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教师的现实发展问题

2011-02-21陈龙图

职教论坛 2011年26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高职

□陈龙图

关于高职教师的现实发展问题

□陈龙图

高职教师面临适应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不断深化发展带来的压力,普遍存在着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任务多、待遇偏低及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和身心健康,高职学校要加强教育,改进管理,营造和谐,帮助支持,合理规划发展和优化配置师资。

高职;教师;职业;发展

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高职教育,高职教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招生规模及比例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市已至少有一所高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和办学有特色,高职教育不仅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也为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的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加快发展,对于缓解我国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重要的意义。

但我国高职教育办学历史毕竟较短,从1980年初建立职业大学算起,到现在发展历程也不过短短的30年。我国高职教育进入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也只是从1999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开始的。而且,从实际的情况看,目前不少高职院校还多是新办、合并办学或是由升格而来,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办学质量,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今后也还将会面临各种新的困难和挑战。

教师是院校办学的主力,对高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近些年多方面努力,高职教师队伍数量规模、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双师素质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和改善。不过,总体而言,它仍远远满足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从学历和职称情况看,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差距。2009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达到77%,而在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中,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仅为43.2%。2009年普通本科院校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为52.6%,而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的相应比例不到20%[1]。从“双师型”素质看,2008年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29.9%,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的,“双师型”的教师数不低于学校专业课教师总数的80%,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此外,教师发展过程中还有不少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等。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解决,将会对高职教育发展带来很大的不利。

一、高职教师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教学任务重

高职院校近几年大规模进行扩张,专业设置的数量增多,课程门类增多,教学任务重,课时工作量大,对合格教师的需求量也大。但高职院校从自身发展的实际考虑,特别是几年之后高考生源的峰值就要到来,在院校之间生源竞争进一步加剧,生存风险进一步加大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为防止生源萎缩而可能带来的师资过剩,都提早采取了预防性的保护措施。优先实行内部挖潜,对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通过培训、提高、转岗等多种手段,进行优化和合理配置。教学任务也尽可能做到内部消化优先,实在承担不完就面向社会招聘兼职人员,只是在有的专业发展必不可少,或是学校长远发展必不可缺时,才考虑选择引进相关的高素质人员。因此学校现有教师普遍教学负担加重,不少人每周教学要超过20个课时,并且要担任多门课程。这一方面加重教师负担,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使得教师没有充裕时间备课、学习和休息,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校缺少补充新鲜血液,还要面对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会带来很大的不可预知的隐患。

(二)工作压力大

高职教育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理论新实践也雨后春笋般不断出现,高职教师为了胜任使命和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需要与时俱进,边学习边实践。他们除了完成繁重的学习和教学任务外,也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等方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例如精品课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教学做一体化建设等。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参与学校办学评估,参加学校创办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完成“双师”素质发展,解决自身职称晋升问题。而且,不少高职院校为节约开支,并未招聘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队伍和对学生实行单一的辅导员制管理,而是让不少教师兼职做学生的班主任,全面负责和对学生进行从入学到毕业、从毕业再到就业的全过程管理。不少高职院校对教师的管理,也逐步采取绩效考核的方式,并且采取评聘分离、优胜劣汰等的奖惩措施。教师面对如此之多的工作难题,自然会产生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三)待遇相对偏低

高职教师相关待遇偏低也是事实。从社会层面看,高职教育目前多属专科层次,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办学层次,办学底蕴,以及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数量和比例,都还存在有差距,加之社会对高职教育目前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使得社会对高职教师认可和尊崇的程度相对稍低。从教师物质待遇来看,收入也有些偏低。这是因为一方面高职院校多为合并或新建而来,基础建设任务重,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不少还是依靠巨额贷款来建校,并且自身要承担还贷任务,这就很大程度会影响到教师物质待遇的改善。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地方性院校,由当地政府主办和给以财政上办学经费的拨款。但不少高职院校得到的并非是全额财政拨款,办学经费主要还是靠自筹来解决,财力紧张,来源有限,这也制约了学校发展和教师待遇的改善。再者,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和兼顾长远发展,引进教师时普遍抬高入职门槛,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对学历或职称尚未达到入编要求的教师,暂时只给予其编外教师的待遇,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这部分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而相比之下,不少地方中小学教师工资近几年不断随公务员调资同步提升,而有的高职院校教师应有的工资增长却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这正说明了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教学观念和模式不能及时跟上高职教育的发展

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坚持够用为原则;另一方面要突出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与过去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有着较大的改变。但高职教育在我国毕竟尚处在初期发展阶段,还缺乏较为成熟的办学经验,特别是完善的知识理论系统和成熟的实践操作训练系统[2]。近几年因应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办学也相继出现一些新的理论和实践,如工学结合、项目化教学、目标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不过,从实际情况看,它们也都还只是处在理论与实践边摸索边探索的阶段。显然,对于大多数高职教师而言,想要他们在短时间内率先更新教学观念和及时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确实存在不小的困难。况且,一些教师已经长期习惯于过去那种传统简便的教学模式,面对高职教育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要他们实现真正的改变,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五)职业倦怠心理

高职教师长期处在工作高压之下,情感、认知和行为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乃至厌烦的情绪状态,形成职业倦怠心理。调查显示,我国高校教师60%以上处于亚健康状态,69%教师感到压力较大,部分存在着焦虑和抑郁情绪。高职教师工作更多,任务更重,压力更大,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3][4]。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心理,影响的不只是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还有教育教学质量和其自我的发展与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状况长期发展下去,还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心身疾病。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认可度达不到理想的预期;工作任务多且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积极性不高,完成教学任务的难度大;高职教育新理论新实践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新挑战;学校竞争上岗制,聘任使用,绩效考核,优胜劣汰的人事制度改革;职称晋升及部分教师工作入编,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学校对教师可能关心不够,缺少人性化的管理;教师面对工作压力时自我心理调节的水平与能力不足等。

二、高职教师现实发展问题的解决

针对高职教师现实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制约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特别是要牢固树立教师第一和依靠教师办高职教育的观念,真正地从重视教师、关心教师和依靠教师做起,着力解决好与此有关的各种问题。

(一)树立教师崇高的职业责任感

高职教育在完成数量及规模的扩张之后,内涵建设随之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发展的新重点。教育部在2006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指出:“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彻底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教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力,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近几年各地高考生源相继减少,院校生源竞争及生存压力明显加剧,教师为了自我的生存和发展,还必须树立足够的危机意识。而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内涵建设,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求发展,充分信任和依靠教师。只有对教师深入持久地开展责任感教育和危机意识教育,对学校工作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才能把教师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激发出来,实现学校教育长远发展的目的。

(二)制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主客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个人职业倾向,确定最佳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行之有效的安排。教师制定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其本人和学校都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对教师而言,它能够激励自我,增强自信,振奋精神,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有利于实现自身职业顺利而健康的发展,有利于走出自我职业发展中的困惑。对学校来说,它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最大化。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需要教师认真对待,积极主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对提升自我发展自我的重要性,从自我职业发展的愿望和要求出发,从自身实际和所处院校现实发展的情况来考虑;另一方面是学校要积极引导和教育,鼓励教师,帮助教师,使其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与学院发展要求相一致,并为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达成,提供各种强有力的条件支持。

(三)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

面对高职教育新理论新实践,特别是新培养模式、教学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任何消极坐等、徘徊观望、畏惧逃避的心理,都是不现实的。它不仅无助于教师自身发展问题的根本解决,相反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困难和心理压力。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使之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相一致,可以增强他们克服前进道路上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并通过取得的成绩一步步激发出新的前进的动力。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一靠教师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勇于学习、不懈进取的精神,有为完成使命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毅力;二靠学校要创造条件大力支持,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三要靠建立完善学习机制,通过专题讲座、教学观摩、专家指导、示范带动、团队合作,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边做边学与边学边做相结合的学习成长模式来达到目的。

(四)合理规划发展和优化配置教师资源

减轻高职教师工作负荷和心理压力,除了提升教师与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帮助其克服畏难情绪,增强工作自信心之外,关键是学校也要根据需要,合理规划师资发展,按照高职办学师生比的要求,足额配置教师和优化利用好学校教师资源。在引进必要的高素质高学历年轻教师和年富力强高职称教师,确保学校教师队伍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要多种形式外聘企业高技术人员和行业能工巧匠到校兼职,聘请他们担任授课教师、实训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这既有利于减轻学校现有教师工作负荷过大的问题,给他们腾出时间学习和提高自己,也有利于两方面教师进行工作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效弥补学校现有教师实践操作经验和技能上的不足,有效带动和提升他们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践的能力。

(五)提供教师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高职教师存在职业倦怠心理,不仅仅与工作量大、任务多、任务重、效能感低有关系,与教师自身心理调节的能力和水平有关系,也还与所处工作环境有极大的关系,比如工作条件、管理制度、人际关系、物质待遇、要求和愿望能否得到满足等。如若学校对教师管理过于刚性,缺乏人性化和适度灵活性,让人有一种不近人情、不被尊重和被约束管制的感觉,就易产生失望和不满情绪,继而出现消极被动的应付心理。如若对教师评价的工作机制和奖惩制度不能做到公平与合理,尤其对教师应得的奖励不落实,也会造成教师心理失衡,影响工作积极性。人际环境复杂,关系不和谐,同样还会给当事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影响情绪和工作效率。为了教师的职业成长和身心健康,也为了学校的和谐发展和稳定,学校应当积极地关心教师,帮助教师,科学管理,进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关系,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和环境。

总之,高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在于教师,高职院校应该多关心老师,支持教师,帮助老师,解决他们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1]翟东昌,肖爱华.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及成因研究[EB/OL].http://www.haidu.

[2]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9-14(3).

[3]李虹.教师工作压力管理—师生心理成长丛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0.

[4]刘纪元,李卫东.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来源与对策研究[J].科技与生活,2010(6).

陈龙图(1969-),男,河南郾城人,广东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理论。

G715

A

1001-7518(2011)26-0085-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高职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