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2011-02-02李洪伟郭开今陈向阳葛保健

山东医药 2011年26期
关键词:贴壁原代单克隆

李洪伟,郭开今,周 冰,辛 兵,陈向阳,葛保健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江苏徐州221002)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是骨髓中存在的一类非造血组织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和自我更新能力,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它不仅能分化为中胚层的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等[1],还可跨胚层分化为肝细胞[2]、神经细胞[3]、心肌细胞[4],已成为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再生医学中的研究热点。由于骨髓中细胞成分比较混杂,MSC在骨髓中的含量极少,仅占骨髓中有核细胞的0.001%~0.01%,实际应用中需对其进行体外分离纯化并大量扩增。2009年3月~2010年2月,为寻找适宜MSC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方法,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Percoll分离液(Pharmacia公司),藻红蛋白(PE)标记鼠抗人CD90、CD105单克隆抗体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鼠抗人CD34、CD11b单克隆抗体,RNase、碘化丙啶(PI),牛血清白蛋。倒置相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

1.2 MSC分离及培养方法

1.2.1 MSC的分离 无菌条件下从健康成人志愿者的髂骨处抽取骨髓10 ml,肝素抗凝,轻轻摇匀,用DMEM培养基稀释1倍容积后,缓慢加入等量的Percoll分离液,2 500 r/min离心30 min,收集白膜层的单个核细胞,以PBS洗涤离心2次,按2×105/cm2密度接种于底面积为25 cm2的培养瓶中,加入完全培养基5 ml,置于5%CO2、37℃培养箱内孵育。

1.2.2 MSC的原代培养 接种后48 h进行首次半换液,弃未贴壁细胞,补充培养基;间隔2 d再次半换液,去除未贴壁细胞。以后细胞隔日洗涤、全量换液,使细胞逐渐纯化。

1.2.3 MSC的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细胞生长至80%~90%融合时,弃原培养液,PBS洗涤2次,用0.25%胰蛋白酶溶液消化3~5 min,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大部分细胞逐渐趋于圆形,但尚未脱落时将溶液弃去,胎牛血清终止消化。用吸管将贴壁的细胞轻柔吹打成悬液,离心收集细胞,获原代MSC,按1∶3的比例传代,并标记为P1,在37℃、5%CO2和饱和湿度条件下继续培养,2~3 d换液1次。待细胞达80%以上融合后,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传代,标记为P2,余类推。

1.3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及细胞生物学活性检测

1.3.1 细胞生长曲线绘制 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1、P3、P5细胞,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后,以1×104孔接种于24孔板继续培养。每天同一时间取3孔细胞消化计数,每孔计数3次,计算平均值,连续测定7 d。绘制细胞生长曲线。

1.3.2 细胞表面抗原检测 取第3代生长融合达80%的贴壁细胞,PBS洗涤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2×106个细胞并分装6管,以含2%牛血清白蛋白的PBS洗涤。每管分别加入20 μl的CD34-FITC、CD11b-FITC、CD90-PE及CD105-PE单克隆抗体,另设3管分别用同型对照单克隆抗体确定背景标记,室温避光放置30 min。以PBS洗去未标记抗体,离心后细胞加入含1%多聚甲醛的PBS固定。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用配套的Cell Quest软件计算细胞表面抗原阳性率。

1.3.3 细胞周期测定 取第3代生长状态良好的MSC,消化离心后收集,计数达1×106/ml,去除细胞碎片。加入1 ml预冷的70%乙醇,吹打均匀,封口,4℃固定24 h。检测前离心去除固定液,加入10 mg/ml的RNase 20 μl,37℃水浴30 min,PBS洗涤l次,离心去上清,加入50 μg/ml的PI 1 ml,4℃避光染色30 min,300目滤网过滤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进行细胞周期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形态学 刚接种的MSC大多呈圆形,单核;培养24 h后,部分细胞贴壁伸展,并开始聚集成细胞集落;48 h时贴壁细胞显著增多,以椭圆形为主,部分细胞呈短梭形;4 d后成纤维细胞样集落形成(CFU-F),由10~30个细胞组成,细胞形态为长梭形或多角形;11 d后细胞集落间相互融合成单层,长满整个培养瓶,细胞排列呈平行状或漩涡状。传代培养的细胞生长速度较原代培养明显增快,不再形成细胞集落,7~8 d即可铺满瓶底。

2.2 细胞生长曲线 P1、P3、P5细胞生长曲线均呈S形(见图1),具有以下共同特征:细胞潜伏期为1~2 d,从第3天细胞大量增殖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达到高峰期,以后进入平台期。P5细胞第3天起其生长速度低于P1、P3细胞,但P>0.05。

图1 P1、P3、P5 MSC生长曲线

2.4 细胞周期 P3 MSC中,处于G0/G1期细胞约占77.42%,处于S+G2/M期细胞约占22.58%。大部分细胞处于相对不活跃的静止期,只有小部分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符合干细胞的特性。

3 讨论

MSC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而成为目前关注热点[5]。高纯度MSC的获取是间充质干细胞研究的理想基础条件。目前从骨髓中分离培养MSC的方法主要有贴壁筛选法[6]、密度梯度离心法[1]和免疫法[7]。传统的贴壁筛选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但所得细胞纯度不高。密度梯度离心法操作较复杂,且分离时会丢失一定数量的MSC而不能有效达到较高的分离率,但所得细胞纯度比贴壁法高。免疫法主要有流式细胞仪分离和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获得的MSC纯度最高,但实验条件要求高,需要骨髓量大。本实验用Percoll分离液对全骨髓做梯度离心,去除绝大部分红细胞、粒细胞、脂肪细胞和血小板,获得纯度较高的单个核细胞,再根据其贴壁性差异,换液弃除悬浮生长的造血细胞,获得纯度较高、增殖能力较强、生长性状稳定的MSC。

MSC虽然是一群均质细胞,但兼具有间质细胞、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特点,缺乏特异性的识别标志[8],且同发育阶段的MSC表面标志也可能存在差异。一般认为[1,9]整合素家族成员的CD29、黏附分子CD44、CD166及CD90、CD105等是MSC保持未分化状态时重要的表面标志,不表达造血细胞的标志性抗原是CD11、CD14、CD34及CD45。由于MSC无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因此其准确鉴定较为困难。目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鉴定MSC[10]:①体外培养贴壁生长呈梭形;②用特异结合MSC细胞膜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直接鉴定;③能够自主增殖至少可以分化为3种以上间充质细胞系。本实验所培养的细胞由人骨髓取材,呈成纤维细胞样贴壁生长,培养至第3代时即可发现细胞可高表达CD90、CD105,而不表达CD34、CD11b,表明所分离培养的细胞是来源于骨髓、均一的MSC。

细胞生长曲线是观察细胞生长基本规律的重要方法。本实验对P1、P3、P5的MSC绘制生长曲线,发现MSC生长同样经历潜伏期、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5代以内MSC增殖旺盛、具有较好的细胞活力,适合进行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绝大部分细胞处于G0/G1期,少部分处于S+ G2/M期,与文献报道一致[9],说明绝大部分细胞处于静止态,但保留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少部分处于功能态,符合干细胞的生长特性。

总之,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获得的人MSC纯度高(99%),且该方法较简单、有效,因此是分离纯化人MSC的较好方法。

[1]Pittenger MF,Mackay AM,Beck SC,et al.Multilineage potential of adult 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J].Science,1999,284 (5411):143-147.

[2]Chivu M,Dima SO,Stancu CI,et al.In vitro hepatic 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nder differential exposure to liver-specific factors[J].Transl Res,2009,154(3):122-132.

[3]Prabhakaran MP,Venugopal JR,Ramakrishna S.Mesenchymal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to neuronal cells on electrospun nanofibrous substrates for nerve tissue engineering[J].Biomaterials,2009,30(28): 4996-5003.

[4]Song YH,Gehmert S,Sadat S,et al.VEGF is critical for spontaneous differentiation of stem cells into cardiomyocytes[J].Biochem Bioph Res Co,2007,354(4):999-1003.

[5]Jackson L,Jones DR,Scotting P,et al.Adult mesenchymal stem cells: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and therapeutic applications[J].J Postgrad Med,2007,53(2):121-127.

[6]Bosnakovski D,Mizuno M,Kim G,et al.Isol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bovine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J].Cell Tissue Res,2005,319(2):243-253.

[7]Encina NR,Billotte WG,Hofmann MC.Immunomagnetic isolation of osteoprogenitors from human bone marrow stroma[J].Lab Invest,1999,79(4):449-457.

[8]Minguell JJ,Erices A,Conget P.Mesenchymal stem cells[J].Exp Biol Med,2001,226(6):507-520.

[9]Conget PA,Minguell JJ.Phenotypic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progenitor cells[J].J Cell Physiol,1999,181(1):67-73.

猜你喜欢

贴壁原代单克隆
高硫煤四角切圆锅炉贴壁风倾角对水冷壁 高温腐蚀影响研究
具有一般反应函数与贴壁生长现象的随机恒化器模型的全局动力学行为
660MW超超临界锅炉高速贴壁风改造技术研究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
新生大鼠右心室心肌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艾迪注射液对大鼠原代肝细胞中CYP1A2、CYP3A2酶活性的影响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