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坊七巷传统民居的建筑文化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的启示

2011-02-20马松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三坊七巷福州民居

卓 娜, 马松影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规划系, 福建 福州 350014)

1 福州的地域文化特征

福州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闽江下游入海处,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素有“福海宝地”之誉.作为陆地农业文化与海洋商业文化交汇点的福州不仅有山区、陆地的经济因素,更有着浓厚的海洋经济因素.陆地农业文化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而海洋商业文化更富有拼搏开拓的意识,两种文化并存且相互交融,呈现出总体态势上既封闭又开放的地域文化特征.

福州的地貌为盆地构造,夏季湿热,冬季阴冷,这样的气候条件要求居住空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遮阳和通风功能.福州城的地标性建筑——三坊七巷民居始建于明盛于清,其建筑特点融合了明清时期南方建筑的艺术精华,其建筑文化和装饰艺术风格都具备了浓厚的时代性、地区性和民族性的特点.

2 三坊七巷的建筑文化精神

2.1 文化内涵与建筑精神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自唐以后,为了控制因躲避中原战乱而流入闽越一带的大量人口,也为了发展商贸经济和抵抗外蕃入侵,当时的闽王王审知开始规划建设福州新城.唐代“安史之乱”后,南迁避难的人们聚居于此,形成了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民的街区. “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清末举人王国端的这句诗词将三坊七巷与北京著名的文化一条街——正阳门琉璃厂做比拟,就是对当时三坊七巷盛景最好的写照.帝师陈宝琛、民族英雄林则徐、中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严复、中国船政文化创始人沈葆桢、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当代著名女作家谢冰心等历代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化巨匠均聚居于此,形成历史文化名人层出不穷、共存共荣的文化生态.

曾为福州五品知州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在其散文《道山亭记》中的描述让后人见识了宋代福州建筑的精湛技术:“麓多杰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居室钜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之徒,其宫又特盛”.也正由于这种不分贵贱、对居住建筑充分珍视的传统,使得三坊七巷保留下来的两百多幢明清民居至今仍然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参考价值,其不朽的建筑文化精神与居者同具不凡华彩.

2.2 环境意识与场所精神

三坊七巷(图1)占地约40.2公顷,历史上的福州商业中心就在南后街这片街区.坊巷纵横交错、石板铺地、布局严谨,大多住宅灰墙青瓦、古朴大方,主要以木结构承重,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中外建筑专家誉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城市中心,以全长1公里左右的南后街为中心轴线,并以西三坊、东七巷的形式呈鱼骨状排列.依从北到南的顺序,“三坊”指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指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如今由于城市道路扩建的原因,南边吉庇巷、光禄坊和北边杨桥巷已改建为大道,所以真正保存下来的只有“二坊五巷”了.

图1 三坊七巷布局简图

三坊七巷在居住环境上写意式描绘大空间的生活背景,声声鸟鸣如听丝竹声,沥沥雨丝如银线滑入天井中,浆洗淘菜可在门前院里,现在如何寻找这等惬意!这种以天然形态为主构筑而成的静态花园,远离噪音污染的城市,体现出“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静观哲学境界,表达了三坊七巷独特的环境审美意识.

2.3 建筑材料与装饰艺术

福建地区盛产木石,北部的林木、东南沿海的花岗岩多为民居造屋的建材,在当时适当的技术加工下,就地挖出的泥土夯筑成高高的马鞍墙,掘地三尺后的空穴被改造成了花厅中的鱼池和厢房木地板下的防潮深沟.为了取得建筑内部空间通透、宽敞的效果,房屋的结构多以穿斗或抬梁式木构梁架为主要建筑形式,由于明清以后用于民间营建工程的粗大木料越来越少,因此多采用梁、柱径较小的木料.三坊七巷中衣锦坊的水榭戏台复原改造完全以原有建筑的材料和构造方式为参照,柱础为青石原块雕花打造.曲线封火山墙的形态也是福州地区的居住建筑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重要标志之一,燕尾起翘较高,并镂以精美的花鸟雕饰,具有强烈的动势,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封火山墙与其间隔院围墙以及与毗邻建筑的曲线封火山墙墙体均为土筑构件.

3 建筑空间序列的特征

3.1 入口

三坊七巷建筑中合院型传统民居的高墙深院带给我们的显然是一种高大、密实且防御性很强的感受,有效地保障了住宅的私密性,但是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却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不过这种民居的入口之处倒是可以让我们在现代居室空间设计中借鉴一二.在传统的中国人心目当中都渴求自己的一方天地,三坊七巷的合院形式满足了许多中国人关起门来自成一方的中国情结,其入口形式为门-门头房-屏门(图2)-前厅井[1].

图2 高且窄的天井 图3 高且窄的天井

门头房位于入户大门的左右两侧,在功能上可以当作仆人或马夫的住房来使用.屏门类似于北方四合院的影壁,在北方多是石砌或泥塑,而在三坊七巷民居建筑中多使用木料加工而成.屏门的作用在于遮挡院内杂乱的墙面和物件,美化大门的出入口.简单形式的有双扇实体木门,而富贵人家的则有四扇,并在上方雕刻了许多精美的装饰图案或是吉词颂语,中间的两扇可在重大节日之时开启使用.

3.2 天井

从相对窄小的门头房进入院子里的前厅井,映入眼帘的是各式各样的盆景缸池,或植绿种花,或养鱼养莲,令人顿觉雅致成趣.

三坊七巷民居从建筑布局结构上看,适应了福州地区湿热的气候环境.高出一般民居的屋顶在隔热采光的同时,能更好地吸纳东南方向吹来的海上气流.我们更可以充分利用天井的优势使建筑成为适合人居的环境.三坊七巷民居院子中的天井(图3)一般离地高而且井口窄小,即可遮阴,又可拔风,在尺度上都比较狭小,高宽比多为1∶3~1∶1,这种尺度在对层高较矮、檐口较深的单层木构居住建筑来说有利于采光和遮阳,是人们长期与大自然共处中形成的科学方法,同时多“进”院落的纵深布局,通过若干个天井、敞厅、敞廊、前后连续贯通的通道,在空间上取得了良好的通风效果.这种空间结构在炎热、潮湿的夏季有利于通风、排湿,而在冬季只要将各“进”的层层户门闭合就可以挡住室外寒流的侵入,从而达到了居住环境冬暖夏凉的要求.人们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创造出了“会呼吸的房子”的奇迹.

3.3 室内

从建筑室内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了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在主要敞厅位置采用减柱法以获得大空间,使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2],而分隔功能空间则主要借助一些移动屏风或是博古架等家具来实现.倘逢佳节或重大事情,则将屏风挪开成为大厅堂,可做宴请宾客或其他活动之用.这些雕刻华美、做工精湛的隔断延续到现代居室环境设计中,犹如一件件精美珍贵的古董赏品.

4 对现代居住空间设计发展的启示

4.1 室内空间功能

在传统中国人的家里必包含供家人起居饮食活动所用的房、厨、室外空间院落以及供祖的厅堂几大部分,它反映了人与祖、人与自然的观念,可谓孟子所言“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传统民居中多以同宗或同族聚居,人数多而且关系复杂,是传统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一家几代人济济一堂,家庭分工明确、职责各不相同且尊卑有序,而现代居住环境中的人员组成却相对要简单的多,一般以两代三口之家或是三代同室而居,要求有更多的私密性空间,人们将居所作为放松身心的地方,作为人生停泊的港湾,这种功能性的转变是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另外天井入厅的过渡式空间形式在现代稍大的户型设计中又能窥见一斑.设计师在入口处引进了入户花园的设计概念,其主要特点是打破一般传统的布局设计,在入户门里设计类似于玄关意义的8~20 m2的小花园,经过花园进入客厅.入户花园把私家花园引入到多高层住宅设计之中,这种前庭(玄关花园)后院(景观阳台)式的立体园林景观,使人们的庭院情结在三维空间中得到了延伸,尽享阳光居家生活的温馨亲情.

4.2 室内空间布局

中国的礼制精神贯穿于国人的方方面面,在居住问题上表现为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布局.典型的民居由间发展成幢,由幢发展成庭,由庭发展成进,这就是代表中国居住文化的合院模式[3].家庭中的人伦关系以及各种活动功能的关系在院的平面布局中安排得井然有序.三坊七巷民居大多分成前院、后院,前院又称内院,是家庭中重要活动的场所和主要成员的休息场处,其中以堂屋最为尊贵,它处于中轴线上,会客、家庭礼仪均在此进行,并供奉着祖宗或神灵的牌位,位于厅堂右侧的耳房是长辈居室,晚辈住在左右厢房.

客厅概念等同三坊七巷堂屋,作为家庭成员聚会聊天、迎宾会客的场所,一如既往担纲着中心角色.在现代社会中长幼尊卑思想虽然存在,但已不似过去那么令人望而却步,房间虽有主次之分,但也不是泾渭分明般那么严格区分使用对象.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都是现代居室不可或缺的生活起居用地,无论在采光、通风、防潮方面都有了转折性的改善,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功能上的使用,而是向更高的生活质量发起冲刺.

4.3 室内装饰材料

三坊七巷民居建筑的土筑构件(图4)主要用粘土和碎砖瓦砾等为主要材料版筑而成,并饰以白垩.白垩这种从贝类化石中提炼制得的材料既防虫病又经济实惠,而且让建筑群落看上去色彩简洁并统一.墙基勒脚以抗水蚀性强的花岗岩毛石垫砌,墙体厚实并具有良好的围护和抗干扰作用.屋面及入口门罩披檐均为小青瓦屋面构造,用材简朴,易于修补.

图4 “水榭戏台”中的土筑构件

在人们呼唤回归自然的年代里,作为设计师应对居住者的身体和身心健康负有一定的责任,特别是在室内装修过程中应大量使用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环保装饰材料,这个过程不但贯穿着从设计到施工所采用的材料,也贯穿着从设计和施工人员到使用者的观念调整,如何真正做到环保,这对三方都是一个挑战.如墙面材料可选择草墙纸、丝绸墙布或环保水性漆等,地板材料可选择植物纤维地毯、实木或竹地板等,吊顶与隔墙可选择环保石膏板等.此外还可选择模仿民居建筑用材的文化石、砂岩等来装饰立面,它们的色泽纹路保持自然原始风貌,以石材质感的艺术性展现出丰富的建筑文化内涵,吻合人们崇尚和回归自然的理念.

实际上,许多当代优秀的建筑空间设计都充分体现出传统民居设计的思想,“在延续中再现建筑的地域传统,在创新中寻求建筑的个性表达”[4],传统民居的地域性建筑文化特征则是其设计的根本.地域性文化在传统民居建筑中表现为自然适应性、人文适应性、社会适应性等属性,现代设计从传统的民居建筑中汲取文化内涵和建筑精神.历史文化需要后人的传承,传而不承等同守旧,但是如何“承”,则有很多种方式,而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袁 平.传统民居建筑给住宅设计的一点启示[J].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2002,34(5):41-43.

[2] 徐 波.传统居住空间的分析与启示-现代宜人居住空间的探索[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20(1):20-24.

[3] 丁俊清.中国居住文化[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3-26.

[4] 关瑞明.住宅的类设计模式—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延续与创新[J].建筑学报,2000,(11):41-42.

猜你喜欢

三坊七巷福州民居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