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对水旱灾害要注重转变发展模式

2011-02-14程晓陶

中国水利 2011年11期
关键词:五省大旱鄱阳湖

□ 本刊特约专家 程晓陶

应对水旱灾害要注重转变发展模式

□ 本刊特约专家 程晓陶

近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降大雨,久旱之后又经历着“旱涝急转”的考量。面对水旱灾害频发的现状,我们应认真思考灾害应对之策。

2010年春天,我国水资源相对充沛的西南五省,遭遇了秋冬春三季连旱的沉重打击;2011年5月,已是入汛时节,长江中下游区域经受了持续干旱无雨的困苦煎熬。据气象部门统计,1—5月,湘、鄂、赣、皖、苏、沪,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三至八成,许多地方出现近60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大量塘坝近于干涸,水库水位降至死水位以下,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严重萎缩,农业与水产养殖业损失惨重。尽管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为缓解下游旱情加大了下泄流量,但仍成为社会上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误解的对象。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是我国自然地理的特点之一。而令人难以接受的严酷现实却是,年降水量比北方高出一倍以上的南方地区,近年竟连续遭受严重干旱的袭击。然而,从更长的历史时段来看,我国南方水多,并不意味着南方就没有特大干旱,只是发生的年份相对稀少一些。据史书记载,1646—1649年,四川连续4年大旱,“全蜀大饥,人相食”。1785年,长江中下游各省大旱,出现了“草木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饥殍盈野”的惨景。1934年,“苏、皖、赣、鄂、湘五省受旱农田共约一亿亩,其中绝大部分减产百分之八十左右”。可见,在没有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之前,长江流域特大干旱也偶有发生。

近年,我国南方频繁发生的干旱灾害,反映了大气环流异常、不稳定性增加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向。2010年我国西南五省大旱发生的同时,泰国、缅甸、老挝、印度南部、非洲北部也经历着严重干旱的困扰。2011年3—5月,德国亦在经受100多年来最干旱的春季,降雨量为1893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全球观测资料表明,伴随着气候温暖化,一方面局部高强度暴雨发生更为频繁;另一方面,干旱危害的范围在扩展,年降水量1000mm以上的区域也频频遭受不同程度干旱的威胁。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进入了一个水旱灾害频发重发的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干旱威胁增大的趋势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亦达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据专家分析,2011年春旱,鄱阳湖水量较常年减少了180亿m3。其中,赣江等五河来水量少了90亿m3;环湖的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了60亿m3;长江水位下降20cm,由此导致鄱阳湖水失去了应有的顶托,多泄掉30亿m3。三者影响的比例分别为50%、33%与17%。中原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省份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沿海一些高耗水、重污染的企业借机迁往内地。在干旱期间,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明显降低,而引水量与排污量的增加,无疑又加剧了水环境的恶化,使可利用水源进一步减少。人类活动的此类影响,也是干旱趋于常态化的重要成因。

长江中下游区域的特大干旱,不仅再次暴露出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薄弱,也迫使我们对自身发展模式与抗旱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分散的农户如何重构集约化的发展模式,才能既适应市场的风云变幻,又增强抵御重大水旱灾害的能力?面对可能连季连年发生的严重干旱,如何选择明智的应对方略,才可能既避免因将有限的水源尽快耗尽而陷入更大的困境,又不对生态系统造成难以恢复的灾难性影响?显然,只有依赖科技与管理的进步,将发展模式与抗旱模式的调整结合起来,我们才可能走上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6月长江中下游进入主汛期,通常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大的月份。久旱之后“旱涝急转”,给防汛抗洪造成很大的压力。在积极防汛救灾的同时,对大旱之后头道洪峰下来,很有可能形成的危害性巨大的污水团,也是相关部门应予高度警觉的问题。

猜你喜欢

五省大旱鄱阳湖
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鄱阳湖好风光
重见天日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追求——基于五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价值追求现状调查
农业水危机
无量山泉润华叶——云南省南涧县烟草公司小水窖建设大旱之年显神威
广州军区五省(区)军事志工作研讨会在海口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