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建设信息》:我寻梦的地方

2011-02-14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特约记者摄影家稿件

当我收到《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编辑部传真来的召开年度特约记者年会通知后,阅悉《中国建设信息》杂志创刊十五年时,我心无比激动。十五年弹指一挥间,她的辉煌,是杂志编辑部领导、编辑、记者的不懈努力所得出的成就,在此我祝贺《中国建设信息》十五周岁“生日快乐”。

当我接听到《中国建设信息》杂志执行主编谢跃文先生的电话和副主编黎林峰先生QQ约写一篇“我与《中国建设信息》”十五年感情渊源的征文稿之后,我一夜无眠,在床上静静思索,思索我这些年作为一名特约记者为《中国建设信息》杂志做了些什么?

当我把书柜门打开时,一本本稿件装订册印入我的眼前,特别是我那几本最珍爱的影集,是我这十几年所到之处开会合影及我所拍摄祖国大好山河的美景,我翻开一页页图片,展示在我面前的都是一个个故事与记忆,是她——《中国建设信息》,为我们各位同仁提供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是她——《中国建设信息》,打开了我的情感思绪,将我带入相聚的快乐与分离的痛苦之旅。

2002年,武汉之行是我参加杂志年会的第一次,从那以后我先后到胶州、舟山、泉州、泰顺、青岛、福州等地举行的特约记者年会,在会间聆听了《中国建设信息》杂志领导的讲话,其中包括原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的陈为邦先生、中国工程院崔俊之院士等专家学者,每到一处都领略了大江南北的美好景观及风土人情,参观了各地的规划建设成果,结识了一批同道朋友,交流了工作与生活体验,使自己感到收获颇多。

近十几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建设信息》刊登稿件近30多篇,其中:2009年4月份我为杂志采写了一篇文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一线工作法”的引入与应用》,虽说该作品还不够成熟,但杂志将此篇文章予以刊发,的确给我带来了不少惊讶与感动。同时,也得到了我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与赞扬,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不久,该城建工作法在荆州建设系统得到全面推广,充分彰显了《中国建设信息》的传媒和促进作用。

我是1990年从广州军区战士报社转业回地方的一介“武夫”,被分配到了宣传部门从事宣传摄影工作,1994年我市为撤县设市进行前期宣传时将我调到住建部门从事宣传工作,到住建部门以后,我先后在《紫光阁》、《农民日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科技报》、《湖北日报》、《荆州日报》等国家重要刊物网络上发表文章及摄影作品近千余篇,同时加入了“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湖北摄影家协会”、“湖北建筑摄影家协会”、“荆州摄影家协会”先后参加了“全国民俗”、“全国青年摄影”、“全省武当杯”、“黄鹤杯”等摄影大奖比赛并取得了些许成绩,但离各位领导、业界老师和同仁的要求相差甚远,我的领导也时常批评我说,不要只会摄影宣传,要多学习写文章稿件。可我在部队学习的就是新闻摄影,回地方后也力求全面发展,在后天的勤奋中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让我感到了些许慰藉。

岁月如歌,随着我年岁的增长,在基层“为人作嫁衣”、“为领导抬轿”的工作还得继续,面对新时期城建工作的新要求、新环境和新任务,我感到了莫名的“知识荒”,工作思想压力很大。但我相信,压力就是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以各位领导、同仁和朋友为榜样,努力学习,为将来的《中国建设信息》杂志多投稿件,同时做好杂志的发行和宣传工作,争做《中国建设信息》杂志的忠实朋友,实现我的人生价值与梦想!

猜你喜欢

特约记者摄影家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摄影家杨荣
陈建(摄影家)
民政摄影家 初春晨渔
动物摄影家
俄演习用核弹击退入侵者
韩国要造“迷你宙斯盾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