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冶》的意境之美

2011-02-20刘智远

关键词:园林建筑宏观宇宙

□刘智远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园冶》的意境之美

The beauty of artistic conception ofYuan Ye

□刘智远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以其丰富的意境之美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明清以来的园林建设。在宏观设计领域,《园冶》强调通过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使建筑同自然融为一体,进而创造出境外之景、象外之象;通过虚实结合赋予园林艺术创造以活水之源,进而拓展园林的意境。《园冶》声、画、意合一的意境之美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其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活的律动中体悟出生命的价值。《园冶》意境之美打破了园林建筑本身固有的区域局限,使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了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从而由有限走向了无限。

园冶;园林意境;宏观设计;声、画、意合一

明末著名园林理论家计成所著《园冶》,是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全书共三卷,卷一包括总述“兴造论”、“园说”2篇及分述“相地”、“立基 ”、“屋宇 ”、“列架 ”、“装折 ”5篇。其中“兴造论”为总论,提出园林之造为艺术之作的园林建设宗旨,在认识上颇具高度;“园说”阐述了园林建造的总体原则;“相地”等 5篇分说了园林建筑中的园地勘察、平面布置、建筑种类、屋梁构架和园林装饰。卷二论“栏杆”之制,并附有图式。卷三有 6篇,分别为“门窗 ”、“墙垣 ”、“铺地 ”、“掇山”、“选石 ”和“借景 ”。《园冶 》一书成于崇祯七年 (1634年),后流传至日本,易名为《夺天工》,得到了日本造园界的推崇,被称为世界造园学上最早的名著。其“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理论精髓历来为中国园林建筑界所重视,可谓我国园林建筑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园冶》的造园思想不仅重视“技艺”,更重在“赏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园冶》的美在于将造景与造意融为一体,将宏观设计指向园林意境,其意境之美的独特性更体现出了园林建造中声、画、意三合一的审美意向。意境的创造使有限走向了无限,使人世通达宇宙,使远山多致、片石生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代学者叶朗先生曾经指出:“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的最大特点是重视艺术意境的创造。中国古典园林的美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物的美,而是艺术意境的美。因此,园林意境的创造和欣赏就成了明清园林美学的中心内容”[1](P441)。《园冶》的意境之美确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创造的艺术典范。

一、宏观设计与园林意境

“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如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P244),这一“借”字道出了宏观设计的要诀。《园冶》的宏观设计思想就体现在“借景”上。“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畽,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 ’者也。”[2](P2)正是有了“借 ”,方可悟得“奇亭巧榭,构分红紫之丛;层阁重楼,出云霄之上;隐现无穷之态,招摇不尽之春”[2](P62)。

譬如,门窗建筑在宏观设计的视域下就并非一个独立个体。要想在对门窗的鉴赏中品出园林意境之美来,就要在门窗设计中使其面向自然并与自然融为一体,自然之景使园林产生“触景生奇、含情多致”之效。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诗句虽非针对园林之美,却也巧借自然景物传达出宏观视域下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之美。宏观设计正是这样一种开放性设计,它能把互相联系的宇宙万物纳入建筑当中,让山月当窗、荷香洗廊、曲径通幽,以达到巧夺天工之效。这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惯有的整体性审美思维,这一开拓性审美思维对中国古代园林意境的创造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远峰偏宜借景,秀色堪餐。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白苹红蓼,鸥盟同结矶边。[2](P14)宏观设计让邻家梵音传入幽室,让远处山峰并为画窗,远近之间的余空之虚又给予园林鉴赏者莫大的联想与想象空间,而意境正是从这样的联想与想象展开的。所以,宏观设计让园林建筑由现实之“小”通向了理想之“大”,使人产生了超出园林建筑本身的宇宙遐想,进而创造出一片景外之景、象外之象。

在《园冶》的园林建造思想中,宏观设计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实景之间的互借与搭配,更重要的还在于实景与虚景相辅相生、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所谓“静故了群动,虚故纳万象”,“虚”的意义就是审美空间在心灵上的放大。“窗虚蕉影玲珑,岩曲松根盘礴”、“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缦”[2](P27,14)。“虚”是园林建造中浮动的心弦,牵连着观赏者游离于实物的美好联想,牵连出人与自然相融的秘密,园林意境的本质是要营造与了悟这一隐秘在生命中的律动。清代文学家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提到:“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3]虚实相生是宏观设计赋予园林艺术创造的活水之源,园林意境也由此被拓展开来。

建山林,要纳鸟为朋,逗留几番花信;筑屋宇,要奇亭巧榭,引柳风荷香。宏观设计的造化之功就体现于为园林意境设“象”,使人观山若见瀛壶之仙,临水似得濠濮间想,把宏观设计思想巧妙地运用在园林建筑艺术当中,这是《园冶》意境之美的独特表现。

二、声、画、意三合一

园林之所以由小达于大,就在于循乎自然,表现造化之生机。没有这种生机活态,也就没有由小至大的转换机制。这种生机活态作用于鉴赏者的心灵中,使人们产生超出园林自身的远思逸致。而品园者之所以能够在心目中完成这种转换,就在于与造园家有共同的文化密码,有共通的文化心理结构。由近及远、由小见大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根基。在中国艺术家的观念中,拳石有峥嵘,勺水有曲致,一叶可知劲秋,一沤可会海意。[4]宏观设计就是这样一个转换机制,它让咫尺园林从有限走向无限,开拓了园林意境的审美空间。而声、画、意三合一的审美之维,则又让《园冶》意境之美表现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两三间曲尽春藏,一二处堪为暑避。隔林鸠唤雨,断岸马嘶风。花落呼童,竹深留客”[2](P36)。鸠声、雨声、马声、风声、呼童声恰成一曲天籁之音,林、岸、花、竹绘就了一幅田园之画,画里有声,声里有画,声画并茂,展现出风雅韵士的山林情怀——而“意”,即所谓园林之趣,也全都藏在了这声画里,藏在了声、画、意三合一的造化之中。《园冶》中诸如此类的妙造实在很多。如“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曲曲一湾柳月,瀖魄清波;遥遥十里荷风,递香幽室”,“槛逗几番花信,门湾一带溪流,竹里通幽,松寮隐僻,送涛声而郁郁,起鹤舞而翩翩。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2](P15,47,25)……声轻画淡,极尽田园之意,道出了园林造景重在造意境的秘诀。

园林建筑为凝固的艺术,好的建筑总能给人以聆听音乐与欣赏诗画般的想象和享受。中国各门传统艺术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往往互相影响、互相包含。例如在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园林建筑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而具有诗情画意。因此,各门艺术在美感特殊性方面和审美观方面往往可以找到许多相同之处或相通之处。[5](P31-32)《园冶》的意境创造正是深得声、画、意三者通达之美,使得凝固的园林建筑有了生命感。“林阴初出莺歌,山曲忽闻樵唱,风生林樾,境入羲皇。幽人即韵于松寮;逸士弹琴于篁里。红衣新浴,碧玉轻敲”[2](P244),声音拓展着画面,画面追赶着声音,声已为画料,画已为声谱,声音与画面一起诉说着欣赏者的生命意趣。声、画、意合一,使园林意境变得更加丰富而生动。

三、《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

“‘意境’不是表现孤立的物象,而是表现虚实结合的‘境’,也就是表现造化自然的气韵生动的图景,表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气)。这就是‘意境’的美学本质。”[1](P276)意境确在于表现宇宙生命的永恒与造化之工,勾勒出大自然气韵生动的活的图景,但就此以为这是意境的美学本质则不甚准确。探索意境的美学本质,一定要回溯到人自身的价值发现与生命理想之中,意境从来都是人在宇宙中的自我反思,其美学本质并不具有唯一性。当然,也不可因此以为意境的美学本质就缺乏统一性。笼统地讲,意境的美学本质就是人于宇宙生命的律动中体悟出自身存在的理想、价值和信仰,进而汲取其存在的力量。

《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在其园林建筑中有着丰富的表现。作者计成生逢一个局势动荡的乱世,“自叹生人之时也,不遇时也”,与当时许多人一样怀有隐居避乱之心。“崇祯甲戌岁,予年五十有三,历尽风尘,业游已倦,少有林下风趣,逃名丘壑中,久资林园,似与世故觉远”[2](P248)。园林建筑的意境之美恰能拂去他俗尘之念,使其寄情于山水草木并豁然开怀,《园冶》意境妙造的意义也正始于此。“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安闲莫管稻梁谋,沽酒不辞风雪路。归林得意,老圃有余”[2](P15,31),其超然豁达的生命信仰正是《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园冶》意境总给人以“寻闲是福,知享即仙”般的田园之想。

“编篱种菊,因之陶令当年;锄岭栽梅,可并庾公故迹”,“宅遗谢眺之高风,岭划孙登之长啸。探梅虚蹇,煮雪当姬。轻身尚寄玄黄,具眼胡分青白。固作千年事,宁知百岁人;足矣乐闲,悠然护宅”[2](P47,37)。人生的意义莫过于像陶令、庾公、谢眺、孙登那样,怡然自得地悠游于天地之间。《园冶》意境的创造不仅道出了园林建筑对人生境界自我反思的意义和必要,同时成为了园林欣赏者沟通宇宙、并在宇宙中把握生命价值的理想之径。畅游于《园冶》的意境之美,或有濠濮间想,或若瀛壶之仙,“宛然镜中游也”。“白云拥抱着山石,清风荡漾着绿林,山月与弹琴人相与优游,流水游戏着心灵的轻柔”[6],这正是人世的真理与宇宙的妙谛,哪里还需另做一番断想?《园冶》意境的美学本质正体现于此。

四、结语

《园冶》作为一部系统的园林建筑理论著作,饱含着丰富的意境之美,其意境的创造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造景胜在造意境”的秘诀。意境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灵魂,正是有了这一灵魂,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才打破了建筑区域本身的局限性,开始由咫尺山林的实体空间走向浩瀚宇宙的心灵空间,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有限走向无限。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过:“艺术意境的创构,是使客观景物作我主观情思的象征。我人心中情思起伏,波澜变化,仪态万千,不是一个固定的物象轮廓能够如量表出,只有大自然的全幅生动的山川草木,云烟明晦,才足以表象我们胸襟里蓬勃无尽的灵感气韵。”[5](P72)《园冶》的意境之美,正是大自然的全幅生动图景。

[1]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2] 计成.园冶 [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 沈复.浮生六记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9.

[4] 朱良志.中国美学名著导读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29.

[5] 宗白华.美学散步 [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

1009-3729(2011)02-0043-03

刘智远 (1983—),男,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人,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

TU986

A

猜你喜欢

园林建筑宏观宇宙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宇宙第一群
现代园林中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应用解析
园林建筑小品在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这宇宙
宏观与政策
园林建筑装饰的具体运用及未来发展
宏观
宏观资讯
宏观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