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靶点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研究

2011-02-21何笃宣

中外医疗 2011年14期
关键词:狼疮环磷酰胺肾炎

何笃宣

(永兴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300)

多靶点对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研究

何笃宣

(永兴县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300)

目的 针对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展开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患者50例,整理临床资料,依据肾炎治疗方式分为普通观察组(25例)和多靶点组(25例)。普通观察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环磷酰胺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或静注。而多靶点对照组采用霉酚酸酯(MMF)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并给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三联法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结果 多靶点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观察组,多靶点对照组总治愈率为91.3%,普通观察组治愈率为34.78%。结论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运用霉酚酸酯(MMF)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并给予环磷酰胺(CTX)多靶点治疗,为狼疮性肾炎患者减轻了疾病上的疼痛,治愈率高,安全性大。所以,多靶点治疗在临床上是有效、可观的治疗方法,是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法。

多靶点 狼疮性肾炎 安全性大

多靶点治疗狼疮性肾炎在今年来备受关注,狼疮性肾炎(LN)以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虽然肯定,但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较多,LN的常呈现不均一和多样性的临床病例改变,肾活检病例检查对肾小球病变实施病例分型,对狼疮性肾炎具有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的积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患者50例,利用多靶点治疗,效果显着,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确诊为狼疮性肾炎患者50例。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2组,普通观察组25例,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龄14~66岁,平均38.8岁;多靶点对照组25例,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16~67岁,平均40.6岁。本治疗对象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标准》[2]。2组病例在年龄分布、性别分布、中医证型比较、狼疮活动指数方面、临床类型及治疗前肾功能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分类标准):(1)颊部红斑;(2)盘状红斑;(3)光过敏;(4)口腔溃疡;(5)关节炎;(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等;(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h,或+3以上,或有管型(红细胞、颗粒或混合性管型);(8)神经系统异常:抽搐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其他原因);(9)血液学异常: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4.0×109/L至少2次以上,或淋巴细胞<1.0×109/L至少2次以上,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10)免疫学异常狼疮细胞阳性,或抗ds-DNA抗体效价增高,或抗Sm抗体阳性,或梅毒血清实验假阳性(持续至少6个月);(11)抗核抗体效价增高。以上11项至少4项阳性者可归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含有肾脏病变即可归类为狼疮性肾炎。

1.3 治疗方法

普通观察组(23例)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环磷酰胺8~12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滴或静注,连用2d,每隔2~4周冲击1次,直至病情稳定0.5~1.0年可考虑停止环磷酰胺冲击治疗。而多靶点对照组采用霉酚酸酯(MMF)联合中小剂量泼尼松治疗,并给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泼尼松起始治疗剂量30~40mg/d,3个月后减至20~30mg/d,6个月后减至10~20mg/d,12个月后改为5~10/mg/d维持。CTX400-600mg/d,1次/2周,病情稳定后每月1次,半年后每3个月1次。MMF剂量:1.0~1.5g/d,总疗程12个月。12个月后检测上述指标,并常规检测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血糖、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24hUpr)、血Alb等实验室指标[5]。

2 结果

临床医学结果显示多靶点对照组患者结果治疗明显优于普通观察组。在整个治疗阶段保持良好的恢复状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多靶点对照组21例患者明显感到病情有所变化,情况良好,2例因在化疗过程中放弃而终止治疗,总有效率为91.30%,由此得出多靶点对照组,诱导治疗期康复率较高,为75%。而普通观察组化疗时间分为几个疗程,3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药物过敏而致休克,3例放弃治疗,有效治疗8例,总有效率为34.78%。普通观察组与多靶点对照组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青年女性,该病常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病人中约有1/4~2/3伴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称为狼疮性肾炎(LN),是临床上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之一。西医对本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较大,认为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有关,本病属于免疫复合物性肾炎范畴。关于自身抗体有多种,如抗核抗体、抗细胞浆抗体、抗细胞膜抗体、抗球蛋白抗体等,其中抗双链DNA抗体的致病作用较为肯定。本病自身抗体的增多与多克隆B细胞高度活化有关,是免疫调节障碍的结果。本病的抗原主要是自身抗原和结构上与自身抗原有相似之处的异体抗原。由于机体的免疫稳定功能失调,以致自我识别能力减弱或消失,使原已形成的“禁株”释放出来,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形成自身免疫反应。

表1 普通观察组与多靶点对照组狼疮性肾炎患者治疗效果比较(±s)

多靶点治疗是近年来应用在临床肿瘤治疗上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目前认为狼疮型肾炎的信号传导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蛋白网络系统,抑制单一信号传导往往不足以遏制肾炎的基站。本组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治疗在治疗方面优于单靶点抑制剂应用,而多靶点治疗联合阻断信号传导是狼疮型肾炎治疗和药物开发的发展方向。本组观察组采用多靶点+泼尼松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嘌呤代谢的发生过程,抑制鸟嘌呤的生成,同时干扰体内免疫淋巴细胞的合成,可以明显减少肾细胞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使肾脏细胞受损减缓、改善肾细胞的活性。免疫复合物是狼疮性肾炎发病机制的中心环节。抗体与抗原可以在循环中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抗体也可以与存在于肾小球基底膜的抗原相结合,或抗体预先粘附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可溶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命运受多种因素影响,它们既可以在组织中沉积从而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以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PS)清除。然而,当抗体量减少,对抗原有高亲合力的抗体减少。或是MPS结合及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能力增强对,在组织中很少有免疫复合物沉积。正常情况下免疫复合物大部分由MPS清除,到达肾小球的那些免疫复合物则由系膜系统清除。不过,MPS和系膜清除系统两者都可能出现负荷过重,大量免疫复合物的存在超出了MPS的清除能力,则使肾小球内沉积的复合物增多。同样,MPS处理免疫复合物能力衰退,也可使组织的沉积增多,已证实SLE病人的MPS处理兔疫复合物的能力在数量上不及正常人。此外,有肾炎的SLE病人其MPS处理免疫复合物的能力也不及没有肾炎的SLE病人。多靶点治疗从免疫学角度讲可以抑制肾脏内皮细胞繁殖及其功能产生异常,避免因肾脏内皮细胞免疫复合物的过量积累而导致肾脏细胞的损伤,另外,联合用药可以减少对狼疮型肾炎治疗中免疫抑制药物的剂量,从而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使治疗的周期得到延长。文中观察组实验得知,多靶点治疗具有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胡伟新,刘志红,唐政.霉酚酸酯与间断环磷酰胺冲击疗法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疗效的比较[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00,9(1):3~8.

[2]高红宇,吕永曼,邵菊芳,等.58例狼疮性肾炎病理与临床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2(5):362~365.

[3]刘布骏.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急腹征30例临床分析[J].实验临床医药杂志,2007,11(5):119~120.

[4]姚建.大黄素对培养人系膜细胞纤维连接蛋白产生的抑制作用[J].肾脏病透析与肾移植杂志,1994,30(3);349~352.

[5]刘志红.IL-6对人系膜细胞C-MYC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大黄素的拮抗作用[J].肾脏病透析与肾移植杂志,1993,35(2): 58~61.

[6]刘冠贤.大黄素对狼疮性肾炎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3):196~198.

R259

A

1674-0742(2011)05(b)-0050-02

2010-12-01

猜你喜欢

狼疮环磷酰胺肾炎
狼疮丸对降植烷诱导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外周血OX40/OX40L及抗C1q抗体水平对狼疮肾炎的诊断价值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1例儿童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致癫痫样大发作的护理体会
初诊狼疮肾炎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环磷酰胺联合免疫球蛋白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