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了经营体制转变

2011-02-20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9期
关键词:家庭经营密云社员

合作社夯实和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

合作社发展统一经营的方式在密云主要有三种类型——

●社员分户生产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的 “统分结合型”

●农户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型”

●农户土地入股、转包经营、合作社 “统一服务型”

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是生产经营规模超小化,密云人均耕地只有7分地,在建设世界城市、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进程中,如何引导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小农参与现代化进程?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散经营的农户很难进入市场,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品质低、信息不畅等弱点愈来愈突出,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统一经营,成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密云通过组织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合作社,统一经营增添了新的内容和活力,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改变了长期以来统一经营的主体定位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又不能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局面,克服了家庭经营的制度缺陷,促进了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集约化经营的方向转变。

合作社发展统一经营的方式在密云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社员分户生产管理、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的“统分结合型”。这种形式最为普遍。入社农户保持原承包经营权不变,继续在原有的承包地上从事农业生产,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投入品购买、农业技术推广、田间生产管理以及产品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通过合作社的统一经营服务,由小农户转变为规模经济。2004年,密云县选择番字牌柴蛋鸡合作社作为第一家规范化合作社试点,建立和健全了成员入社、民主决策、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收益分配等制度,合作社不但为社员提供技术、防疫服务,并且统一销售产品,销售价格比经纪人同期的报价高出20%,社员受益显著。目前,农户分散经营的产品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生产资料由合作社统一采购,已经成为密云县合作社为社员服务、统一经营的主要内容。全县90%的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80%的合作社统一采购生产资料,30%的合作社提供仓储、运输、农机作业等服务,90%的合作社统一销售产品,其中20余家合作社销售收入超过千万元,其中5家超5000万元。

二是农户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统一生产经营型”。有2个合作社7000亩耕地采用这种方式。农户将承包地入股合作社,合作社统一规划土地、统一生产经营,社员收益来自合作社支付的地租、土地分红,以及(部分社员)在合作社的打工收入。这种形式多出现在劳动力转移相对较快、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方。统一生产经营将农户从农业生产中彻底转移出来,也加快了农业生产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步伐。如河南寨下屯种植专业合作社,8个行政村1100户农民自愿将5000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到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分配方式是每年每亩土地保底分红600元,合作社盈余额60%按土地分红,40%按股金分红。合作社将土地统一规划、统一平整、统一建设滴灌和大棚设施,确立了芦笋、糯玉米、食用菌、蔬菜、葡萄和草莓六大生产基地,并统一建立农机、水利服务队。基地生产经营实行承包制,定产量、产值、费用和利润指标,根据效益定报酬。

三是农户土地入股、转包经营、合作社“统一服务型”。有近百个合作社一万多亩耕地采用这种方式。农户将承包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集中统一规划、基本建设后,再发包给社员承包经营。这种模式解决了承包土地零散或部分农户不愿再耕种承包土地但找不到“下家”,而部分种植大户希望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但苦于土地资源有限的供求错位问题,它在蔬菜生产中最为突出。太师屯村人均耕地0.7亩,地块分散零碎,无法建设蔬菜大棚。2008年成立了太师屯蔬菜种植合作社,241户社员将600亩地流转到合作社,统一建设331栋大棚,再发包给社员耕种,年产蔬菜900吨,销售收入270万元。

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合作社统一经营,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营模式,入社农户按照新的方式生产和分配,是一种全新的生产经营体制,合作社的统一销售使农产品销售规模化,提高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和谈判地位。通过合作社进行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家庭经营密云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密云职工勠力同心再战疫
密云区总工会慰问防疫一线人员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密云区部分古树健康评价
山东寿光推进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主要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认定标准问题研究
农村人口变迁对农业家庭经营的影响与法律对策
四川农民收入增速 连续四年高于城镇
Comparison of plasma microRNA-1 and cardiac troponin T in early diagnosi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