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宜居新城策略的探讨——广州市白云新城城市设计竞赛方案分析

2011-02-02罗文懿

四川建筑 2011年3期
关键词:新城白云交通

罗文懿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30)

1 项目背景

中国正经历着由最大的生产地向最大的消费地转变,以及由低附加值的原材料输出地向输入地转变,这对广州中心城市门户地位提出了新的要求。广州城市结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天河新区与传统中心形成“双中心”结构,逐渐回归成为“单中心”,至90年代后期又形成了若干新兴城区承担着卫星城或新城的职能,从而引发出产业外拓与居住蔓延的双轨拓展模式。因此,经过对城市跨越式发展模式的反思,提出了广州“中调”的战略部署。

与此同时,白云机场的北移拉开了广州北部空间骨架,创造了更多用地扩展的机会,而白云机场自身的成长也进一步提升了广州北翼地区的区域地位。因此,处于多个战略方向结合部的白云新城地区却能为中心城区“调优、调高、调强、调活”,提升服务功能、集聚高级化生产要素提供重要生长空间,并作为“北带”战略的引擎地带,领导更广阔的腹地。

为更有效率地研究白云新城及以其为核心的“中调”北部地区,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于2008年1月至4月联合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该地区研究及城市设计方案。

2 竞赛概况

广州市白云新城地区位于白云山西麓,以原白云机场为核心,规划范围北至黄石路,东至白云大道,南至北环高速路,西至机场高速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9.22 km2。本次城市设计竞赛包括白云新城地区整体城市设计及白云新城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其中核心区范围东至机场东路,南至广园路,西北至纵一路、横三路,西南至机场高速路,北至黄石路,面积约为4.33 km2。

本次竞赛共邀请9家国内外设计单位(联合体)参加此次竞赛资格预审工作,最终选定6家设计单位(联合体)正式参赛。正式参赛单位(联合体)根据其规划工作经验,与国外先进城市的对比研究,以及对该地区发展的预测,并结合项目特点,将白云新城地区作为新时期宜居新城的建设典范。

3 交通便捷是建设宜居新城的保障

白云新城内原规划有两条轨道交通线穿越该区域,分别是南北向二号线及东西向的十四号线,换乘交点位于该区域中心,新广州体育馆西侧。各方案都考虑到该区域现在及未来发展的交通压力,最大限度地利用轨道交通建立区域间的联系,并完善区域内部交通和连贯的步行系统,实现便捷可靠的多层级交通体系。

3.1 区域交通

该区域紧邻市中心边缘,距离广州火车站和省、市汽车站不到5 km,距离新白云机场约22 km,可以通过轨道交通连接广州东站和广州新客运站,区域交通联系紧密。方案一(图1)充分利用白云新城地区作为原机场所在地的优势及其与新机场的区位联系,定位为近城型机场新城,缩短城市中心区、机场与其他城市核心功能之间的联系。具体规划中将该地区的中心区作为超级城市交通域加以组织,通过城市航站楼分担部分机场功能,利用轨道交通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与新机场的联系,以及利用轨道交通联系中心城区的东、西火车站及省市汽车总站,借助广九铁路及快速短途汽车快速输送或疏散机场人流。同时通过公共交通枢纽影响白云区,形成一个高度强化的“超级交通域”。

方案五(图2)则在北部设置一处综合交通枢纽,避免增加白云新城内部交通压力,将其作为覆盖珠三角和广东地区的长途客运站,将高架路直接接入建筑内部,交通枢纽内设置地铁、轻轨和公交巴士的换乘站,实现便捷的交通换乘。

3.2 区内交通

由于区域周边现状交通疏导较差,与市中心接壤部分成为现状交通的瓶颈,有效疏导交通并减缓白云新城区内交通压力成为参赛单位一致提出的解决难题。在有效疏散区内交通的同时须构建交通的无缝接驳,实现高效的多层次交通体系,能像人体毛细血管一样将交通系统渗透到地块内部,实现在规划范围内的交通网络全覆盖。如方案二规划了与公园融为一体的交通枢纽节点,提出对主干道设置公交专用道、导入公交车定位系统、开发地区内新型环保的交通方式、采用新型清洁能源环保型车辆等方式,保留城中村电瓶车、人力车等适合地块内部的便捷交通。

图1 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参赛方案一

图2 白云新城地区城市设计竞赛——参赛方案五

3.3 辅助交通

方案五还特别设置高架单轨交通,将白云山公园入口直接纳入到城市中心区来,加强南北商务、居住等功能区的联系。还沿机场东路、西路设置一条穿梭巴士线路,作为面向世界游客的观光展览路线。

3.4 步行系统

多层次、人性尺度的步行道路系统是宜居新城的建设不可缺失的一环,应全面包括空中步道-地面步行-地下通道三级人行系统,将广场、滨水步道和公园通过步行系统相连,确保城市回游路线。在大规模轨道车站周边构建地下步行空间网络的一体化,在地铁网络系统发达的同时,实现连接数个街区的网络化地下街。而对主要的商业区和办公区,可通过空中步道相互联系,实现人车分离。支路设计应与两旁用地的城市空间紧密结合,形成街道空间,以步行环境优先,并营造富于变化、愉悦舒适的沿街步行空间。

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这一时期是他们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自我意识的发展比较突出,成人感与独立性增强,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班主任在教育有过错的学生或处理违纪学生过程中,如果没有遵循中职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给予其过多的批评或过于严厉的处罚,必然使学生在感情上难以承受,引起学生反感,产生对立情绪,影响教育效果,受批评的学生很有可能转化为差生。因此,教育失误后加强学生思想工作非常重要。

方案五在步行系统基础上规划建立安全、舒适的自行车道路体系,将道路的设计应结合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设计,创造良好的非机动车路径,体现人性化的设计。而方案六着重遍布整体区域的高架人行平台的构建,与地面车行系统形成了立体交通系统,在保留现状及原规划路网的同时,实现了人车分行和交通的有效集散,并利用高架人行平台建立生态绿化,形成连接白云山的生态廊道,放射到各组团内部。

4 生态环境是建设宜居新城的前提

4.1 与周边环境的联系

白云山作为该区域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应充分考虑其与白云新城内部空间之间的联系,用人工和自然结合的方式,建立东西向的生态廊道,引导优良的生态资源进入城区。多家方案都充分认识到白云山的重要性,方案一从白云山山脚引入多条绿化走廊东西贯穿规划区域,以小尺度均质化改善现状城市环境品质,通过生态联系桥或步行桥最终形成高品质商务区与白云山体建立联系。方案二东西生态轴线同时提供步行、慢跑和自行车使用。同时步行形成喇叭型绿地,将凉爽空气积极导入城市文化休闲带,并沿着道路东西穿过基地延伸至西部城区,将白云山和白云新城紧密地融为一体。而方案六则着重建立北部与文化娱乐区结合,南部与花卉展览区结合的两条生态绿带轴线。

4.2 区内环境的建立

白云新城轨道交通2号线利用原机场跑道南北贯穿该区域,并采取浅埋的施工方式,从而导致该区域地铁轨道上方禁止建设与地铁无关的构筑物。规划方案中都充分利用该现状特点,建设统领该区域的景观轴线,犹以方案二将此发挥极致。

方案二利用机场跑道位于常年主导风向逆风向的特点,将原机场跑道再生为风之回廊,营造线性的中央休闲景观带作为城市开放空间和文化休闲带,导入清风以及随风而来的湿润空气。从南至北分布四大主题公园强化轴线节点,并有一条连绵不断的水面相连,通过蒸发提高空气湿度和舒适度,并沿线提供文化服务设施和绿化。轴线两侧建筑可通过自然换气,导入来自山谷的凉爽空气,减轻夏季建筑的空调负担。面向城市文化休闲带一侧,建筑呈逐层退台式,通过屋顶绿化形成绿色谷地,防止凉爽空气流失。源自白云山谷的生态走廊东西向穿越基地并延伸至西部城区,使山体与新城紧密结合。凉爽的清风可沿东西向生态廊道渗入城市每个角落,有效抑制城市热岛效应。

方案四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发展轴、历史文化轴、生态轴、功能轴的多轴合一,沿原机场跑道南北向建立生态廊道,形成“珠串式”绿地开敞空间强调空间的秩序感,轴线周边以环境提升、局部重整的多组团布局模式,组团之间用绿化缓冲加以区隔。而方案五则规划中部和南部两个大型休闲生态公园,从南向北统率该区域的南北轴线,形成片状绿化系统。

4.3 开敞空间的布局

同时应打造具有特色的地块环境,如方案四重点吸取岭南园林和建筑的空间特色,形成绕庭院而建、院落围合、连廊空间、自由轻巧的特色。各单元体以尺度宜人的庭院为核心,把绿化引入建筑群体内。生态休闲公园把人的休闲活动与生态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多功能复合的大型开放空间。

4.4 使用空间的尺度

还应充分利用适当的街区规模营造宜人尺度的空间,保存现存村落和居住区的尺度和生活场景,将宁静与热闹繁华有机结合,营造亲近宜人富有魅力的城市空间。

5 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是建设宜居新城的标准

实现宜居新城的目标,要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新突破;推动金融、物流、会展等商业化运行。

5.1 商务商贸转型

为了吸引国际化区域企业的进入,提升该区域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白云新城的商贸功能必须具有更高的场所品质以充分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如高环境品质、高居住品质、高端零售业、高档商务酒店与娱乐设施的引入,以及国际学校幼儿园等特殊教育设施的发展空间。

方案一规划将原机场候机楼改造为高档品牌折扣零售购物中心,形成对高收入中产阶层的吸引点,成为本区域的旗舰性作用。在提供优美生态的居住功能的同时为广州北部的白云区提供了一个富于特色的区级商业服务业中心。

方案三目标着重提升该地区商贸产业的层次,改变传统的批发市场的单一集群业态,通过商务管理、创意经济、网络媒体、文化节事等促进广州北部商贸业流通渠道的革新与发展,成为国际皮革、服装业、音像等重要的流通与创新中心。

方案五目标是打造国际性的管理服务中心与总部基地,利用优越的区位和便捷多元的交通系统,构建大型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地区的枢纽地位;以综合交通枢纽为依托,建立高度集聚的总部商务核心区,逐步引入金融等生产性服务功能,设置世界级高端商务酒店及沙龙、酒吧等娱乐设施,创建面向新机场的最佳商务环境;并制造世界级的文化交流场所,打造世界级的文化交流场所需要有足够强大的硬件支撑,包括能够承办国际会议及文化交流活动的文化建筑与开敞空间。

方案六对中部商业商务区进行集中高强度的开发,其整体位于平台之上,底部局部架空为交通换乘枢纽,结合停车场、地铁车站以及各类商业、娱乐、餐饮、服务等设施。核心建筑组群由5座超高层建筑组成,象征着广州市古老传说中的“五羊”,共同构成本地区的空间制高点,而底部屋顶层则为室外活动提供场地和休闲景观。

5.2 高端产业布局

目前许多国家,尤其是在后工业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其他产业,而文化对于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创意产业的发展能直接影响宜居城市的构建。许多城市都在大力吸引创意阶层——律师、医生、工程师、管理人员等这些依靠创意增加价值的从业者,他们同样也是城市的文化消费者。根据创意阶层聚集城市的特点——技术好,人才多,宽容度高,结合已有的市场、交通和环境条件,建立创意流动平台,形成完整的创意产业链,带动该地区商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的联动发展,体现城市功能转型、产业升级、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向。

5.3 居住配套设施建设

将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绿化公园建设,将公众活动融入优美的环境中,提供文化设施与文化公园是与白云山沟通对话的重要场所。方案5中在区域中心规划了中央公园,让国际会议中心、新体育馆、城市规划展馆等城市标志性公共建筑实现和绿化景观的融合,并增加了科技馆和“千年花”文化中心等重要公共建筑共同构筑世界级的文化交流场所和文化博览空间。

6 保留历史文脉是建设宜居新城的内涵

建设宜居新城,应注重地区历史的传承,保留历史记忆和传统风俗,提高地区文化内涵以增加地区吸引力,而且未来城市的竞争将更加注重内生性的文化特质。规划应对村落或有历史感的街区重视保存自然形成的道路线形、宜人尺度的街巷空间、分节化的建筑尺度、村落交流集会设施等历史留下来的遗产文化,并尽可能确保开放空间。

白云新城和老白云机场具有无法割舍的情结,在城市复兴的愿景中,老机场航站楼和机场跑道是最具纪念价值的文化要素,也将是白云新城的精神所在。方案5将老机场航站楼和跑道会作为场所精神的载体加以保留利用,白云新城将继续承载老白云机场留给广州的“飞翔的记忆”,以独有的精神价值引领广州新的腾飞。

7 社会稳定和谐是建设宜居新城的核心标准

对于城中村的改造应注重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失去耕地农民的利益,以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方案2中对城中村改造的具体实施意见如下:首先将住宅楼单元模式化并进行工业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从城中村外围开始按照每1公顷范围逐步开展一次性的改建工程,并确保能够让村民经营的小型店铺在改建后能够继续正常营业。其次由政府无偿提供紧邻萧岗村的原白云机场用地用作改建时的搬迁安置用地,改建完成后作为公园广场使用。等该区域土地价值提升后将沿主干道的部分村属土地进行批租,所获费用将作为村集体改建所需资金。此外还建议政府提供低利息或零利息贷款、免税等资金运作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提高可实施性。

8 小结

白云新城作为广州北部地区的新兴城区,紧邻市中心和环境优美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有便捷的轨道交通,区内还有会议、文化、娱乐、展览、商贸等各种大型市级和区级的公共设施,以及良好的现状基础,该项目具有建设宜居新城的充分条件。在此目标指导下,通过不断研究和总结,从交通、生态、公建、文化等方面采用合适的发展策略,以保证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丰厚、生活舒适、景观怡人及公共安全六个方面的宜居标准。

猜你喜欢

新城白云交通
繁忙的交通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小小交通劝导员
白云(外三首)
长江新城
新城
白云的来历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