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世博对未来城市建筑的影响

2011-02-02

四川建筑 2011年3期
关键词:建筑

洪 彧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峨眉614202)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不仅是这一代人的城市,更是我们与子孙后代共有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要求城市规划,城市建筑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城市环境,卫生条件能为居民创造舒适美好的环境。美好生活也倡导多元化城市生活,它能使城市居民精神充实丰富,并提倡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根据联合国的统计,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55%,然而高密度的城市生活将会引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空间拥挤等一系列的问题。上海世博会作为一次探讨现代城市生活、城市建筑的盛会,为城市建筑发展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并体现出应该发展环保节能型建筑,智能型建筑和带有文化及地域特色的建筑。

1 发展环保节能型建筑是首要目标

一直以来人类就在不断寻找一种“和谐”的发展模式,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者最终达到完美的融合。西方国家也有莫尔提出的乌托邦,霍德华提出的田园都市等等一系列的探索,都在寻找一种在空间上的,精神上的和谐生活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由此而生。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节能环保对建筑物外墙和屋面材料;开窗位置及窗墙比例;污水处理;资源循环利用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上海世博会为我们建筑设计者呈现了许多节能环保的精彩案例。

1.1 阳光谷设计中的节能理念

相信大家对世博轴上的六朵“喇叭花”都有很深刻的印象。钢结构网壳形式,由玻璃镶嵌,这使得阳光谷像是绽放在蓝天下晶莹剔透的花朵。阳光谷除了有美学的欣赏价值外还解决了地下采光和通风的问题,六朵巨型的“喇叭花”将阳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地下,减少了地下空间的人工照明和机械通风的能源消耗。21世纪是人口爆炸的时代,土地将越来越稀少和珍贵,建筑的发展在一味地往空中的不断延伸的同时,也会加大对地面以下空间的利用,目前的地下建筑发展基本只局限在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仓库等,层数不多,但都是利用日光灯照明,机械送风的方式来解决地下采光,通风的问题,但其能源的耗费不符合我们倡导的节能要求。如何平衡采光、通风、能源消耗的问题是发展地下建筑的一个重要问题,也亟待建筑设计工作者来解决,相信上海世博会的阳光谷的设计方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图1)。

图1 阳光谷

图2 主题馆

1.2 主题馆的生态艺术之美

在上海世博园区中,主题馆是集功能,生态,美观为一体的建筑,着力于建筑设计的本质:安全、经济、适用,将生态节能技术运用于建筑造型,结构设计,外墙装饰等,生态节能成为了一种工具来为建筑服务。

主题馆采用了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绿墙,绿墙全部采用小型灌木,可以在夏季阻隔辐射,降低空气温度,节约空调能耗;在冬季形成保温层,降低风速,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形成天然氧吧;减少光污染等。在工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中充满了噪音,空气中弥漫着灰尘,这样的人口高密度的城市需要大量的绿化带来净化污染的空气,而且人们都渴望生活在鸟语花香,绿化充足的地方,但是城市的土地昂贵而稀少,特别是城市的中心,我们见到的景象往往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拥有绿化几乎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然而,这次世博会展现了垂直绿化的成功运用,这为寸土寸金的城市充满绿色植物提供了可能。目前世界范围内都在探讨“低碳建筑”,利用绿墙作为节能环保,外墙美化的工具可以作为典型范例来推广,特别适用于建筑密集的写字楼,办公区建筑的绿化。当然生态绿墙的运用还需要绿化新技术来支撑,从前期的选择植物、土壤、挂种位置及挂种方式到后期的滴灌技术、养护和更换等一系列的工作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目前靠上海现阶段拥有的技术,生态绿墙成本为800~1000元/m2,随着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绿墙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还可以制作花墙、拼图等。而且垂直绿化还要设计人员解决抗震,高层建筑绿化如何承受风荷载等问题(图2)。

1.3 主题馆的科技之美

主题馆的另外一个亮点为大面积铺设的太阳能板,年发电量可达280万度,可大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未来的城市建筑,特别是拥有不上人屋顶建筑也可以效仿主题馆屋面设计,采用太阳能屋面板,太阳能遮阳板等等,实现自主供应建筑的全部或部分用电,即节能又环保,有助于形成低碳经济模式。

2 智能化建筑是城市建筑的一种趋势

从1984年美国哈的福特市诞生的世界上第一栋智能建筑开始,智能建筑便成为了一种热潮,致力于为居住者带来便利。比尔盖茨先生的“未来之家”就是个性智能化建筑的一个典范,受到世人的赞叹和羡慕。目前国内修建的智能建筑多是单一化的智能,不能同时满足各个方面的要求,个性化智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尖端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只有让它们和建筑艺术溶为一体才能创造出安全、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

在此次上海世博会中,“智能”的身影无处不在,例如意大利馆,利用了太阳能辐射来增加冬天的温度,而夏天的热风可以通过自动调节系统排除,降低建筑内部的温度。并且控制辐射的同时,热能又能集中在带有光电集成模块的透明玻璃上,还可以充分节约电能。再如伦敦零碳馆,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收集雨水使用、剩饭剩菜用作沼气能源等等,处处体现智能,也处处体现环保。

世博园区内为了防止垃圾的二次污染,出现了我国首个智能垃圾桶,其外表与普通垃圾桶没有差别,但是桶的顶部和底部装有容量传感器,可以自动感应垃圾的容量,当容量达到一定限值时,垃圾桶就会自动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方式把信息反馈到园区垃圾控制中央,“请”垃圾车来处理。相信不久的将来,公园,居住小区,校园中都会运用该种智能设备。

3 特色建筑城是城市建筑的灵魂

此次上海世博会除了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未来交流城市发展的平台,同时也给了各个国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世博园中的各个场馆在设计上都可谓是匠心独运,别具一格,淋漓的展示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甚至许多场馆在外观上都可以让游客判断该场馆的所属国。

3.1 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

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园里的那抹中国红,以醒目的颜色独领风骚整个世博园,代表了民族的热情好客,活力与激情;展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为构思主题,“斗冠”在中国古代代表了权力和尊严,暗示了中国的主权、领土神圣不可侵犯,中国人民自力自强。中国馆给人以拔地而起,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印象,有种肃然起敬的庄严感,象征了东道主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图3)。

图3 中国国家馆

图4 尼泊尔国家馆

3.2 尼泊尔国家馆——寻找城市的灵魂

尼泊尔国家馆,这座赭红色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宫殿让人过目不忘,大型佛塔周围是尼泊尔不同时期的民间房舍,是首都加德满都在两千余年历史中,作为建筑、艺术、文化中心几个辉煌时刻的缩影。尼泊尔国家馆通过建筑形式的演变来展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非常具有历史意义(图4)。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国家馆,说到加拿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那里秋天的火红枫叶,然而这次加拿大馆在外观上就是以枫叶为造型,让人眼前一亮。

还有许多的场馆用自己的建筑特色来代表了国家的形象。作为建筑设计工作者应该知道,城市特色文化是城市存在的根基和发展的动力,城市的精髓也体现在其文化上,建筑在满足人们使用功能的同时,也应该传达一种信息,表达其应有的内涵,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要坚持传统特色与创新相结合,研究历史传统,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有历史特色文化的建筑,让建筑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4 结束语

未来城市建筑的发展是多元的,但是都离不开节能环保,智能化和民族文化与地域特色三个方面。未来建筑的发展创新同样依赖各个科学领域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创新。就如此次意大利国家馆运用的玻璃混凝土材料和主题馆的生态绿墙等,他们的成功运用不但增加了建筑的功能,也为建筑的立面增添了许多色彩。当然建筑技术的进步才能使创新的造价降低,使一般的建筑也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希望未来的城市建筑能像盖茨的“未来之家”那样个性智能,像贝丁顿零碳社区那样环保节能,像中国故宫那样充满特色!

[1]http://www.expo2010.cn/上海世博会官方网站[OL]

[2]从智能建筑到绿色建筑[J],世界标准信息,2008(10)

[3]王仙民.立体绿化[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山居中的石建筑
废弃建筑
高一帆
《老建筑》
听,建筑在诉说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建筑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