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与对策

2011-02-09蒋志鹏

种子科技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入库发芽率杂交

蒋志鹏,唐 彬

(1.永州市种子管理站,湖南永州 425300;2.永州市农业局)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杂交水稻以其明显的杂种优势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得到迅速推广,对于确保我国的粮食生产安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是,每年因各种原因引起部分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偏低,给农民、农业生产和种子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探讨了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方法。

1 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

杂交水稻种子是比较容易发芽的,大多情况下均能正常萌发。导致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一是杂交种子本身的因素;二是试验方面的因素。

1.1 杂交种子本身的因素

1.1.1 种子穗发芽与穗萌动。一般来说,当水稻授粉结束后10天左右,大部分胚已经发育完全,具备萌发的能力,如不及时收割或遇到连续降雨,种子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与高浓度 “九二0”的双重作用下,便会迅速开始萌动、发芽,其中易倒伏的品种更容易造成穗上发芽或萌动。

1.1.2 种子收获后干燥处理不当。在水稻种子收割后进行干燥时,部分生产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干燥,直接将种子置于水泥质地晒场上高温暴晒又不及时翻动,造成种子局部温度过高,烫伤种子胚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有的生产者由于种子数量大,又受晒场、劳力等条件限制,收获后没有及时晾晒,种子因含水量较高导致谷堆闷种发热、霉变,导致发芽率下降。此外,在收割或晾晒过程中对种子造成机械损伤,也会影响其发芽率。

1.1.3 种子本身携带病菌。杂交水稻种子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受到许多病原菌、微生物侵染,致使种子携带各种病原菌或整粒种子全被病原孢子填满。在种子萌发阶段,病原菌生长繁殖危害种子,出现烂种、烂芽和霉变现象,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

1.1.4 种子贮藏过程中措施不当。一是种子含水量偏高。种子入库时把关不严,种子入库前未晒干或保管不善,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受潮,使种子含水量明显高于质量标准,造成种子局部出现发霉、生虫、发热、出汗、结露等现象。二是仓虫危害。杂交早稻种子入库时间为8月份,温度高,害虫繁殖传播快,若未及时薰蒸或薰蒸不彻底,就会造成仓虫危害,损伤功能叶或运输通道,致使种子胚发育功能欠缺,生活力下降。三是通风时间不正确。种子入库后要及时通风降温或降湿,但是不当的通风会使种子的温度和湿度升高,从而影响种子发芽率。

1.1.5 种子休眠与成熟度。杂交水稻种子没有明显的生理休眠期,根据笔者多年来所检测种子样品得知,有些在海南当年生产的品种,种子成熟后由于生理或环境的原因进入休眠状态。从多年的生产经验来看,过早或过迟收割的种子发芽率都低于正值黄熟期收割的种子。

1.2 试验方面的因素

1.2.1 试验准备不充分,操作不规范。试验前所用的发芽盒、纸床或砂子等试验材料没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处理,导致霉菌滋生和传播,增加了种子感染病菌的概率。设置发芽床时操作不规范,如选用砂床时,应该是先喷水将砂拌匀后再着床,湿度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而有的检验员是用干砂作床,撒种子后再浇水,这样往往造成砂中水分多,孔隙少,氧气不足,影响正常发芽且易生霉菌。

1.2.2 试验不设重复且种子置床不均匀。有些检验人员为图方便省事,在发芽试验中经常减少重复甚至不设重复,置床时也没有严格按照种子之间保持1~5倍的间距均匀置床,而是随意撒在发芽床上,使试验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1.2.3 水分管理不当。在置床时,发芽床过干或过湿,以及在试验期间各重复加水不一致,均会影响种子的正常出芽和种苗生长。

1.2.4 幼苗判定不准确。当试验达到规定时间或样品发芽已达到最高发芽率时即可对幼苗进行鉴定。进行幼苗鉴定时,要把每一株幼苗分别拣出,对其根系、子叶等各主要构造进行观察鉴别,按幼苗鉴定标准进行判别。有的检验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准确把握幼苗判定尺度,容易引起偏差。

2 提高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对策

2.1 加强制种田的田间管理

严格按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规程,参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适当的播期,把人工授粉、种子灌浆和收割均安排在较好的生长环境中,保证种子正常生长。在栽培管理上,注意选用相应的农药进行病虫防治,生长后期适当少施氮肥,同时严防植株早衰。

2.2 确保最佳时期收获,及时晾晒干燥

为获取发育良好、充分成熟、籽粒饱满的杂交种子,必须根据其生长期与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收获期。一般来说,杂交水稻种子收获应在黄熟期的后期,此时植株叶片大部分转黄色,仅上部还保持绿色,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此时种子的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大限度,水分最低。同时要留意近期的天气预报,遇不良气候时需抢晴收割,并及时晒干。晾晒时注意晒场的温度,要勤翻动,以防晒场过热直接影响种子发芽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添置必要的烘干设备,以防湿种子堆积发热,造成芽谷。在收割或翻晒时,动作要轻,减少对种子造成机械损伤。

2.3 控制种子含水量

在储藏期间,种子含水量过高会增强种子的呼吸作用,从而导致种温升高,种子出汗、结露甚至霉变,严重影响种子发芽率。因此,在种子入库时需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将入库种子水分控制在12%以下,并对不同水分等级的种子实行分级贮藏,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4 强化贮藏期间的管理

仓库要及时进行薰蒸。对库存种子定期进行检查,切实掌握种子温度、水分和害虫等变化情况,正确运用通风、密闭和防治害虫等措施。杂交早稻种子入库时间气温高,入库后要及时进行通风降温和药剂杀虫;秋制种子入库时间气温较低,种子水分一般较高,适宜采取通风方式保管。检查时如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种子安全。如果是超过一个生长周期的长期贮藏,可利用大型山洞仓的天然低温、低湿条件进行贮藏,效果较好。

2.5 正确选择发芽设备与相应措施

在试验过程中,应选择控温精确(波动范围不能超过±2℃)、光照充足(光照强度为 750~1250 LX)、制冷制热能力强、操作简便的人工气候室或光照发芽箱进行发芽试验,一般采取恒温条件。而对于成熟度、饱满度欠佳的种子,温度应高于正常发芽温度1~3℃,且严格控制水分。所有发芽设备使用前都要进行清洁杀菌消毒处理,以减少种子感染病菌的概率。对携带有病原菌的种子需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以保证种子正常发芽。

2.6 加强种子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

2.6.1 对检验员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检验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对幼苗判定的准确性。

2.6.2 提高试验人员的试验操作水平。检验机构内部需不断强化试验人员的试验操作水平,及时发现试验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降低人员、仪器等因素所造成的试验误差。

2.6.3 规范原始数据记录记载。在试验中,记载需及时准确,注意重复间或不同试验间试验原始数据是否超过最大容许误差。同时,在原始数据处理时,需严格遵守数值修约的规定。

猜你喜欢

入库发芽率杂交
重磅!广东省“三旧”改造标图入库标准正式发布!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②
中国食品品牌库入库企业信息公示①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关于提高玉米种子发芽率标准的探讨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身临其境探究竟 主动思考完任务——《仓储与配送实务》入库作业之“入库订单处理”教学案例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