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行医标志——虎撑

2011-02-10

中医药通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虎口孙思邈铁环

所谓“虎撑”,是指一种用铜或铁做成的金属圈,中空,内置铁丸,摇动时会发出响声。它是游医常用的郎中行医的标志。明清时代,在安徽安庆民间,游医郎中身背药篮,手摇虎撑走街串巷,行医兼采售中药。关于“虎撑”的来历,在安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唐代,名医孙思邈一天进深山采药,刚到半山坡,忽见面前跪着一只斑斓猛虎,张开血盆大嘴,向孙思邈发出痛苦的呻吟,显得十分悲哀可怜。孙思邈定下心来,朝虎口望去,只见老虎的喉中卡了一根长骨,孙思邈知道老虎正向他求救,心想,取这根骨头很容易,但是用手将骨头取出时老虎会护痛,只要虎口一合,我的手不就完了吗?于是孙思邈慌忙下山,请一位铁匠打了一只铁环,用它撑住虎口,再用右手从铁环中伸进虎喉,把骨头取出来,老虎感激地向孙思邈叩头,之后飞奔而去。此事传出后,游医郎中为显示自己也有名医孙思邈那样的医术,手里也都拿着这样的铁环,作为行医的标志,并取名为虎撑。

游医们摇动虎撑时说来还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有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藐祖之嫌,药店的人可以上前没收游医的虎撑和药篮,同时还必须向孙思邈的牌位进香赔礼。

据考证,手持虎撑行医始于宋代医生李次口,因其医术高超,名噪江湖。民间医生使用虎撑行医一直沿袭至清末及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消失。社会前进到今天,民间医生的行医标志“虎撑”已成为中医历史文物。当今的民间医生和民营医院招揽病人的手段已换成了悬挂锦旗,即写有“妙手回春”、“神医圣手”、“道超扁鹊、技压华佗”等字样的大红锦旗。

猜你喜欢

虎口孙思邈铁环
孙思邈巧用大蒜治痢疾
奔跑的铁环
Right to Roam
“夹虎口治偏头痛”有用吗
滚铁环 等
相声要“惩恶扬善”
孙思邈大蒜治泄泻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