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探讨

2011-02-19王原棣牡丹江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制造业人才

王原棣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探讨

王原棣 牡丹江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制造业信息化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本文根据牡丹江经济的整体情况和制造业的实际装况,对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出现认识、资金、人才、技术等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以帮助制造业企业在今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能够少走弯路,为新上信息化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借鉴,使信息技术能够真正为企业经营服务,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牡丹江;制造业;信息化;探讨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和工业化的原动力。我国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约占全国GDP的42.5%。伴随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制造业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

制造业信息化就是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辅助制造技术(CAPP),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促进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

二、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

2000年,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200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603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达66亿元。工业是牡丹江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0%左右,工业提供的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0%以上,其中市直工业提供的收入占市财政收入的80%以上。目前,全市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6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128亿元。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启动于2000年,2002年,牡丹江市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市。“十一五”期间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确定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服务、市场运作”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深化CAD、CAPP、CAM等单元技术应用,全力推进应用系统集成、ERP及网络技术应用,2009年,全市25家示范企业,累计应用国产3CP、ERP等软件22项,为牡丹江市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三、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

从管理层面上看,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力度不够,各自为战,支持重点分散,各部门联动机制有待加强。相应的配套政策尚未出台,企业的示范工作不够深入。

从企业层面上看,一些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对如何推进信息化,怎样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统一的认识。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的企业不多。多数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没有长远规划,缺少实施信息化的具体办事机构。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重设备购买而轻人才培训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难以保障

对企业而言,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种投资。政府每年拨出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但是,政府部门的拨款只能起引导作用,信息化建设本应是企业的内在需求,企业应当是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主体。现实状况是,牡丹江市的制造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三)缺乏高素质的信息化建设人才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培训应分层次、分阶段地贯穿其全过程,但目前很多企业不重视信息化培训。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开发人才,尤其缺乏既懂业务、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了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和企业自身管理衔接之间的矛盾,这已经成为制约牡丹江市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和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

(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能力不足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当前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薄弱环节。现有中介机构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形不成合力,即使现有中介机构也有一部分可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大部分仅限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培训和简单的软件应用培训。

四、牡丹江市加快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认识,为制造业信息化实施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应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媒介加强制造业信息化应用推广的宣传,特别是要企业“一把手”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普及制造业信息化的基本知识,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制造业信息化成果,及时总结、宣传牡丹江市制造业实施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发挥试点示范企业的带动作用,推进信息化建设在牡丹江市各领域、各行业全面展开,尽快形成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制造业信息化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牡丹江市应采取“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资金为辅”的策略。首先,政府应设立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扶持骨干企业信息化发展,同时积极争取省科技厅、省经贸委、省信息产业厅等相关部门支持。其次,通过资产重组,国内外招商引资等资本运作模式,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对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提供资金保障。第三,而在运作机制上,要全面推进,构建不同层次的信息圈、信息带;在产业发展上,要突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实施“人才、标准、专利”战略,促进企业网络化、规模化,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全市制造业整体实力。

(三)加强政府引导,为制造业信息化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政府在制造业信息化实施过程应加大引导,在给予部分企业资金支持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还要在相关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要让企业认识到,企业才是信息化实施的主体,企业应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投资者、主要实施者和主要受益者。信息化的实施应围绕企业当前及长远发展的需要,本着从实际出发,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政府在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制造业信息化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四)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体系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一方面,政府要引导,要扶持。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制造业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作为政府引导的重要内容,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倾斜,以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中间服务机构要抓住机遇,积极寻求自身的发展与提高。

(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制造业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培训工作

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应该积极采用竞争和激励机制,坚持以人为本,营造有利于引进、吸纳企业信息化人才的政策环境。而人才的培养,是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关键。应该以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技术力量为支撑,以全市制造业信息化网站为窗口,完善牡丹江市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面向企业决策层的信息化培训和面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生产人员、营销人员的中、高级信息化人才培训,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一支适应我市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形成全市专业化优势互补的网络培训体系,实实在在地造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1]张彦仲.制造业信息化的内涵和策略[期刊论文].航空制造技术.2001(7)

[2]郭永辉,莫蓉,杨玉红,刘彬,杨海成.PDM信息建模及实施技术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03期; 4-7

[3]李伟光.李勇.黄文波.邹海明.制造信息化的分析与研究 [期刊论文].制造业自动化.2005(01)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108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制造业人才
人才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牡丹江市气象因子与PM2.5浓度影响通径分析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服务人民 奉献社会——牡丹江市肿瘤医院发展纪实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牡丹江市革命老区小康进程调研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