反应的临床观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