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探索

2011-02-09杨书才刘春生柳发虎张道友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诊断学多媒体教学医学

浦 春,杨书才,刘春生,柳发虎,张道友

(皖南医学院诊断教研室,安徽芜湖 241001)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医学教育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是临床各专业的重要基础,尤是对疾病的诊断能力,它综合体现学生对各种临床资料的合理取舍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实验诊断学是医学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因此实验诊断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将是教改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从教学效果反映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要求,我们思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按照新的思路,积极进行探讨。

1 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使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

教学信息量的剧增,教学形象化的要求,教学资源的共享及方便管理,使教学诞生了一种新兴的模式——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种体现,而且是教学整体改革的突破口。大量的事实表明: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应用,可以促进教学观念与形式、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教学体制与教学管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变革。而随着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学科的教学,并形成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都是由教师决定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和接受,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随着医学的发展,教师要把医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相关新技术及新进展传授给学生,教学量大、信息多,单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完成。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大量细胞形态、骨髓片、电镜照片、免疫组化切片及病理切片等有机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即节约了时间,又解决了标本易毁坏、难保存的问题。因此,进行医学多媒体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1]。

谭理连等[2]应用多媒体在医学影像教学改革中提出,运用多媒体组合优化教学,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使用电脑和制作多媒体,花更多的时间去备课,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选择制备多媒体等。谢百治[3]也提出多媒体技术能为影像诊断教学提供大量清晰、典型图像,建立医学影像资料库使教学资源好保存、易传播、媒体清晰,教学过程”图、文、声”同时展示,巩固所学内容,同时与临床接轨,利于更快掌握先进的知识。

实验诊断学内容包括血液学检验、体液与排泄物检验、生化学检验、病原学及免疫学检验等。传统的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主要通过教师对具体实验过程的口头讲解和实验过程的现场分解示范。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在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仍然存在局限性,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把理论与实验动态地结合在一起,从而直观和立体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血液细胞、骨髓细胞、尿沉渣、浆膜腔及脑脊液细胞或管型等形态学观察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我们可以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液、骨髓细胞形态通过图片,甚至是3D动画模式来展示;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过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对不同细胞计数和骨髓片制作时,微血管采血视频和骨髓片制作视频将取代过去现场教学方式,通过视频更直观的进行演示,并且可以配合语音的讲解让同学对采血过程有一种直观、感性的理解。多媒体3D动画课件也会应用在细胞计数、血细胞沉降率测定及凝血实验的教学当中,同时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还具有可以进行回放、任意点暂停、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等优势,有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三维形态映象,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及时的更新大量本专业的前沿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发挥[45]。

多媒体教学模式可形象生动的展示教学内容,能够及时提供最新医学信息,弥补了单纯说话式教学的多方面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实验诊断学的有形实体如细胞、骨髓片、各种标本及模型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以这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声、光、形、色、动”等直接对学生的视、听器官共同作用,具有良好的强化效果和整体效应,有利于最佳教学效果的获得,并保留和集中了不同传统视听媒体的优势,直观、生动、简洁[6]。

随着教学改革及教学规模化的发展,实验诊断学实验课的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学校的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在重视的同时,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并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探索、去验证,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地加以完善,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2 不断调整、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

实验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桥梁课程。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验诊断学教学内容有别于检验医学专业,主要是临床思维和对实验结果的临床应用;教学的重点应是使学生掌握各项临床检验的适应症和选择的原则,学会如何正确申请检测项目,了解检测标本的合理采集,掌握常用检验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并应用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解释疾病的规律,判断健康状况,以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估等[7]。因此,要求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摒弃一部分临床上少用或不用的实验内容,增添目前常用先进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果分析的介绍,对某些临床实验诊断项目与基础课程生物化学或免疫学、遗传学、病原学密切有关的尽可能联系起来学习,使教学内容相互交叉、渗透,并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强调实验室数据分析对疾病诊断的意义,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临床分析和启发教学方面,要考虑学生没有实际接触临床的情况,安排由易到难、容易理解、与课本内容吻合的病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病人实例讲授相关实验的临床意义,并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运用诊断学中有关诊断思维步骤进行。诊断疾病步骤包括:如何搜集资料、综合分析资料、提出初步诊断和验证修正诊断;教授临床思维方法应有的原则,如“实事求是”、“一元论”、“先考虑常见病”等都是重要的理论指导基础,也是诊断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此外,可以边提问边引导,便学生逐步掌握系统的临床思维方法,从一个症状或体征进行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在课程末期安排以分析临床典型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法;就具体病例,让学生提出初步诊断,提出应做哪些实验室检查,并展开讨论;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医学知识去解释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析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然后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归纳最可能的诊断,进一步确诊还需要补充哪些检查项目等等。这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共同积极思考,改变了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灌输变为主动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机会,提高自学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对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综合判断能力极有帮助[8]。

3 加强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过程及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科学。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作为医学主体的医生,不仅需要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需要广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和高尚的人品修养。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发现,尽管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好的文化基础和较广的知识面,对新事物接受非常快,但他们中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相当多的同学不懂得相互帮助,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这也与我国传统的医学教育长期以来多强调医学知识的传授有关。因此作为现阶段的带教老师,不仅要传授给他们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必须将人文精神教育贯穿其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言传身教、以及体现在教学活动中对病人的体贴关怀,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人文素质的教育。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9],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诊断学教学面对的是初涉临床的学生,老师的临床思维和基本功、教学技巧的高低对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本身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懂得临床不懂得检验或只懂得检验不懂得临床的教师都是不适宜实验诊断学的教师,一个合格的实验诊断学教师应具备临床及检验两方面的知识才能适应教学发展要求。承担实验诊断的教师应该既要熟悉临床,又要熟悉检验,并能将临床与检验紧密地结合,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怎样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学工作质量不会因教师水平差异而发生波动,有效的方法有教研室采取集体备课、教师试讲并点评、集体听课、集体寻找典型病例和体征、交叉带教等方式。例如,对生物化学检测项目的意义,除教学内容,老教师还应向年青教师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怎样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典型的病例吸引学生;青年教师则对现代教育工具和技术手段较为熟悉,老教师也应不耻下问。这样在团结互助的氛围中,共同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10]。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目前,实验诊断仪器设备趋于自动化、智能化,因此,临床教师要适时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既有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又具有专业特色,既有创新意识、又能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目标。

[1]刘玉新,李彩虹.医学多媒体教学应用与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05,18(2):271.

[2]谭理连,李扬彬,陈德基,等.医学影像专业放射诊断学教学改革整体优化的探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3:232.

[3]谢百治.医学教育技术[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171-172.

[4]赵世光,李力仙,薄红,等.神经外科双语教学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5,4(4):250.

[5]林震涛,史雪丽.多媒体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3,(4):401.

[6]赵丹,宋 瑶.多媒体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继续教育,2002,16(6):46.

[7]程涌江,李 丽,卢卫国.病例引导结合验单分析教学法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640.

[8]温晓艳,郑文芝,李 萍,等.病例结合式实验[J]教学法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11):1643.

[9]陈牧,高桃园,褚春民,等.实验诊断学教学改革的实践[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2):315.

[10]金英玉,辛晓敏,路 娟,等.实验诊断学实验课改革的初步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2):316.

猜你喜欢

诊断学多媒体教学医学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多媒体教学为高中语文课堂插翅添翼
小学多媒体教学刍议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探索
PBL+CBL联合多媒体教学在血管外科见习中的应用
医学、生命科学类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