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与研究

2011-02-21吴镝赵忠慧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25期
关键词:颗粒剂汤剂饮片

吴镝,赵忠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21

中药现代化的重大课题之一是中药饮片的剂型改革,而中药配方颗粒是现代科技的充分体现,它保留了原药材的性味、有效成分以及传统饮片便于辨证施治的特色,还具有免煎快捷,使用、携带、储存方便,清洁卫生,计量准确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发展状况及临床疗效也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1 应用情况

在国内,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经历三个历程:试用阶段、临床科研阶段、扩大试点应用阶段。试用早期用于内科诸病种,如银翘散治疗感冒风热症;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泻泄症;柴胡疏肝饮治疗胃脘痛气滞症;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症等,从经典方逐渐涵盖到内科各病,延伸到五官、皮肤、肿瘤等科,尤其是急诊科的应用,最能显示出其优势。在病员调查中发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比经济一般的内陆城市易于接受配方颗粒;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易于接受,慢性病患者与需作调理性用药者愿意接受配方颗粒。中药配方颗粒除口服外,还可灌肠,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配方外洗,用于治疗湿疹皮炎;坐浴,治疗带下等病症。将其蜜调吞服,改变汤药的苦性口感,可解决儿童服药难的问题。亦有将配方颗粒外敷脐部,治疗儿科疾病,也收到了疗效好、费用低、患儿易于接受的理想效果。散剂由中药生粉直接粉碎制成,缺乏简单易行的灭菌方法,表面积大,吸湿性强,高温多雨季节极易生虫变质。中药配方颗粒,经提取、低温浓缩、喷雾干燥等精制而成,不含糖和其它添加剂,在制备过程中达到了灭菌的目的,避免了散剂生虫霉变的缺点,用其作为原料药制成散剂,高效、安全、方便、卫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中药配方颗粒管理暂行规定》,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药政管理轨道,确保研制生产秩序,并肯定前阶段的研制成果,明确了今后研制的基准、方向,这将进一步推动中药配方颗粒的发展,推动中药饮片剂型的改革。

2 临床研究

汤剂与颗粒剂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治疗结果显示,汤剂治愈显效率为80.0%,颗粒剂治愈显效率为76.7%,止咳作用无明显差异;汤剂退热快,颗粒剂通腑泻下作用较好[1]。有文献在治疗100例乙型肝炎及其病毒携带者时,与100例中药传统饮片作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2]。中药复方五龙颗粒剂治疗58例银屑病患者,与服用同类组分饮片煎剂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疗效相近[3]。解脲支原体感染是不育症重要原因之一,由于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其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多种新一代抗菌素对其疗效不佳。袁少英等[4]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用药敏试验选择相应敏感抗生素,用中药配方颗粒组成“不育三号方”,疗效显著。清暑合剂与清暑配方颗粒剂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表明:对暑季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患者退热效果的统计显示,合剂组∶冲剂组为88.3%∶83.3%。解除症状效果,合剂组∶冲剂组为88.3%∶83.3%,两组退热和解除症状效果相似[5]。八正散治疗60例湿热淋证,总有效率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中药配方颗粒优于传统饮片[6]。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泄泻和解除腹泻和腹痛症状方面,两组疗效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方颗粒优于传统饮片,对于发热症和呕恶症的治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五味消毒饮治疗急性咽炎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咽痛、咳痰、咽黏膜充血等治疗优于传统饮片[8]。经观察止嗽散治疗风热犯肺咳嗽,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风痰上扰,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原则[10],将入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分别予以藿香正气散中药配方颗粒、藿香正气散饮片汤剂、安慰剂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安全性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藿香正气散免煎配方颗粒对寒湿泄泻具有治疗作用,与传统中药饮片汤剂疗效相当,并且无不良反应。多数学者认为,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作用相似,有的作用优于传统饮片,特别在配方颗粒应用时,其疗效高于普通散剂,调制外敷作用显著。只在个别组方,某些功能与饮片煎煮有差异,如止嗽散的祛痰作用[11],配方颗粒弱于饮片煎煮。

3 实验研究

归脾汤在延长睡眠、增加血色素方面,分煎优于合煎;抑制胃排空方面,合煎优于分煎;在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增强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八正散分煎与合煎药效学比较,结果显示,抑制金黄色葡萄菌分煎作用较合煎作用强,抑制大肠埃希菌、利尿、解热、抗炎、止泻效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生脉饮分煎、合煎剂对乌头碱诱发小鼠心率失常及对抗大鼠失血性休克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组作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银翘散合煎剂、分煎剂、颗粒剂在抗炎、解热、抑菌方面作用相似,中药配方颗粒在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作用上优于其他两种剂型[15]。止嗽散分煎、合煎对实验性氨水致咳的镇咳作用,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74 nm,结果显示,免煎颗粒剂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为2.35%,中药饮片水煎剂中丹皮酚的含量为0.99%[17]。采用M-H琼脂稀释法检测24种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对MSSA、MRSA的体外抑菌作用,测定MIC50、MIC90、MIC,比较结果显示,中药的水煎剂和免煎颗粒剂对56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以五倍子抑菌效果最好,水煎剂抑菌效果好于相应的免煎颗粒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18]。

目前在中药配方颗粒制剂工艺、化学分析、有效成分鉴定、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临床疗效比较的研究虽然很多,但专门对免煎中药与传统汤剂比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免煎颗粒毒性、临床安全性等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单煎混合与合煎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表明,单煎、合煎一般差别不大,合煎过程可发生酸碱中和、取代、水解、聚合、缩合、氧化等化学反应,但以助溶、吸附、沉淀等反应为主,对中药成分溶出率有一定的影响,却极少产生新物质[19]。理化性质、定量研究、质量控制的研究尚需加强,还需进一步提出各种量化指标。美国FDA的植物药草案认可对单味药有效成分进行定量控制,对有效成分不明的,除采用通用指标外,指纹图谱法也可以作为一种鉴别方法来进行质量的控制。日本以复方为主的颗粒剂,工艺先进,产品精致,已打入国际市场。我国中药配方颗粒的研制成功,为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可能,如能在定量指标、各单味有效成分、药效学、临床疗效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制订单味药浸出物测定、薄层色谱、HPLC指纹图等定性、定量标准,为中药制剂工艺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势必会加快中药走向世界的步伐。

[1]金朝阳,黄冰梅.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煎煮剂定喘汤临床运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6):73.

[2]毛翼,李霞,翁德会,等.免煎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的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11):62-63.

[3]苏爱华,柏燕军,孟淑环.复方五龙颗粒剂治疗银屑病58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4):67.

[4]袁少英,黄志洪,陈锦文.男科三号方治疗生殖道感染不育症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5):57-58.

[5]齐文生,王王硕,杨秀捷,等.清暑合剂与清暑配方颗粒临床疗效对比研究[C].中药配方颗粒科研资料汇编,2003:214-216.

[6]李华伟,郭惠芬.八正散颗粒治疗湿热淋证的临床研究总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8-50.

[7]唐波,汤小宁.葛根芩连汤精制颗粒治疗湿热泄泻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20.

[8]刘福官,忻耀杰,何建英.五味消毒饮免煎饮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11):827.

[9]刘相明.关于中药免煎颗粒应用的探讨与反思[J].黑龙江医药,2010,23(3):394-395.

[10]陆敏,田耀洲,夏军权,等.藿香正气散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寒湿泄泻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8,14(7):7-9,13.

[11]韩树人,孙秀芳.止嗽散颗粒治疗咳嗽风邪犯肺证临床研究总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58.

[12]崔景朝,周瑞玲,陈玉兴.归脾汤单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6(3):7-9.

[13]冯璐,房莉萍,从鹏.八正散单味浓缩颗粒剂与合煎汤剂的疗效对比观察[J].福建中医药,2005,36(3):39-40.

[14]秦彩玲,张毅.生脉饮合煎、分煎剂的药效试验比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90-193.

[15]姚毅,杨卫贤.银翘解毒方便汤剂与传统汤剂比较的实践研究[J].中国中医药杂志,1994,19(10):604.

[16]贺玉琢,周爱香.止嗽散分煎、合煎对小鼠镇咳祛痰作用的比较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81-184.

[17]汤从容,曹高忠.中药水煎剂和免煎颗粒剂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与有效性的比较[J].安徽医药,2007,11(7):609-610.

[18]王育红,李风学,张志清,等.24种中药水煎剂与免煎颗粒剂对临床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J].江苏中医药,2006,27(4):52-54.

[19]杨安平,韩英光,温期麟,等.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对比研究[J].中药材,2006,29(8):857-859.

猜你喜欢

颗粒剂汤剂饮片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基于电子舌的白及及其近似饮片的快速辨识研究
颗粒剂四君子膏对脾气虚证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不同等级白芷饮片HPLC指纹图谱
板蓝根颗粒剂或可影响降压
饮片与免煎颗粒剂治疗偏头痛效果比较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22省市柏子仁饮片应用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