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现代水利 促进强县富民

2011-02-14薄学斌

中国水利 2011年11期
关键词:长垣饮水水利

薄学斌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政府,453000,长垣)

发展现代水利 促进强县富民

薄学斌

(河南省长垣县人民政府,453000,长垣)

现代水利;强县富民;长垣

河南省长垣县地处豫鲁交界,东临黄河,面积1051 km2,耕地86万亩(5.73 万 hm2),人口 80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特殊的区位和县情,决定了水利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长垣县坚持把兴水利、除水害作为工作重点,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利建设,集中解决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涉水难题,初步形成了引、蓄、提、排基本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提供了坚强支撑和有力保障。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水利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对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县富民为目标,着力发展农田水利、平安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民营水利和项目水利,切实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以水利的大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打造富强、科教、宜居、和谐长垣。

一、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近年,长垣县不断强化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作用,持之以恒地开展水利建设,建成大型引黄灌区2个、中型引黄灌区2个,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65.15万亩(4.34万 hm2),旱涝保收田面积58.8万亩 (3.92万hm2),节水灌溉面积 26.8万亩 (1.79万hm2),为农业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49.4万亩(9.96万 hm2),粮食总产量 72.75万t,实现了连续7年增产,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我们将认真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突出加强农田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切实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狠抓灌区配套建设。继续实施石头庄、大功两个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通过渠道硬化、建筑物配套建设,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效目标。狠抓引黄工程建设。我们将积极推进以引黄闸门改建为主的水源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引黄能力。狠抓机井配套建设。长垣地势西高东低,引黄灌溉工程无法覆盖所有农田,对部分地势高的区域要大力发展井灌,弥补渠灌不足,进一步扩大旱涝保收田面积,切实增强粮食生产能力。

二、大力发展平安水利,完善防灾减灾体系

长垣地处黄河“豆腐腰”区段,自然的地势、河势,形成了大面积的黄河滩区、背河洼地区,其中滩区占全县面积的1/3,居住人口占全县的1/3。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治水历来是县委、县政府的重要任务。冬修水利1元投入,赛过抗洪10元花费。今后,我们将不断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大力开展河道整治,控导河势,提高主槽过流能力,重点加强大留寺、周营上延、榆林、周营4处控导工程及防洪坝建设,推进防洪坝根石加固项目建设,确保黄河防洪安全万无一失。突出抓好内河排水除涝,逐步对天然文岩渠河段进行全线疏浚及配套工程建设,对文明渠、丁栾沟等进行河段清淤疏浚及局部河段硬化,对回木沟、何寨沟、治岗沟等进行综合治理,努力使排涝标准由原来的3年一遇提高到10年一遇。统筹抓好城市和行业防汛,加强排水泵站建设,完善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定期对城区排水管网和城区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加强对工商企业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筑牢城区防汛安全屏障。同时,着力提升应急管理和灾害管理水平,做到信息发布及时、反应快速、预案充分,切实增强防汛机动抢险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年,我们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水利发展的根本要求,解民之忧,排民之难,谋民之利,造福于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水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着力解决两大问题:一是着力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长垣农村氟含量在2mg/L的饮水不安全的村达581个,涉及人口40万人,饮水安全一直是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长垣县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6个,完成投资6945万元,建设集中水厂9处,联村供水工程21处,完成供水主管网铺设133.3万m,解决了16个乡镇122个村15.4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我们将抓住新乡市被列为河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的政策机遇,把全县119个新型农村社区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每年8万人的速度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力争“十二五”期末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着力解决田间工程配套问题。现有的农村生产方式以个体、家庭为主,导致许多田间工程的投入、建设、维护等长期得不到落实,斗渠、毛渠建设严重滞后。今后将抓住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和河南省“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政策的机遇,加快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畅通农田水利“最后100米”,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大力发展生态水利,努力实现人水和谐

近年,长垣县不断拓宽治水思路和工作领域,坚持把水利工程与城乡环境融为一体,大力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完成了城区上游和下游河道控制性工程的修建,修筑2处天然文岩渠橡胶坝及配套工程,橡胶坝蓄水量达980万 m3,形成水面 7000亩(466hm2),向城区引调水4650万m3,有效改善了城乡环境。“十二五”时期,我们又提出建设宜居长垣的战略目标,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水利,推动水利工程与城乡环境建设良性互动,着力构建城水交融、林水相依、渠园互连、交相辉映的水系格局,努力把长垣打造成为亲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启动引黄调蓄工程“三善园”建设,着力改善周边18万亩(1.2万hm2)耕地的灌溉用水条件,优化水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带动观光、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水环境整治力度,封堵沿河排水口门,铺设截污管道,修筑景观河道、生态护岸及双侧绿化带,为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优美的水环境和人居环境创造条件。

五、大力发展民营水利,破解资金投入难题

长垣是民营经济大县,全县拥有民营企业6000多家,民营经济贡献率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分别达到82%、73%和85%。近年,长垣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水利建设投入多元化。如宏力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2万亩(1333 hm2)红提葡萄种植园,普遍采用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新技术,目前成为我国最大的红提葡萄种植企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企业得利、节水高效、集约经营的新路子。我们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县高效农业面积要占到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必须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推动更多的民营企业涉足农业领域,投资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一系列扶持民营水利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民营化步伐,力争2015年使民营经济在水利事业中的比重占到50%以上。搞好典型带动,以身边发展民营水利的投资者获得实惠、尝到甜头的实例,调动农民及社会办水利的积极性。搞好技术指导与服务,各级水利部门对民营水利投资者无偿提供技术支持,从项目的选定、审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全过程进行全方位服务,同时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民营水利又好又快发展。

六、以水利工程项目为抓手,构建持续发展支撑

水利工程项目带动作用大,社会效益好,抓住了项目,就是抓住了水利建设的方向和重点。近年,长垣县坚持以项目统领水利工作全局,实施了石头庄灌区节水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一大批工程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水利的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要继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水利建设,以项目推动水利发展。进一步加强项目争取,着力做好项目规划、谋划和申报工作,尽最大努力使编制上报的项目进入中央、省项目储备库,争取总投资近7亿元的小型水利建设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左寨灌区节水改造、郑寨灌区节水改造、引黄调蓄工程等项目落户长垣,为长垣水利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加强项目建设,落实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三项管理制度,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争取工程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最大限度地发挥投资效应。

责任编辑 李计初

TV213.4

B

1000-1123(2011)11-0057-02

2011-03-10

薄学斌,县委书记,县长。

猜你喜欢

长垣饮水水利
简易饮水鸟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长垣市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城乡融合发展的县域调查与研究——以河南省长垣市为例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推进“厕所革命” 建设美丽长垣
擂台小腰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