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认识

2011-02-21唐寒芬何明大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2期
关键词:神明肾精五脏

唐寒芬,何明大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医科,湖南 长沙 410011

老年性痴呆是由德国学者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描述的。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发于年事高者 (≥65岁)的慢性进行性精神衰退性疾病,发病或急或缓,属祖国医学情志病范畴,是人体衰老的标志[1]。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脑功能异常,表现为进行性记忆力下降,尤其近期记忆力下降、性格改变、智力衰退、情感障碍和行为的异常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环境严重污染,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急剧上升,老年性痴呆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的“第四大杀手”,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代医学仍然未明确老年性痴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药物未取得很确切的疗效。然而祖国医学对老年性痴呆有着独特的理论认识,注重脏腑辨证及整体观念,显示中医治法和用药的自身优势。下面一一阐述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1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历代中医文献无“老年性痴呆”病名的记载。从症状的角度看,属于中医的“呆病”、“健忘”、“癫病”、“善忘”、“神呆”、“郁证”、“文痴”、“语言颠倒”、“狂证”等病证的范畴。痴呆病名首见于汉代《华佗神医外传》,明代《景岳全书》首次提出“痴呆”为一独立疾病。可见中医学对痴呆的病名、病因病机不断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在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在老年性痴呆的病因病机的共识上达成一致的是:病位在脑,与心肝肺脾肾五脏功能失调存在密切的关系。纵观中医医学文献,老年性痴呆是以肾虚为基础,心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基础性疾病。傅仁杰等[2]认为痴呆的病位在脑,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主要涉及心肝肾脾。由此可以看出,老年性痴呆的病位在脑,与肾、脾、心等脏器的虚损、气血精髓亏虚及气血精液运行失调、痰浊瘀血阻滞脑窍有着密切关系,属于本虚标实。基本病机是髓减脑消,神经失用。其发生时由于气血痰瘀火等病邪造成老人精血亏损、脑髓空虚、元气不足,进而阴阳失调,神经失用出现呆傻愚笨诸症。王山江等[3]认为老年性痴呆成因不外乎“虚、瘀、痰”三个方面,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虚精亏,不能上充于脑,标实为痰阻血瘀,病机责之心肝脾肾等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肾精失充、脑髓失养、气血痰瘀互阻、蒙蔽清窍。傅仁杰等[2]指出七情失调是形成本病的重要原因。脑之所以能正常工作,有赖于脑髓的充养,神明的主导。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气,生髓充脑;脾为后天之本,主化生气血;心主神明,主血脉运行。《素问·宣明主气篇》:“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脑为元神之府,内藏精髓而真气所聚,通连诸脏为全身阳气总会,主视听言动而统帅五神,五神是脑主神明功能在五脏中的具体体现。脑的功能正常与否,与心脾肾等脏器的盛衰密切相关。

2 中医对于脑的认识

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脑的概述如下:喜清恶浊,喜盈恶亏;喜静恶躁,喜通恶瘀;中清之脏,不能容邪,宁静之器,内持为贵[4]。关于头的功能记载,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头者,精明之府;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矣”,明确指出头脑产生精神智慧。而在《灵枢·海论》中说“脑为髓之海”,其髓与骨有关;明代张介宾在《类经》中说:“髓之骨之充也”。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所注”;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出“脑为元神之府”的见解等,所谓元神仍为先天之本。脑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即心与大脑高级中枢神经功能有很大的关系。清代的王清任更有“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之说,由此可以看出中医认为智能为脑所主,与心也有很大的关系。中医认为:“高年无记忆性者,脑髓渐空”、“人之精与志皆藏于肾,精气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也”、“心气虚,神不清而生痰,痰迷心窍则遇事多忘”、“凡心有瘀血亦令人健忘”。徐灏在《说文解字注》说到:“人之精髓在脑,脑主记识,故思从囟”,“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藏于心”,脑无所藏,神明不发。《内经》中曰:“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王世雄说“脑为主宰觉悟动作之司”。人的情志、思维、记忆等活动均与脑有关。

3 中医五脏与老年性痴呆

3.1 心脏与老年性痴呆

《中医名词术语解释》对神明的诠释:神明是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现象的主宰,凡神气旺则身强,脏腑器官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一切机能活动的正常都被破坏[5]。在中医古籍记载中,《素问·灵兰秘典论》认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素问·调经论》:“心主血脉,主藏神。”《疡医大全·卷三·内景图说(上)》、《心经》曰:心者,惺也。言心气旺,则惺惺运其神明也。从上述经文中可以看出心是藏神的地方,是精神意识的发源地,“神”或“神明”是指精神意识功能而言,这些功能由“心”主管和体现。另《灵枢·邪客篇》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也”,也阐明了心与精神关系问题。若心阳先天禀赋不足,外邪耗伤心阳,至心阳衰微、神舍无主,致记忆、思维丧失,神明蒙蔽而发为病,从而心神失用出现记忆力、思维甚至性格改变。

3.2 肾与老年性痴呆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纳气、主骨、生髓充于脑,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司二阴。如《内经灵枢·本神》中的“肾藏精”说明主生长、发育和生殖;《内经》云:“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腰者,肾之府”。肾藏精,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肾藏生殖之精,主管人体的生育繁殖功能;二是指肾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整个人体的生长发育功能。肾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精生髓,髓居骨中,给骨以营养,上充于脑,故有“脑为髓之海”之说;“齿为骨之余”,所以牙齿有赖于肾精的营养;“发为血之余”,精血同源,所以毛发的润泽需得到肾精的濡润。肾虚之人因而出现骨质疏松、牙齿松动、头晕、健忘、毛发干枯、脱发、白发早生、腰痛、腿酸、不孕、不育、阳痿、性冷淡;小儿发育迟缓、筋骨软弱等藏精功能失常的表现。《医方集解》指出:“人之精神与志皆藏于肾,肾精不足则志气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素问·五脏生成篇》谓:“诸髓皆属于脑。”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而脑为髓之海,肾精充足,髓海得以充养,脑可以发挥主神明之用。老年人肾精不足,不能生髓充脑,髓海空虚,则灵机记忆功能减退,而成痴呆之证。许多历代医家认为AD发病中主要是肾精亏虚。年老体衰、肾虚精亏、肾气不足,无以上奉于脑,脑窍失养,发为痴呆。众多医家认为肾中精气的虚衰是老年性痴呆致病之本,因此从肾论治老年性痴呆是本病中医药治疗的关键[6]。导师何明大教授独创的脑灵汤就是以补肾填精为治疗原则,在临床运用取得较好的疗效。

3.3 肝脏与老年性痴呆

在肝与老年性痴呆的关系中,情志失调是导致痴呆的重要原因。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说:“痴呆症,凡平素无痰,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或以思虑,或以惊恐而渐致成痴呆。”老年人易为情志所伤,陈直在《养老寿亲书》中说:“老年之性孤僻,易于伤感,常觉孤寂,便生郁闷。”说明情志失调与痴呆的关系密切。陈士绎在《辨证录》特设呆病名,明确指出呆病起于肝郁,发于痰浊,其曰:“大约其始也,起于肝气之郁……肝郁则木克土而痰不能化,胃衰则土不制水而痰不能消,而痰居胸中而盘踞于心外,使神明不清而成呆病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记载了“七情内乱,郁而生痰”之说;《医旨绪余》曰:“思想无穷,所愿不遂,抑郁不乐,因生痰涎,不进饮食,或气不升降,如醉如痴。”说明气郁成痰、肝郁生痰的成因及转化对痴呆有重要的影响。从肝的功能上看,肝主疏泄功能与神志活动密切相关。肝气郁滞日久也可导致肝火炽盛,“气有余便是火”,上扰清空,神机失用发为痴呆。如在痴呆的早期,患者可表现为活动减少,行动较前迟缓、退缩,不愿与人打交道,类似老年抑郁症患者。年老则体衰,五脏功能衰退以肝脏为起始点,肝郁能克伐五脏,为“五脏六腑之贼”,欺强凌弱。其主要表现为,①肝郁及肾:生理上“肝肾同源”,相应地肝肾在病理上也可以相互影响,主要体现于阴阳失调、精血失调和藏泄失司等方面;②肝郁犯脾:有人认为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而不能充养脑髓而成痴呆;③肝郁血瘀:有人认为肝郁气滞,脑络瘀阻而成痴呆。

3.4 脾脏与老年性痴呆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人之既生,赖后天之本脾胃的健盛,化生饮食水谷精微得以充养。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至衰老,全仗脾胃运化、吸收精微,使五脏滋荣,元气得继,方可生精化髓,营养脑窍,即所谓“后天养先天”。气血是人体先天获得,靠后天不断补充而形成的生命物质。只有脾胃化生营血,徐徐变精归肾,上养脑髓,才能保证人的感觉、思维等各种精神神志活动。正如宋代陈直《养老寿奉亲书·饮食调治第一》说“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食者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脾胃者,五脏之宗也”[7]。四脏之气皆受气于脾,故四时皆以胃精虚损,脑髓空虚,神明失养,发为痴呆。正如《内经》所言:“脾为生痰之源。”脾居中州,为制水之脏。若脾失健运生痰源,痰浊随气升降,到处流行,内而脏腑,外而皮肉筋骨,痰浊内蕴,瘀阻脑络,蒙蔽清窍而发为痴呆。《内经》早已意识到脾与记忆的关系:“脾为谏议之官”(《素问遗篇·刺法论》),“脾藏营,营舍意”(《灵枢·本神》),“脾藏意智”(《难经·三十四难》)。《素问·八正神明论》说:“血气者,人之神”,神的物质基础是气血,神赖气血奉养神明。脾胃为五脏六腑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营不足,气血生化无源,以致气血亏虚或升举无力,不能奉养神明,则善忘、神志恍惚、易制善恐、头晕神疲。若脾运化失健,营蕴不运,脏器升降失常,神明受扰。《灵枢·本神》曰:“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体现了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化生营气,以营养意的生理。“思者心神通于脑”(《说文通讯定生》)[8],脾主思,思维记忆一切的灵性兼在脑中;脾藏意,意受元神之气发于脾,乃能斡旋中焦之气,脾升胃降,游溢精气,润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可见脾脑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脾为情志之枢,意灌四旁,实质上既是脾为后天之本、气机之枢的情志表现,也是脾在脾脑相通理论中的作用体现。

3.5 肺脏与老年性痴呆

近年来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完善,发现肺脏的虚损与功能失调在AD的发病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两个方面来分析,①肺与其他四脏的关系: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生关系及收藏关系;肺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克及宣泄关系;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子母关系;肺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肺主气,宗气贯心脉主气血等。②肺与瘀血痰浊的关系:肺主气,司呼吸,肺气虚弱则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血;肺主通调水道,肺气虚弱通调水道失职水湿停滞成饮,聚而成痰[9]。以上可以看出,AD与肺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脑-神志运动-五脏的关系,反映了以古代哲学为基础的中医特色理论。探讨五脏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关系,继承和发展中医脏象学说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医理论与实践的特色之一。应加强这方面理论、实践和临床的研究,在AD的诊治中真正发挥中医的临床价值。

[1]叶佳文.老年性痴呆的中医证治[J].甘肃中医,2003,16(3):45-48.

[2]傅仁杰,王永炎.老年期痴呆证浩座谈[J].中医杂志,1991(1):39-41.

[3]王山江,周文泉.治疗老年性痴呆临床经验[J].中医研究,2000,13(4):18-19.

[4]丁兴,陈文恺.浅谈脑主神志[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3,5(3):2000-2002.

[5]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中医名词术语选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3:73.

[6]崔远武,张玉莲.老年性痴呆从肾论治驺议[J].河北中医,2009,31(11):1653-1654.

[7]清·陈士绎.石室秘录[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429-430.

[8]章薇,严洁.试论中医心脑与“神明”[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1):11-13.

[9]魏录翠,胡国恒,张强,等.从肺论治老年性痴呆理论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院报,2008,10,20(5):16-17.

猜你喜欢

神明肾精五脏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失眠与五脏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岭南那些与水相亲的神明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东京神明 花信精神
倘若,这世上有神明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五脏神”学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