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82例*

2011-01-24姚慧静

关键词:消化酶多潘立酮消化

姚慧静

(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消化内二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30 %-50 % 。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研究发现其中胃肠动力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病因,而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药物,但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的,单纯胃肠动力药物治疗效果并不佳。我们选取2009年1月—2010 年7月在泰安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182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与单用多潘立酮治疗进行比较,旨在评价该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的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82 例,年龄19-66 岁,有①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症状,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Ⅲ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月来症状持续);②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③经过胃镜、腹部B 超者上消化系造影及肝胆胰等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系统性及代谢性疾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1 例,男50例,女41 例, 平均年龄44 岁。对照组91 例,男49 例,女42 例,平均年龄44 岁。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分型等无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1.2.1研究设计

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试验组口服多潘立酮(商品名:吗叮啉),饭前30 min服用10 mg,每日3 次;复方消化酶(商品名:达吉),饭后30 min服用1粒,每日3 次。对照组仅单独给予多潘立酮10 mg,饭前30 min服用,每日3次。治疗疗程均为4周,每周门诊复诊记录观察指标。

1.2.2观察指标

用药前后随访并记录患者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等主要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及时间,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评分按临床症状程度分级:0 级为没有症状;Ⅰ级为有轻度症状,患者需提醒能意识到症状存在;Ⅱ级为症状稍重,患者可意识到症状存在,但不影响工作,正常活动未受限制;Ⅲ级为症状重,患者意识到症状存在,无自发缓解,或明显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且难以忍受。评分标准:0 级为0分;Ⅰ级为1分;Ⅱ级为2分;Ⅲ级为3分。该评分标准将作为疗效判断的依据。

1.2.3疗效判断

疗效判断分为三种类型: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症状积分减轻≥50%;有效为症状积分减轻在0%~50%之间;无效为症状积分未减轻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 0 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比较采用用χ2检验,P值<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四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试验组的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等症状改善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A 组的反酸、烧心和胸痛等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B 组和C 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详见表1。本研究将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1 例,对照组91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无差别,具有可比性。其中182例患者疗效的描述性统计量如表1所示。

表1 疗效统计量

通过表1可以看出,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均值为2.44,标准差为1.187>1,说明患者用药后症状改善存在一定差异。

2.2 独立样本t检验

本研究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和表3。

表2 分组统计

表3 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表2可以得知,试验组疗效均值为1.56,效果较好,对照组疗效均值为3.32,效果较差。表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P值为0.000,说明对照组疗效的均值显著高于试验组疗效的均值,即对照组的疗效显著差于试验组。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没有因为不良反应而退出试验的患者。对照组有2例,试验组有3例出现恶心、头晕等不良反应。但两组临床安全性评价无统计学差异。

3 讨 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国内外并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不同的发病机制对应不同的药物治疗。根据罗马Ⅲ标准将功能性消化不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与胃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有关,促动力药物治疗效果较明显;而上腹痛综合征与胃酸分泌异常关系更大一些,抑酸治疗可能效果好;胃动力障碍被认为在其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另外抗焦虑药物和安慰剂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也有一定疗效。但胃动力障碍被认为在其中发挥最重要的作用,因此调节胃肠动力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而且动力障碍可继发或伴发化学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促胃动力剂,是一种外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不影响胃液分泌。其不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对脑内多巴胺受体无抑制作用,因此,无锥体外系等神经、精神不良反应。目前比较常用的胃动力药还有莫沙比利、伊托比利、曲美布汀等,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这些药物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也具有良好疗效。复方消化酶中胃蛋白酶能使蛋白质分解成及胨和多肽;木瓜酶可水解动植物蛋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淀粉酶能直接使淀粉分解为易于吸收的糊精与麦芽糖;熊去氧胆酸能增加胆汁酸分泌,提高胰酶活性,促进食物中脂肪乳化;纤维素酶能降解植物细胞壁,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能激活胃蛋白酶;胰酶及胰酯酶能将脂肪降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将蛋白质分解为蛋白胨,将淀粉分解为糊精和糖,从而促进食物消化,驱除肠内气体、消除腹部胀满。消化酶能加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促进腔内食物消化和吸收,使肠腔细菌分解产物特别是气体减少而改善症状,对各种消化功能不良均有效。消化酶的补充在胰源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已有共识。研究结果说明,与单用多潘立酮比较,合用复方消化酶不仅可明显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而且在症状改善时间上也明显缩短,另外,不良反应也未明显增加。总之,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多潘立酮,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1] 张万岱. 功能性胃肠病罗马标准的简介和解读[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20-124.

[2] 柯美云,孙晓红,钱家鸣等. 复方消化酶治疗消化不良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J]. 中华消化杂志,2008,28(3):179-182.

[3] 周福生, 祝淑贞.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5,17:256-258.

[4] 郑丹,夏冰,施先艳,等. 多潘立酮联合复方消化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4 例[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3):336-339.

[5] 邹多武, 许国铭. 功能性消化不良[J]. 中华消化杂志,2006,26:765-767.

[6] 上海多潘立酮多中心临床研究协作组. 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2003,23:220-222.

[7] 陆再英.内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3-202.

猜你喜欢

消化酶多潘立酮消化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洞庭青鲫肠道消化酶活力的测定
三角帆蚌肠道消化酶活力研究
柴枳理中汤联合多潘立酮片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食物是怎么消化的
雷尼替丁与多潘立酮联合用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评价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不同类型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