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业推广方式探析

2011-02-03唐培荣刘鸿钧伊祥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改良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11期
关键词:农牧业农牧民经营

文|唐培荣 刘鸿钧 伊祥生(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改良站)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农牧推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科技队伍不断壮大,服务手段日臻完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为农牧业科技含量的增加、农牧民素质的提高、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传统草原畜牧业到农区城镇高效种养业和特色产业开发,从数量型畜牧业到草畜动态平衡下的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从草场滥牧、过牧、无序经营到“畜、草承包,双权一制”,从农畜产品的原料全部外销到本地区实现初加工到精加工,整体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从大水漫灌、土地亩产低下到实施节水灌溉及创建高产,从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到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整体遏止。从因贫困上学难、就医难到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农牧民养老保险和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等,无不体现着党的政策在阿拉善左旗的全面贯彻和落实。同时,也印证了阿拉善左旗各级各届领导尊重自然、尊重科学、关注民生、因地制宜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无处不在地普惠着广大农牧民。

一、农牧业推广体系现状

1.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结合不很紧密。农牧业局下设5个单位:改良站、兽医站、农技推广中心、草原站、经管站。11个苏木镇均设立动物卫生监督检疫站和综合服务站(草原、经管、水利、农机、林业等)。全旗配备嘎查防疫员83名。

由于旗直单位和基层站非垂直管理(除兽医站外),上下级之间只是业务指导关系,上下级机构之间的关系主要靠项目和资金来维持,有项目有资金就有联系,没项目没资金就没联系,因而上下结合不紧密,自上而下有效地实施农牧业推广活动与管理困难很多。

2.队伍虽然庞大,但学历水平、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基层站,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首先,大多数推广人员特别是基层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推广知识培训,对推广学科的性质、任务、内容及方式方法,不够明确。其次,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少,知识老化现象严重,年龄偏大,缺乏新的专业技术。农牧民当前急需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缺乏。在上述情况的综合作用下,决定了推广工作效率不高。

3.推广产中技术较多,产前产后延伸不足。近年来,该旗的农牧业推广工作受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一直停留在产中技术的推广上,如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至于产前服务指导和产后加工流通疏导等方面均未涉及。

4.农牧业推广核心是技术,而忽视了农牧民素质的提高。虽然在技术推广过程中,通过举办培训班、召开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举办广播电视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农牧民进行培训,但从培训内容来看,也仅局限在农牧业生产技术领域,而在教育农牧民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科技意识和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方面涉及较少或根本没有,这就使得农牧民应用新技术、接受新事物停留在被动的和感性的层面上,因而新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都大打折扣,进而影响了农牧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二、农牧业推广采取的对策

1.创新推广理念,实现4个转变。

由以技术为核心向以农牧民为核心转变,提高组织化程度。即从“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不仅要把农牧业应用什么样的技术作为主要内容,而且更应教育农牧民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组织化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发挥好现有专业合作社(协会)的作用,积极引导培育更多的经济技术经营联合体,增强市场经济意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农牧业生产质量和竞争力。

以农牧业经济技术经营联合体为平台,从以产中服务为主向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转变,走农牧业推广产业化的路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畜产品要面对国内外市场,这就使得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不仅要懂得如何生产,还要知道生产什么,产后如何加工,如何销售以及销往哪里,什么时候销售的信息、知识和技能,而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受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文化较低、手段不强、经济贫困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又无法及时、准确、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信息和知识,这就需要农牧业推广机构,不仅要为农牧民和农牧业企业提供产中技术服务,而且更要提供产前和产后等全方位的服务。

从推广增产技术向推广节本、提质、增效技术转变。不仅要推广农牧业增产的各项适用技术,更要重视和关注如何节约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如何提高产品品质和标准,如何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如何提高农牧业整体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

从帮助农牧民增产向帮助农民经营转变。在农牧业推广工作中,不仅要把农牧业增产增收作为推广工作的目标,而且要把帮助农牧民经营农牧业、经营产业、经营家庭纳入推广工作目标。

2.理顺推广体制。

强化垂直管理,理顺旗、苏木镇农牧业推广单位的关系,推进苏木镇动物卫生监督检疫站和综合服务站的建设。

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加强农科教协作。

3.转换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考评和激励机制。

建立“日积月累”的科学考核制度和档案制度,改变年底“算总账”的传统办法。

变对上负责为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以对下负责为主,实行单位、苏木(镇)政府、服务对象三方共同对推广人员考核的新机制,把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开展推广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把苏木(镇)和农牧民群众对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把考核结果与定岗定级、绩效工资、各类奖励及福利待遇等挂钩,打破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顽疾。

在用人制度上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和末位淘汰,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固定用人转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打破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

建立经常性的表彰制度。

4.改进推广方法。抓典型、推模式是推广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和成功经验,在全旗抓一批有示范带动影响力的典型,打造一批有说服性、可复制性的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都较强的典型模式,进行推广。

5.提高全员素质。不断提高农牧业推广队伍的素质,是农牧业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每年有计划、分批、分期组织推广人员参加全国、全区以及其他培训,加快信息、技术和知识更新的步伐,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推广人才队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6.提高中高级职称聘任比例,增加农牧业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中国和世界农牧业发展的历史无可辩驳的证明,农牧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农牧业推广工作,农牧业推广工作的开展,永远离不开国家财力的支持,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大国、小规模经营大国、农牧业劳动者低素质大国,要实现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取无偿服务为主的农牧业推广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将会持续近百年,甚至更长。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农牧业推广工作和对农牧业推广的投入。

猜你喜欢

农牧业农牧民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基于多种模式的内蒙古农牧业特色化研究
“无人机放牛”让农牧业走在时尚前端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内蒙古农牧业生产资料股份有限公司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