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吉安的发展之路

2011-02-05刘之沛

西部大开发 2011年5期
关键词:吉安县吉安产业化

◎文/刘之沛

近年来,吉安县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强调从解决“三农”入手,通过整体推进“三化”来攻坚破难,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一体化”格局,取得了初步成效,探索出一条后发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其新农村建设被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誉为“吉安模式”。

以工哺农提升幸福指数

吉安县县委书记杨丹强调,统筹城乡发展首先要找到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在哪里?杨丹认为,吉安县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突破口在工业。只有工业发展了,财力雄厚了,才能真正有实力统筹城乡发展,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发展成果。

吉安是传统的农业县。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吉安县创办了乡镇工业小区。但因经营不善破产或转制,或没有与时俱进创新,有的企业已渐萎缩,有的荡然无存……没有工业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

历史总是存在诸多巧合。在水运为主的时代,吉安县因赣江黄金水道而成为连接中原与闽粤的交通要道,创造了“江南望郡”和“金庐陵”的辉煌。时至今日,如果沿着我国经济最具实力和活力的东南沿海画一道弧线,吉安县恰好处于这道弧线的轴心。从吉安县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洲,铁路和高速公路路程均在8小时之内。京九铁路、井冈山铁路在县城交会,赣粤、泰井、武吉高速公路从县境经过。

随着近年来交通大动脉的打通,吉安县承接产业转移迎来发展良机。

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纷至沓来,一度沉寂的千年窑火再度在吉安红土地上燃起。协讯电子、忆声电子、浩汉电子、华忆科技、先歌国际音响等一大批大型企业争先落户。燕京啤酒、娃哈哈集团两个全国食品行业“巨头”也被吸引过来。

2006年4月,“吉安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并正式更名为“江西吉安工业园区”。2008年9月,投资30亿元的台湾华硕成功落户。吉安县,实现了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这也是吉安市唯一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2009年,因扩容需要,吉安县在县郊凤凰镇启动凤凰工业园区。按照“科技、绿色、生态”要求,优先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食品、机械加工与设备制造、服装制鞋四大主导产业。“吉泰工业走廊”是吉安市规划的从吉水到泰和的工业片区,处在核心区域的吉安县,正伺机在决战“两区”中寻求突破。

如今,按照“布局合理化、用地集约化、产业集聚化”的建园原则和“大生态格局、园林式厂区、高标准配套”的建设标准,吉安县工业园已完成县城西区6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现正向规划的12平方公里凤凰新区延伸。

园区成立以来,吉安县引进各类企业189家,已建成投产企业137家。吉安县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机械、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为主的四大特色产业群。吉安县县委书记杨丹说,作为革命老区和全国贫困县,不能坐等国家支援,自力更生让自身具有造血功能,统筹城乡发展才有更多的主动权。

统筹城乡发展要转移农民。而园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转移。据了解,吉安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全县人口的1/3。如今吉安县工业的蓬勃发展之势也让百姓尝到了甜头,很多人不再背井离乡,他们不仅在本县就能就业,还能够照顾家里的生产和生活,真正实现了“工业发展,百姓双赢”。

拓展空间带动农村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工业化能够转移农民,而只有提高城市化水平,才能为减少农民创造条件,为大规模转移农村人口提供有效的平台和载体。

吉安县规划建设局吴培立局长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首先需要把规划放在首位,突出前瞻性、综合性和权威性,从城乡资源的合理利用出发,在高起点上规划,把劳动力转移、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放在一起进行考虑,真正用产业聚集和城乡互动来支撑和推动城市的发展。县委书记杨丹将其概括为20个字:构筑框架、完善功能、打造亮点、发展产业、提升人气。吉安县城是1979年市县分城而治后建设的一座新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功能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

2008年,吉安县不惜重金委托同济大学做了吉安县城乡统筹规划,按照“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统筹示范区”划分规划区城乡等级结构,通过县城中心区以及中心镇作为城乡统筹的动力源泉,带动居住集中、产业集中,发挥规模优势,统筹公共、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最佳经济效益。

吉安县城的功能定位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医药、食品、电子、商贸服务业为主的吉安市二、三产业转移和人口扩散基地,未来吉安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镇:以城郊休闲度假和电子、食品为主的吉安县东部工业型城镇,是吉安县的第二产业基地;永和镇: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吉安县东部旅游型城镇;横江镇:农贸型城镇;永阳镇:商贸城;油田镇:矿产工业镇。

在规划基础上吉安县做足优势文章,坚持“做大县城、对接市区、统筹城乡、提升实力”的思路,把握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城镇建设与群众利益相统筹的原则,走出一条重生态、重人文、重和谐的城镇科学发展新路子。该县在19个乡镇各选择一个村实施生态小康示范村建设,在30个村开展文明村建设,选择28个点实施移民扶贫工程,以规划为龙头、以“五通一气一绿化”为重点、以“三清四改”为配套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在全县315个村全面展开。这一切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在绿树和草坪映衬下的新居,令人心旷神怡的水上公园,自来水、燃气、电话、有线电视一应俱全,车站、医院、学校、敬老院井然有序。

统筹城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因地制宜地探索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新阶段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吉安县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9年吉安县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推进“一村一品”的建设,培植了多个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了横江葡萄、肉鸡、生猪、肉牛四大特色产业,壮大龙头企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如今,该县“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形势喜人,全县315个行政村都有了适合自己的富民产业。目前,全县共培植种植专业村120个,养鸡专业村80个,肉牛示范村40多个。如今,永和、敦厚两镇的无公害蔬菜,横江镇的葡萄,凤凰镇的肉鸡,固江镇、登龙乡的肉牛等一大批农产品走上产业化道路,有力地促进了吉安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目前吉安县已登记注册的有一定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有21个,以专业协会命名的有20家,另一家是供销社组成的专业合作社,其中按利益联结方式组成的协会有11家,大都是“公司+农户”类型;按组织形式组成的协会有10家,其中属中介组织带动型的有6家,专业市场带动型的1家,其他类型的有3家,属于“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类型。

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但在“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且在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吉安县的21家专业协会全年产生利润3264万元,辐射带动全县34091户农户,使农户年均增收1330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4122元,增长12.3%。

为了推动产业化进程,打响吉安品牌,吉安县变“输血”为“造血”,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目标,把培植壮大扶贫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抓手,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对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四大特色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在政策、措施、资金上进行了重点扶持,率先在江西省建立以奖代补制度、信贷担保制度、贷款贴息制度和自然灾害保险制度四项制度,把四大特色产业做成做大做强,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增长源。如今吉安县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61.2%。温氏养鸡、横江葡萄、正邦肉猪、吉安肉牛四大产业已经覆盖该县所有扶贫乡镇和70%的在册贫困户。

“农业产业化涉及不同产业、不同所有制、不同地区的资源配置、要素组合和利益调整。因此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重组,而是一种在体制上的创新。它的出发点就是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经营一体化。通过合作经济组织或发展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发展规模经营优势,促进农业和谐发展。”县委书记杨丹的一席话道出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层意义。

猜你喜欢

吉安县吉安产业化
金吉安监理公司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基于SWOT分析的吉安县旅游发展研究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吉安县退出贫困县 江西第二个脱贫摘帽贫困县
妈妈,我回来了
广电媒体产业化前景的三种期许
爱管闲事的强盗
麒麟山,与君三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