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2011-02-19许黎辉黑龙江省科技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18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4期
关键词:科技馆科学知识展品

许黎辉 黑龙江省科技馆 黑龙江 哈尔滨150018

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许黎辉 黑龙江省科技馆 黑龙江 哈尔滨150018

科技馆肩负着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而传统的科技馆运营方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本文针对科技馆目前的状况提出几点建议:1、改变传统展览教育方式。2、建立指导标准。3、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科学素养;科学实践;知识体系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馆成为公众了解科学的首选场所之一,成为引领公众走向科学的始发地。在发展的同时科技馆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国内一些科技馆缺乏对科普场馆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深层次研究;展品设置简单“克隆”,造成主体雷同;重视展品设置,忽视教育活动,仅满足于观众的数量和观众对展品的热衷程度,而不注重实际教育效果;说明牌的撰写和讲解、辅导工作只侧重于表达展品的原理与知识,忽视引导观众进入观察、探索、思考的过程和帮助观众掌握学习的方法;为此,国内一些科技馆专家呼吁,科技馆要创新教育思路,提升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在新时期科技馆如何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一、注重对科学过程的了解和对科学实践过程参与的同时寻求有效传达科学概念的方法

我国学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出科学素养四个核心要素,即:科学兴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手段。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更透彻地理解科学过程;另一方面,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即科学精神,其能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当然这要基于一定科学兴趣的基础上。调查表明目前大部分公众尤其是青少年虽然科学兴趣浓厚,但要转化成实际的科学实践却很少,并没有真正体会到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以至于逐渐科学兴趣减弱,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科技馆应积极帮助公众把科学兴趣转化并投入到科学实践中,使公众真正体会到科学所能赋予他们的力量以及科学所能给他们带来的欢乐。

1、实现科技馆观众由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传统科技馆以展品为基础,通过讲解员的引导实现其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任务。这种方式未免过于简单和生硬,整个过程完全依赖于展品说明牌上的原理介绍及公众自身的兴趣,而各个展品的原理说明又涉及不同的学科,说明牌上的简短介绍中又包含各个专业的名词,即使是一名大学生也仅能理解整个科技馆中展品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那么对于不同年龄阶层、不同学历背景的广大公众来说,科技馆资源的利用率更低。基于这种状况,应该转换科技馆公众的角色,可以尝试根据不同的展品开展更为有效的展览教育形式。例如以展品为依托开展教育活动,使公众参与进来,体验科学实践的过程,延长公众在科技馆的有效时间。实现科技馆观众由参观者到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做到科技馆资源的最大化。

2、注重过程的同时注重结果

科技馆中的教育活动策划部门为了吸引公众,使教育活动的内容生动有趣,在活动的形式上下了深功夫,采用竞赛、游戏、科学实验等多种方式,的确也产生良好的效果,大部分的观众愿意参与进来体验科学,但活动策划者往往为了追求活动的生动性而忽略了活动的目的——使公众获得科学知识。例如整个教育活动20分钟,其中答题、体验、游戏等内容19分钟,原理仅仅1分钟,仅仅是对说明牌上的原理进行简单的复述。在整个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虽然活动气氛良好,但是大部分公众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参与进来,只看到了有趣现象,对其深刻的原理却还是一知半解。所以在展览教育的过程中,要寻找有效传达科学概念的方法,真正做到玩中学。

二、科技馆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展品知识体系

科学技术知识由各个领域构成,科技馆中的科学技术知识体系根据其自身状况一般被整合为几大部分,具体体现为几大展区,如机械展区、生命展区、数学展区等。但是,知识毕竟还是需要通过一种理性的力量和归纳的思维模式将其有机地体现出来,并在各级年龄段中进行有效的传输。这种教育怎么进行呢?在美国,不同的教育工作者都采用《科学素养的导航图》作为教学工具来指导和决策同一年级或跨年级间重要概念的排序。在科技馆如何进行科学知识系统有序的传播呢?

1、以中小学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具体情况将展品分类、串连建立知识导航体系

美国的《科学素养的导航图》固然很好,但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根据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基本国情,考虑到科技馆受众以幼儿园到初中这部分群体为主,而这部分群体也是科学素养提高最快、收效最大的群体。所以以现行的中小学课程标准为基础,建立适合本馆的知识导航体系是最恰当的。根据展品所属学科课程标准对照每一件展品中蕴涵的科学概念进行适应年龄阶层的分类,横向串连各个展区中适应相同年龄阶层的展品、纵向串连各个适应相邻年龄阶层的展品,构建符合科技馆具体情况的知识导航体系,实现科技馆展品的有序排列与衔接。

2、根据知识导航体系优化科技馆资源

知识导航体系建立后,我们掌握展品的相关信息就更加丰富了,根据知识导航体系我们可以了解每件展品适应群体的年龄阶层、知识贮备、接受知识的大致方式、其兴趣的触发点等。掌握了这些信息有助于选择最恰当的形式设计展品说明牌、最易理解的文字表达方式编写说明牌内容,设计该展品的教育活动。学生以经常团体的形式来到科技馆,根据他们的年级对照知识导航体系中横向的展品设计个性引导路线,这样可以把学校枯燥的知识与科技馆生动的展品教育活动联系起来,更有效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输。对于普通的公众,根据体系中展品纵向的连接设计引导路线,科学概念由浅入深,更易理解。以知识导航体系为基础,优化科技馆资源。

三、流动科技馆与数字科技馆的建设

调查显示我国92.3%的公众在过去的一年中没有参观过科技馆。据介绍,在过去一年中参观过3次以上科技馆的比例非常低,仅为0.7%,参观过一两次科技馆的比例为7.2%。 公众不去科技馆的原因主要是:1)、对科技馆了解较少,不感兴趣。2)、所在地没有科技馆。面对如此尴尬的调查结果,科技馆若想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首先还是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接触科技馆。流动科技馆与数字科技馆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也是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摒弃了科技馆实体展馆的弊端,让公众不用再买门票、不用再长途跋涉也能体验到科学的魅力。

1、流动科技馆

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把科技展品送到边远和贫困地区,让那里的公众也能享受到科技馆这种快乐的科普教育形式,使科学知识、思想、方法和精神的传播拓展到更宽、更广,科技馆以新的形式深入群众、开展活动既解决了大家出行的不便,又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的主要形式有:科普展品展览、科普画廊、科普电影、科普剧等。与实体科技馆相比,流动科技馆更加有针对性,根据不受众群体不同的背景选择相应的内容,把科学知识送到各个群体中去如学校、企业、乡村等,更加直接有效的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2、数字科技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科技馆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互联网上。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各种科学概念、科学现象传递给电脑前的每一个人,你可以足不出户享受科学带给你的乐趣。同时,数字科技馆的建成对解决中小城市、区县科普场馆场地狭小,经费不足的弊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项工程将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性科普资源共享服务,也将为我国科学技术的普及提供基础支撑。在这个平台上,公众能够增长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激发创意灵感,了解科技动态,分享丰富的科普资源。

随着当今世界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素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话题,然而这项任务是艰巨的。无论是美国的2061计划,还是我国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都对科普工作进行了长期的实施计划,提高公众科学素养是文化长期积淀的过程,科技馆任重而道远。

[1]蔡铁权.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J]

[2]中国科协.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 [F]

[3]美国科学促进学会.科学素养的导航图[M]

[4]朱琴.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

[5]张红莲.数字科技馆模拟运营之探讨[J]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4.064

猜你喜欢

科技馆科学知识展品
科技馆一日游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展品展示第2辑
展品被盗了
蜗牛看牙医
深圳科技馆新馆
海德汉EMO2019展品预览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CIM T2017部分展商主要展品预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