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安全?首先要医生安全

2011-01-25医师报李晓雅王天鹅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3期
关键词:医患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医师报 李晓雅 王天鹅

近年来,随着医疗纠纷的出现,医生挨打受骂的事件频发,而每次事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医患关系的褒贬之声,不久便又归于平静,直到另一次医疗行业暴力事件的发生。如此反复使医生安全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话题,北京医师协会的数据显示,1998~2001年,北京400多家医院共发生殴打医务人员事件502起,影响医院正常诊疗秩序事件1567起。直到现在,暴力事件仍未得到制止。

4月初,两天内三名医务人员被打,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人人自危。医院除安排被打医务人员在家休息,并接受心理辅导外,医院工会还聘请专业人员来教授女医生、女护士学习擒拿格斗,用于防身。

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有的认为这是一种讽刺,医生都学防身术了,那患者该学什么?有的认为,这是医院的无奈之举,医方并没有过错,学习防身术可谓是当前医患环境下的悲哀。更有人追问,医务人员在执业期间无故被打,这样的事情频频上演,到底怎样做才能保证医生的安全?不要再让无辜的医务人员流血流泪了!

而就在此后不久,4月19日,在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超声诊断室发生一起行凶伤人事件。甲状腺癌患者小王在该院进行B超检查后颈部疼痛难忍,加之病情恶化让他自感医治无望,由此对26岁的B超孙医生产生了怨恨,认为她“在B超检查中下手过重,导致其病情加重”,后持刀到医院将孙医生捅伤,孙医生抢救无效死亡。

面对一桩桩血案,“保障医生安全”这个话题再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有专家表示,其实医生的安全不只是人身安全,还包含执业安全、职业安全等,而要保障其安全,则需要政策、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患者三方共同的努力。

暴力事件频发,医院推出各种“防身术”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2004年至今,至少有30多名医务人员被打受伤,至于被辱骂、恐吓、威胁者更是不计其数,急诊室更是医生护士被打的“重灾区”。为此,医院不得不推出培训医务人员“防身术”的办法。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的河南三门峡某医院,就出现过相似的一幕,医生们为了防止被患者打,平时练武以求自卫。为对抗暴力患者,香港2万医护人员早在2005年就开始学习自卫防身术。在知名的华西医院,则出现过为医生配保镖的方式。

对于医院纷纷推出各种形式“防身术”的怪现状,几乎所有专家都认为,这既是对社会的讽刺,又体现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悲哀。中日友好医院医疗保险与发展办公室主任田献氢表示,当前,社会各行业的恶性事件较之以前似有增加,如伤害幼儿园儿童事件等,而医疗系统出现的暴力事件是大环境背景下反映出的一种情况,不能简单地认为患者对医生的态度越来越差。不过,从古到今,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案例都是少之又少,却在目前形成了一种让人感觉较普遍的状况,这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魏亮瑜主任

“的确,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工程,不是哪一方努力工作就可以做好或做到位的。”北京医院医患关系办主任魏亮瑜表示,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至少包括三个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医疗资金的投入,既保障医生,又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医患双方的关系和行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医德,提高医疗技术,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而患者家属则应当认识到医疗风险,配合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活动,治病没有患者的配合是不可能的。

人身安全——只学习擒拿格斗还不够

近年来,医务人员受暴力伤害的事件频频见诸于各大媒体,辱骂、挨打仿佛成为了他们的家常便饭。“医生是公民,其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应当和社会上所有人一样受到法律保护。”魏亮瑜指出。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杨银学就曾被几十名患者家属围禁过36小时。他表示,作为医院管理者,只能尽力做好防护工作,希望得到社会的理解。医疗工作本身就具有高风险特点,而每个行业都会犯错误,如果出现疏漏,希望得到大众的包容。医生、护士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自卫是有必要的,但是专门去学习擒拿、格斗,容易激化医患矛盾。

那么,难道医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医闹或者无理患者突发的打骂吗?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做法是和公安部门联合在医院成立治安巡查大队,由20余名司法警官学校毕业的工作人员穿协警服装,维护医院整体治安,薪水由医院承担。有突发事件时,由他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患者干扰正常医疗秩序,基本上制止了医务人员被殴打致伤致残的行为,而且医院周边医托、小偷、抢劫等情况都减少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史剑波则认为这只是治标不治本,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应该在体制上进行改革。

魏亮瑜进一步指出,暴力伤害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提高全社会对医疗的认识。“暴力伤害是一种违法行为,无论医疗机构是否存在问题,患方都不应该采取暴力违法的形式。而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缺位,以致公安机关无法去解决医闹,应当尽快出台相关规定予以严令禁止。”

职业安全——保护不了自己,如何服务他人

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由于感到心理压力太大,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平均一两月就有病房护士辞职。史剑波表示,如果对医务人员进行心理评估,情况肯定不容乐观,心理压力大进而造成了人才流失,将给医疗工作带来巨大影响。

也正因为受到这些消极影响,一些受过伤害的医务人员总结出了“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戏称“防身31招”),一时间这在各个医生常去论坛上成为热帖。

魏亮瑜认为,这实属医疗机构的无奈之举:连自己都保护不了,还如何去服务他人?不过,从事这个职业就意味着要进行诊疗行为。他对“31条真话”中一些说法并不认同,如对于“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他表示,医患关系是平等的,患者去医院是向医务人员求助,医生应尽量跟他们进行沟通,“患者也是人,讲清楚了问题多数是能理解的。”

据了解,近年来,政府、专业学会、协会为了改善医患关系,一直在号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规范地按照各种诊疗制定的相关指南、流程等实施诊疗行为;在与患者沟通时,要求医务人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尽可能充分理解医疗操作、治疗方案、用药的目的、可能存在的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医务处徐立伟表示,医务人员的执业安全应该得到法律保障,医生除了防,最根本的就是依法执业,合理诊断、用药、治疗,有效沟通。卫生部近日也提出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即“服务好、治疗好、医德好,群众满意”。而做到这些,必须要以医患双方的互信度为保障。

执业安全——高风险与低保护增加医疗工作危险系数

4月24日晚,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黎光焱在江畔抢救患者时从5米多高的高处摔下,导致颅底粉碎骨折,脑干损伤,颅内大量出血,血气胸,呼吸衰竭。生命垂危。

和其他行业一样,医疗行业存在着职业风险。杨银学表示,医务人员从事医疗职业本身就具有极大的风险,如抗癌药物的挥发会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消毒时用的环氧乙烷是有毒有害气体,外科医生乙肝发病率较高和在手术中易扎破手有很大关系等。

田献氢也认为,医务人员工作环境还存在其它风险,这些风险不是来自于患方的,而是来自于工作环境本身,应该由相应到位的制度流程来保障。医务人员自身应清晰了解工作环境可能存在的风险,正确执行操作流程,如一些医务人员对院内感染的危害并不清楚,对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了解,这就需要医疗机构对职工、新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

田献氢主任

如今,不少医院都为医务人员集体购买了医疗责任保险,发生医疗纠纷后,保险公司承担起理赔的责任。但是,尚未听说有医院为医务人员集体购买个人健康险。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虽然规定凡是在职业活动中接触到职业危害因素而出现的疾病都应受到保护,但由于一些医务人员可能感染的疾病并没有被列入法定职业病的名单之中,他们无法享受职业病法的保护。最为典型的例子是在非典疫情中,很多医护工作者感染了

SARS病毒,但他们却不能享受《职业病法》所规定的合法权益。

目前,各学科纷纷出台了相应的临床路径,田献氢表示,这些标准是基于在诊疗活动中保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来设计的。如提出做介入手术应达到的标准,医务人员操作时应穿什么样的防护衣,眼睛等重要部位如何保护都说明了政府、社会对于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的防护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

链接

医生自我保护必读31条真话(节选)

○ 门诊的诊断须谨慎,尽量全面但模糊,留回旋余地,如“黄疸原因待查”等。

○ 住院部收治后再次详细问诊及查体,莫以门诊或其它医院为准,门诊诊断仅作参考。

○ 部分患者(车祸,暴力伤,医保,社保等须由第三家负医疗费用)的病例禁止学生书写。

○ 勿向患者及家属过多解释病情,告知其病名及严重即可!

○ 详细而且有选择的记录患者及家属的于病情治疗不利的要求及行为,部分要求其签字。

三方发力助推医患和谐延伸

据美国劳动统计局 (BLS)200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500多万医务人员经常暴露于包括暴力在内的各种与安全卫生有关的有害因素中,1999年发生在医院工作人员中的非死亡性攻击事件有2637起,其发生率是全社会平均值的4倍。专家分析认为,应改善医院内排队时间过长、用餐时间病房缺乏医务人员、患者等候室拥挤、员工预防风险培训少、消防设施不健全等危险因素。

对此,田献氢表示,中美两国体制、文化差异不同,但也有相通的地方。因为医疗行业涉及人的生命健康,关系到每个人的最切身的利益,因此人们在认为最切身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或有危险时,反应比较激烈,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解决措施方面,美国在分析原因时发现,患方的不满多是管理环节,而我国患方不满的原因多直接针对医生。

上海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2.99%手术科室的医生由于担心发生医疗纠纷,而不愿收治危重患者或进行高难度手术,医生职业满意度差,进而影响了职业稳定性。究其原因,专家认为是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恶化。患者看病心存疑虑,随时找茬;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小心翼翼,不能放手工作;医患交往中,医务人员说话如履薄冰,医生把每个患者看成潜在的“投诉者”而采取“自卫性医疗”造成的。

有专家指出,医生的基本权利首先是生命安全,其次才是涉及工作的执业安全和医生以之为终身事业的职业安全,然而现实情况却与之截然相反。医院可以通过管理流程的改善、人员的培训等提高医生的职业安全和执业安全,而最重要的生命安全恰恰是医院所不能向医务人员保障的。

魏亮瑜表示,全社会都应该知道医疗是一种缺陷技术,但是很多人都看不到这一点,特别是有些患者不理解,只求后果,或受到了蛊惑、被误导。医生理解患者希望进了医院就能把病治好的心情,但事实并不一定如此。医生也希望能隔空取物,这样患者就不会流血,不会有伤口感染,但现有技术也达不到。如果医疗机构尽心尽力了,患者仍然不能理解,这不应当是医疗机构承担的事情,而是应当政府、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患者三方共同发力。

猜你喜欢

医患医务人员医疗机构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