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2011-02-11吴启相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症见方用平喘

吴启相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 47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治体会

吴启相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开封 4751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因肺功能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力和生活质量。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喘证”、“肺胀”等范畴,中医药利用自身优势,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减少发病次数,延缓病情进展,改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治疗价值,现对本病认识和治疗特点阐述如下。

1 中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识

本病病变首先在肺,久病肺虚,肺主气功能失常,痰浊潴留.而致肺不敛降,气还肺间,肺气胀满,每因复感外邪致病情发作或加剧。肺病日久,伤及脾肾,致肺、脾、肾俱虚,成为本病之病理基础。感受外邪是引起本病的主要诱因。病至晚期,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五脏皆可受累。“久病必瘀”,病久经脉瘀阻,痰浊瘀血互结,导致本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痰浊、水饮、瘀血三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则是产生变证的主要根源。

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于反复感受外邪,病情日益加重,继而导致肺脾肾诸脏亏虚、功能失调而形成痰、饮、瘀一系列病理改变。因此,气虚、血瘀、痰浊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正虚由轻渐重,而痰、瘀贯穿始终,气虚为本,血瘀、痰阻为标[1]。

2 辨证论治

由于该病系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而成,因此当患者感受外邪急性发作时,当以祛邪为主,其辨证要点是分清寒热,可分别采取温肺散寒、降逆化痰及宣肺清热降逆化痰之法,均可酌加桃仁、川芎等化瘀之品。而患者处于缓解期时,当根据肺脾肾三脏的虚损程度,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之法,且在补益的同时,根据病情,兼施化痰、祛瘀、利水之法。

2.1 痰热郁肺 症见咳嗽、痰黄质黏不易咯出,喉中痰鸣,胸闷喘息,或身热汗出,口干,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方用麻杏石甘汤、清金化痰汤加减。

2.2 痰浊壅肺 症见咳喘气促,咳嗽痰多,色白黏腻或呈泡沫,喉间痰鸣,胸闷,口淡,脘痞纳少,舌淡黯,苔浊腻,脉滑。治以化痰降气,宜肺平喘。方用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2.3 寒饮停肺 症见咳喘痰多,痰液清稀状如泡沫,咳痰易出,或伴恶寒,自汗乏力,面色白,舌淡黯,苔白润,脉浮滑。治以温肺化饮,止咳平喘。方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加减。

2.4 阳虚水泛 症见咳嗽气促,心悸,动则尤甚,咯痰清稀,尿少,脘痞纳差,肢体浮肿,形寒肢冷,面唇青紫,舌淡黯胖,苔白滑,脉沉细数或结代。治以温阳利水,宣肺平喘。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5 痰蒙神窍 症见神志恍惚,谵妄,燥动不安,表情淡漠,面色晦暗,嗜睡,昏迷,或肢体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舌暗红或淡紫,苔白腻,脉细滑数。治以清热涤痰,开窍醒神。方用涤痰汤合菖蒲郁金汤加减,或投安宫牛黄丸以辛凉开窍。

2.6 肺肾两虚 症见胸闷,动则气喘,呼吸浅促难续,甚者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胸闷,心悸或面目浮肿,舌淡苔或紫黯,脉沉细无力。治以补肺纳肾,降气平喘。方用平喘固本汤合人参蛤蚧散加减。

2.7 肺脾气虚 症见咳喘乏力,消瘦纳差,腹泻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治以健脾益气。方用四君子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2.8 阴虚气逆 症见咳逆喘满,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或骨蒸盗汗,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以补益肺肾,滋阴降火。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生脉散加减。

3 治法体会

3.1 清肺化痰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机以标实为主,痰浊、邪热、瘀血相互搏结阻塞气道,以致肺气郁滞.故痰热蕴肺是急性发作期最常见证型。治疗以清肺化痰为主,多选用清金化痰汤或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常用药包括黄芩、桑白皮、川贝母、桔梗、全瓜萎、麻黄、杏仁、石膏、鱼腥草、紫苏叶、野菊花等。此类药物除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外,还有抗内毒素,清热解毒,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及调整交感-肾上腺功能,纠正副交感-乙酰胆碱偏亢的作用[2],这是单纯西药抗生素及祛痰剂所不及。若热甚伤津,可加沙参、天花粉、麦冬等生津之药,因本病老年患者多,故治疗时酌情加入扶正之品,以防苦寒伤正。

3.2 健脾燥湿法 肺病日久,子病及母,子盗母气,而脾脏受累,出现脾不运化,聚湿生痰。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过程中可出现痰浊潴留,肺气痹阻,肺失宣降,胸阳不振的病理转变。痰湿壅阻于肺,使患者出现咳喘、胸痞。双肺可闻及大量湿啰音。治以健脾燥湿,常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包括陈皮、茯苓、半夏、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全瓜蒌、苍术、厚朴、薤白等。此类药物有明显的镇咳、化痰、平喘作用,可改善肺通气功能与低氧血症,降低肺动脉高压等,有效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3.3 温肺化饮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也可出现素有饮邪内伏,一遇外感风寒,伏饮因新寒触发,则引动伏痰,表现为外寒内饮,治疗以温肺化饮为主,常以小青龙汤加减。药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温肺散寒,半夏、甘草等化痰利气,五味子、白芍,使散中有收。饮邪重者可酌加甘遂、大戟。

3.4 温阳利水法 此法适用于阳虚水泛证。阳气不足,不能制水,水饮内停,升降被阻,常选用苓桂术甘汤或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味,可加入附子、肉桂、人参、黄芪、红景天、五加皮、葶苈子等药。附子、人参有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五加皮及葶苈子有强心苷成份,且副作用小。红景天对心肌缺氧耐力有提高作用,具有抉正固本、理气养血、健脑益智的作用。尤其对于肺肾气虚时可适量应用。泽泻、茯苓、车前子、猪苓等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且持续时间长,很少引起电解质紊乱。

3.5 活血化瘀法 此法可贯穿于肺胀的各种证型,因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病必瘀”。所以无论在急性发作期或慢性迁延期或缓解期,均存在程度不同的瘀血见证,现代实验结果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多有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流动性降低等特点,故肺胀无论治标治本,应酌用活血化瘀之法,本法对改善症状体征,促进炎症吸收,抑制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和释放功能,改善微循环障碍及血液流变学有效。故活血化瘀应为治疗本病的一个主要治则。尤其适用于出现咳引胸痛、喘逆气憋、口唇爪甲青紫、面色灰滞、舌紫、舌下静脉曲张、脉涩之患者,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亦可应用。常选用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及旋覆花、丹参、白芥子、地龙、桃仁、红花等。

3.6 补肺益肾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注意缓解期的调治,提高免疫,增强体质,预防复发,根据五行生克理论。本法适用于肺病及肾,母病及子的情况。以防疾病发展到耗伤先天之本的地步。常选用平喘固本汤合人参蛤蚧散加减。能明显改善患者咳嗽、咯痰、喘息、自汗、易感冒、气短及哮鸣音等症状与体征。

3.7 补脾益肺法 即培土生金法,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经年反复咳嗽,肺气虚损,子盗母气而致脾胃虚损。通过健脾以补益肺气,恢复肺脏的各项生理功能,使已虚胀的肺气得以充盛收敛。对于形体较胖,且每于晨间及食后咳甚痰多,进食甘甜油腻之品而症状加重,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者,多采用健脾之法治疗,方选四君子汤为主,以培土健中而以堵生痰之源。

3.8 益气养阴法 笔者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为中老年人发病,且病程较长,常表现为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的证候。因此,应以益气养阴为主,兼顾活血。如果一味强调活血化瘀,而忽视本虚的事实,则本末倒置,影响疗效,益气养阴旨在治本。临床研究表明益气养阴法有显著改善肺通气功能的作用[3]。

在治疗本病时还应考虑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方法的区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发作时病情急,变化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治疗仍以西医为主,首先是要缓解病情,而缓解期则应根据证候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1]苏惠萍,武维屏,冯淬灵,等.益气活血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中TGFq31及IL-8表达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1):48-51.

[2]姜春华.中医治则研究[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

[3]周庆伟.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91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5):26.

R563.9

B

1004-745X(2011)08-1358-02

2011-02-25)

猜你喜欢

症见方用平喘
支气管哮喘基本用方
平喘止咳汤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分析
治疗便秘不能一泻了之
养咽止咳桑叶方
三方加味辨证治盗汗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地龙生姜平喘
中药止咳药水你选对了吗
加减平胃散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