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

2011-01-24贾军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样本理论信息技术

贾军红

(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目前,关于课程整合的概念及内涵在国内外学界仍然存在着分歧。总的来说,课程整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课程整合不仅是一种组织课程内容的方法,还是一种课程设计的理论以及与其相关的学校教育理念。广义的课程整合包括四个层面,即经验的整合、知识的整合、社会的整合和课程的整合,其最终目的在于学校教育与民主、社会的统整。狭义的课程整合是指一种特定的课程设计方法。国内关于课程整合的认识多属于此。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综合课程是把有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内容或问题统整成一门新的学科……只要具有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态度和情感的教育内容就是综合课程。[1]

自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和课程领域的热点以来,学者们纷纷投入其中,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从各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整合的问题。有从建构主义立场进行课程整合的个案研究;从文化素养的角度来探讨课程整合;着眼于有价值的教学探讨如何选择、组织和整合知识的方法;从知识的特性视角探讨民主教育中的整合问题;从教师及其发展的角度探讨课程整合问题,等等。[2]

但是,目前为止国内还鲜有对课程整合进行综述性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统计的方法,用具体数据展示目前我国课程整合都有哪些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的主要焦点是什么,以期更好地了解我国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发现不足和空白,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样本来自于中国期刊网。该网收录了国内近1000多种期刊的电子稿,有覆盖范围广、文本更新速度快、使用方法便捷等特点。作者采集样本时,不局限于核心期刊,而是尽可能最大范围地采集样本,以“课程整合”为篇名进行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11年2月,检索范围为“全部期刊”,匹配为“精确”,文章检索结果为2213篇。为了对样本进行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将收集到的样本分成两大类,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1748篇)和其他整合研究(465篇)。本文在对1748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行概述后,拟对465篇课程与课程整合研究论文进行进一步的分类与调查分析。

2.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分析国内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对文献内容做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对分析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2.3 分析类目和单元确定

结合研究目的,从时间维度和类别维度对样本进行统计处理,得出分析结果。

3 国内课程整合研究的统计调查

3.1 从时间维度看课程整合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图1 1994-2010年课程整合研究分布情况

鉴于1994-2000年课程整合研究论文仅有11篇,特将其合在了一起进行研究。图1表明:

(1)课程整合研究发展迅速。自从上世纪80年代课程整合的概念提出以来,学者们对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发表的相关论文数目也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2002年—2007年呈不断上升趋势,2008年的论文数量有所下降,但2010年又有所增加。

(2)1994年—2000年论文只有11篇,年均不足2篇,2001年18篇,超过了之前论文的总和,2002年—2007年间论文总数高达1511篇,年均251篇,其中2007年达到了顶峰379篇,而随后的三年间论文数量缓慢增加,2008年208篇,2009年218篇,2010年245篇。论文数量变化情况表明:课程整合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虚心学习课程整合概念阶段(1994-2001)—火热研究课程整合阶段(2002-2007)—冷静研究课程整合阶段(2007-2010),也说明研究者们对课程整合的关注和研究是趋向于成熟的。

3.2 从类别维度看课程整合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根据整合重点的统计分析

由于采集到的样本较多,为了便于分类和分析,首先根据研究重点将样本分成了两大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1748篇),其他课程整合研究(465篇)。

图2 课程整合研究重点分类

图2表明,国内课程整合研究的绝大多数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占研究总数的81%,而其他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仅占19%。这说明国内比较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这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了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可以概括为:1)理论研究文章多,但很泛,不够深入;2)动则模式研究、概念名称混乱,整合实践无所适从。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严重跟风现象。[3]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将是今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探索,如资源开发和评价研究,将会成为主要的趋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必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相比,其他有关课程整合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其研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研究作者和研究内容的统计分析

此项分析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研究者关注的课程整合的哪些问题。理论阐述主要是对整合的概念、内涵、理念、策略、模式、目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实践探索包括课程与课程整合的案例介绍、整合实践探索、教学模式的建构,以及整合教学设计方案;教师方面有教师素质与能力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整合中教师的角色等内容;反思主要是针对整合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分析以及思考。

表1 论文作者与研究内容情况

分析发现(表1),整合研究分布在高校、中小学、高中以及其他的教育研究机构,高校研究最多,占研究总量的81%。各研究单位都非常关注理论层面的整合研究,占62%。整合的实践探索只占32.5%,主要集中在高校和中小学。中小学的整合实践探索得益于我国的新课程改革,高校的整合实践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化学、物理、中文、英语等多个专业和学科。整合中教师、反思和情况介绍三类研究仅有28篇,占5.5%,其中教师因素的研究只有11篇(仅占总数的2%),整合反思13篇(3%),整合情况介绍4篇(0.5%)。由此可见,整合研究分布的部门不均,研究内容分布不均,理论层面研究较多,整合中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等因素研究较少。

(3)英语方面的整合研究

作为多年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师,笔者非常关注本领域的整合研究。通过分析高校英语方面的整合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多倾向于大学英语的课程整合,英语专业课程之间的整合较少,高年级课程整合研究则更少,这都有待于本专业教师在理论学习基础上积极进行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图3表明,大学英语整合研究占了50%,专业英语研究38%,研究生英语与远程英语整合研究仅占12%。英语专业的整合研究中多为理论研究,其他较少涉及商务英语、听说课、综合英语等,鲜有针对英语专业高年级课程的整合研究。

图3 高校英语课程整合研究

4 研究结论

4.121 世纪以后课程整合研究持续升温,近几年趋于稳定,我国整合研究日趋成熟和冷静。研究者们应该在现有的整合研究基础上,加强实践层面的研究,加强薄弱研究领域的探索。

4.2 课程整合研究重点分布不均,绝大多数集中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其他方面的整合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审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却发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远非理论上探讨的那样,实施效果也没有理论上所期望的那么好。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仍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之一,寻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具体策略,提出合理可行的整合模式,将成为该领域主要的研究任务。

4.3 整合研究分布的部门不均,内容不均,理论层面研究较多,整合中其他因素的研究较少。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我国在课程整合的一些理论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课程整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研究,还应该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并加强整合中的其他因素的研究,如教师、教材、学生及学习模式、整合的评价等。同时,加强中小学、学前以及其他领域的整合研究。

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多种含义并涵盖多种课程实践的概念。以教师因素为例,能否拥有一批能够执教整合课程的教师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关键。现实情况是教师群体中极少有知识面或学术水平处于理想的整合状态,多数教育者还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所以,加强师资队伍研究与建设是实施课程整合的关键。

4.4 高校英语方面的整合研究不足,且多为理论层面的阐释,实践探索较少,英语专业(特别是高年级理论课程)整合研究更少。21世纪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水平、高规格、高素质、复合型、有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所开设的课程多围绕培养目标设置,包括低年级的基础和技能训练课程及高年级的理论和专业方向性课程。各门课程单独授课,缺少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因此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研究有待加强,以便真正实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标。

5 结束语

课程整合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焦点。在改革过程中要全面理解课程整合的内涵,要遵循课程整合的原则,才能最终实现课程的实质整合。而课程整合的最高理想是由学生自己去整合,课程内容不再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及“土壤和养料”。[4]这种理想状态的实现,还有待于教育专家学者们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十多年来,学者们对课程整合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思考,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为我国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本研究在大量文献搜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和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由于研究样本收集量较大,中国期刊网更新较快,因此难免挂一漏万,同时部分样本的分类有交叉,期待用更微观的研究来弥补其中的不足。

[1] 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33-34.

[2] 圣仰芝,张莉.“蜂窝式”大学EFL课程整合教学模式[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2.

[3] 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89.

[4] 陈妙娥.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北京教育,2003,(11):9.

猜你喜欢

样本理论信息技术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推动医改的“直销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