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口市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探讨

2011-01-25姜秀莉

兽医导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海口市疫区养殖场

姜秀莉

(海口市畜牧兽医局,海南海口570135)

一、引言

生物安全处理是通过用焚烧、化制、掩埋或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将病害动物尸体和病害动物产品或附属物进行处理,以彻底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达到消除病害因素,保障人畜健康安全的目的。(GB16548-2006《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按照2003年国家标准,动物养殖环节正常死亡率为5%。以饲养生猪100万头规模为例,每年产生死猪5万头以上,《死猪生物安全处理投入估算表》见表1。由于近年全球动物疫病病原的变异和传播途径难控制等原因导致动物疫病频发,实际上死亡率已有所上升,少数养猪场死亡率高达15%以上,死亡肉尸的正确处理为焚烧、深埋等。目前我国对生产环节死亡动物的处理缺乏具有可操作性配套法规和投入,死亡动物的生物安全处理体系也不健全,意味着死亡肉尸不能全面规范处理,其中一些养殖者将病死畜禽随意丢弃在路边、河流、水沟(渠)、池塘等水源,给环境造成污染,也极易引起疫病的传播。同时,一些养殖者可能会受利益所驱,将死亡畜禽出售流向市场,威胁着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严重影响了公共卫生安全。畜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处理已成为当前影响畜牧业发展和疫情防控不容忽视的问题。

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是政府加强畜禽养殖环节监管的前提条件,是杜绝正常死亡及病死、死因不明畜禽流向市场的监管载体,是切断动物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是无疫区动物疫病防控的必然要求;是保障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无疫区畜产品品牌的重要支撑点;是深化无疫区建设、提高无疫区建设水平、加快无疫区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接轨的措施。

正常死亡动物规范处置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务,涉及到财政投入、政府监管、处置运作承担单位、公民道德意识等方面,特别是财政投入存在严重的缺失,具体运行、监管机制的建立等,亟需摸索积累出建设经验。同时,这项工作的实施,也是政府和养殖企业共同的目标,更是关系民生的必须举措。可以预见,这项工作的实施,必将提高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进一步充实和提升无疫区的品牌价值,彰显其经济含量。

本文就海口市在畜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及其补偿机制等方面开展的试点工作向同行交流探讨。

二、概况

(一)基本情况海口市下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区,23个镇,248个村委会,2 204个自然村,2 754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59.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39.8%,农业用地面积1 756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6.2%。2010年,海口市畜牧产值21.92亿,占农比36%,同比增长11.5%;出栏生猪81.93万头、禽类1 000.9万只。按存栏生猪100头、牛50头、羊200只、禽2 000只以上统计,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1326家、散养户近6万户。

全市大宗生物安全处理由境内云龙无害化处理厂承担,日处理量8吨,约40头猪。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有焚烧炉,或将三级化粪池兼作腐尸用,郊区农村小型养殖场和农户散养主要处理方式是深埋。由于畜禽养殖分布点多面广,监管部门对养殖环节的监督管理难以面面俱到,加上畜禽养殖环节生物安全处理没有补偿资金,部分养殖户法律意识差以及宣传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养殖户对死亡畜禽不主动向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随意丢弃、剥食,经营病害畜禽及病害畜禽产品的现象时有发生。给动物疫病传播和扩散留下了隐患,也严重威胁着人类身体健康。

表1 死猪生物安全处理投入估算表

2009年,海南省通过免疫无口蹄疫区评估,成为全国首个免疫无口蹄疫区。为了维护无疫区品牌,进一步推进无疫区与国际接轨,结合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口市在2010年启动了生物安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工作思路海口市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省会城市,作为全省无疫区建设的排头兵,建设生物安全处理体系,不仅可以提升海口地区畜产品品牌含量,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也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推广建设生物安全处理体系。

海口市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建设总体按照试点推进、分步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管理的原则进行。通过建设试点摸索经验,为全面铺开总结建设模式。根据试点建设经验,逐步推进生物安全体系建设,采取建立健全一整套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来确保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有效运转。

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基础是补偿机制的建立,可以促进生物安全处理的有效实施,应包涵补偿标准的确定、补偿经费的来源和拨付通道等。通过对生物安全处理补偿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对养殖户给予了经济补偿,一方面,使养殖户能够主动、积极上报疫情和配合疫情处理工作;另一方面,使广大养殖户对病死动物情况主动上报有关部门,将病死动物纳入正常管理范围,消除疫情发生和扩散的隐患。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投入是前提条件,采取政府引导为主,资金扶持为辅,争取多渠道投入,整合企业等社会力量各方资源,为建设工作提供前提保障。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平台是生物安全处理工程,开辟了死亡肉尸生物安全处理的通道,为依法查处违法处置和经营等创造条件。生物安全处理体系的手段是规范管理,管理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立是确保生物安全处理体系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

(三)建设内容在全市分批分片建设镇级生物安全处理点和对规模养殖场建设配套生物安全处理区,并升级云龙无害化处理厂,全面规范郊区农村散养户、大型规模养殖场及大宗病害动物的处理。一是在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区分片建设5个镇级生物安全处理点,覆盖农村地区散养户;二是引导扶持生猪饲养量3 000头以上、禽类饲养量5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生物安全处理区,完善自身的处置;三是升级云龙无害化处理厂,提升对大宗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处理能力;四是加强监督指导屠宰环节,不断完善生物安全处理间,确保检疫不合格产品的有效处理能力;五是对边远及分散养殖地区扶持镇政府选址建设病害动物处理点,确保“四不准、一处理”的全面有效实施。通过生物安全处理厂、镇级片区生物安全处理点、规模养殖场配套生物安全处理区和屠宰环节生物安全处理间及病害动物处理点的建设,全面构建海口市生物安全处理体系,杜绝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流向市场,有效切断疫源传播途径和提高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海口市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计划总投入3 330万元,其中政府财政1 930万元,中央、省及企业配套投入1 400万。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包括五部分建设内容:

1.生物安全处理点。由政府投资在镇级建设具备履盖周边邻近地区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能力的点,工程建设占地2亩以上,主要包括隔离围墙、生物安全工作间、办公值班室等,并配置120千克以上焚烧炉等相应设施、设备及运转病害动物的专用车辆,设立专用报告电话,由所在镇政府负责管理和使用,具体实施由镇畜牧兽医站负责。

2.生物安全处理区。在规模养殖场建设以处置本场为主,并对周边附近农村辐射处理的生物安全处理区,由规模养殖场准备符合要求的选址,占地1亩以上,建设相关处置设施设备,政府配给60千克以上焚烧炉,利用养殖场的沼气等进行处理。

3.生物安全处理厂。对云龙无害化处理厂原从丹麦引进的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完善和升级改造,提高对大宗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的处理能力。

4.生物安全处理间。对定点屠宰场点逐步完善生物安全处理间,采取引导为主、扶持为辅开展建设工作。

5.病害动物处理点。扶持边远和以分散养殖为主要模式的地区镇政府,选址合理,修建化尸坑和深埋坑等,对本地所产生的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置。

三、具体做法

三管齐下。即把建设生物安全处理工程作为第一管,把强势宣传生物安全处理规范处置作为第二管,把严厉打击违法处置经营活动作为第三管。通过开辟处理平台,建设正常处理的渠道和载体,促进规范处置,切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是养殖基地品牌竞争力的给力点。即以一管为基础,促进二管和三管,二管作为手段,三管作为措施,反过来促进一管的有效实施。

(一)试点建设

1.第一个处理点试点建设情况。在海南省农业厅和海口市财政局大力支持下,海口市积极筹措资金94万元,建设第一个镇级生物安全处理点,即在海口市秀英区永兴镇建设“海口永兴生物安全处理示范工程”(以下简称永兴示范工程),经过前期选址、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等筹备工作,由海口市农业局与秀英区农林局、永兴镇政府、海口市动物防疫检疫站签订四方建设协议后正式启动建设工作,永兴示范工程即将竣工。建成后主要承担本镇病害动物的处理,同时覆盖周边地区邻近镇,防止病害动物流入市场,切实保障覆盖范围内上市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效切断动物疫病的传播,有力捍卫无疫区建设成果。

2.第一个处理区试点建设情况。2010年12月初,在海南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的直接支持和关怀下,海口市启动了第一个大型规模养殖场生物安全处理示范点建设,美健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农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项目建设,总投入36万元,由养殖场基地投入为主,省、市两级财政支持进行建设。目前省农业厅扶持的50 kg规格焚烧炉已安装完毕,美健基地利用本场产的沼气正式投入使用焚烧炉。美健基地是深圳生猪供应基地,生物安全处理配套设施的完善,从根本上建立了基地正常死亡及病害动物的处理设施设备,解决了正常死亡及病害猪出场的隐患,对出场生猪的质量保证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对打造猪场品牌形象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宣传机制定期、定时、定量开展规范处置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流动宣传车、宣传活动以及印制VCD、明白卡、明白纸等宣传品发放等多形式、多渠道,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举报电话卡群众随手掌握,为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打击机制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结合“四不准一处理”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行动,采取媒体曝光的高压态势,做到让利益熏心的买卖病死动物者不敢抬头,促进规范处置工作有效开展。

(四)保障机制

1.应急处置储备金。2010年,海口市政府正式创立“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储备金”,首年度预算100万元,为规范处置突发、可疑重大动物疫提供了前提条件,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立即研究起草了《海口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储备资金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补偿资金拨付通道、补偿协议、处置清单等,为应急处置各环节工作理清了程序、评估及有关材料手续,从根本上建立了处置机制。制定了《海口市畜禽扑杀补偿协议》、《海口市病害动物及病害动物产品处置单》。

2.专项建设资金。海口市从创建无疫区以来,市政府就将无疫区建设资金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从最初每年240万到2011年增长到650万,截止2010年,已投入3 300万元以上。十一五期间,专项资金主要用在规定动物疫病的防控上,预计“十二五”期间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设将成为海口市无疫区建设重点之一。

3.中央投资。从表1可以看,开展生物安全处理全面规范处置,其投入是地方财力难以突破的瓶颈,国家层面的投入才是真正对这一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根本之源。

四、存在问题

生物安全处理体系建立是现阶段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全新领域的开拓,需要积极探索、总结试点建设经验,不断地推广铺开。因此,会不断出现各类问题,当前较为突出的是国家层面投入的缺失、法制薄弱、机制缺乏等问题,同时,生物安全处理运转中,如何使用好补偿处置经费也存在着管理上的风险,需要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海口市疫区养殖场
睡觉的猫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中秋之夜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海口市乡村中学为例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白鸡引种继续断档 上半年美法复关无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