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研究

2011-01-12张志宏应元涨林成堂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温州市温州产业结构

张志宏,应元涨,林成堂

(温州市教育局,浙江温州 325000)

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对接研究

张志宏,应元涨,林成堂

(温州市教育局,浙江温州 325000)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要求。通过研究发现,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大体相适应,与第二产业对接尚不够充分,与支柱产业未能很好地匹配。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应以产业结构为依据,调整高职专业结构与招生数量,优先发展对接支柱产业的专业,促进高职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

温州;专业结构;产业结构

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最直接、服务最贴近的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高职专业结构只有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区域产业结构,才能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才能体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才能彰显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现状

温州市现有四所高职院校,各校在专业设置上紧贴区域经济产业特征,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培养了一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经本世纪初的专业扩展后,近年各校专业数基本保持稳定。

1.专业设置广泛,制造类专业丰富

现行指导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文件是《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1](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分设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生化与药品、资源开发与测绘、材料与能源、土建、水利、制造、电子信息、环保气象与安全、轻纺食品、财经、医药卫生、旅游、公共事业、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公安、法律等19个大类532种专业。将2009—2011年温州市高职院校招生专业分类汇总,对照《目录》中19个大类发现,温州市高职院校共开设74个(专科)专业,涉及11个大类。作为一个地级市而言,专业设置已较为广泛,制造类专业尤为丰富(见表1)。

表12009 -2011年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情况①2009-2011年专业设置数由温州市各高职院校教务部门提供。

2.专业调整幅度小,保持相对稳定性

2009—2011年温州市高职院校专业数保持较大的稳定性,专业更新、专业调整速度与幅度均较小。温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专业数为35个,2010年专业数为32个,2011年专业数为33个;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专业数为34个,2010年专业数为33个,2011年专业数为35个②数据引自2009-2011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专业数。。其他院校的专业更新与专业调整幅度大体相似,保持相对稳定性。可见,专业扩展已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兴奋点,逐步完善专业结构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近年来,温州市高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实际情况,遵循“专业大类原则不变,专业类相对稳定,专业基本放开”的国家政策,对专业作小步调整,逐步优化专业结构。

二、温州经济及产业结构特征

近年来,温州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全市地区GDP 2 925.57亿元,比上年增长11.1%③数据引自《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2010年)》,温州市统计局。。温州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传统轻型工业比重大,资源型、重化工业基础薄弱,民营企业、小企业比重高。

1.第二产业比重大,制造业地位凸显

2010年温州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重为3.2: 52.4:44.4,受工业经济恢复性增长影响,三大产业结构比重较2009年回落0.4个百分点③。第二产业比重高,与温州制造业发达相关。2010年温州市在册内资企业户数行业分布格局较上年保持不变,前三位仍然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0年温州市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72家、服务业企业28家③。可见,目前制造业在温州经济中是支柱产业,制造业的发展决定着温州经济的发展。2008—201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三大产业呈现各产业发展保持稳定,第二、第三产业持续发挥重大作用(见表2)。

2.行业分布广,主导行业总产值大

温州是产业集群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的有:皮鞋产业集群、打火机产业集群、锁具产业集群、汽摩配产业集群、印刷产业集群、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2]。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这些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温州积累了较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温州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010年全市有14个行业大类产值超100亿元,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6个行业大类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超100亿元的行业工业总产值合计3 844.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5%①数据引自《2 0 1 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温州市统计局。。在温州市十大主导行业中,大多数属于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对经济贡献有限,如图1所示。

表2 2008-2010年温州市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图1 2008年温州市十大工业行业生产情况[3]

三、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分析

根据新《三次产业划分规定》[4],将三次产业分类如下: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将高职教育的专业按各产业生产范围进行划分,与第一产业对应的主要有种子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畜牧兽医等专业;与第二产业对应的主要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阀门设计与制造、汽摩零部件制造、电机与电器、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家具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低压电器制造及应用等专业,还包含建筑业相关专业;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和软件、眼视光技术、酒店管理、贸易金融、动漫设计与制作、教育、艺术等专业。

1.高职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的对接

由表3可知,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基本能匹配,主要表现为:对接第一产业的专业数相对较少,对接第二、三产业的专业数比重相对较大,对接的专业数与三大产业的比重基本相对应,但仍存在对接的紧密性与合理性不理想的问题,即与第二产业对接的专业数偏少,这与温州制造业产业群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此外,与第三产业对接的专业数偏大,这种对接状态的失衡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供需不均衡、结构失调的局面,也从另一方面影响了对接第二产业的专业比重。

表3 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三大产业对接的情况

2.高职专业结构与支柱行业的对接

经统计相关专业,对接年产值超100亿元的14个行业大类的专业数为总专业数的28.4%,对接的专业数比重与支柱行业占工业总产值85.5%的比重尚有较大距离。这与1 4个行业大类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有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紧密性,增加了高职专业结构对接产业结构的复杂性。将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支柱产业进行对接分析发现,高职专业基本能适应6大行业(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发展,但直接对接温州市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等产业的专业数略为不足,如图2所示。此外,对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年产值超100亿元行业的专业数也较为不足。这说明,目前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区域行业对接还存在距离,高职专业结构还存在较大的改善与调整空间。

四、调整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的建议

高职专业结构对接区域产业结构永远是一个未完式。只要产业在调整、转型、升级与发展,高职专业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结构,促进高职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区域产业结构。

图2 温州市高职专业结构与支柱行业对接情况

1.以产业结构为依据,调整专业结构

高职专业设置若要长期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专业调整体系。这种专业调整体系能产生新专业、淘汰老专业,也能基于社会经济实际,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在微观上对接支柱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能充分考虑到高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与周期性。现阶段温州市高职院校尤其需要调整专业结构,更好地对接第二产业与相关支柱行业。

2.以产业结构为导向,调整招生数量

高职院校与招生管理部门应及时了解社会需求信息,依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对产业人才需求量大的专业,其招生专业规模应适度放开;对产业人才需求量小的专业,其招生专业规模要有所限制。现阶段温州市四所高职院校均开设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会计等专业,这容易导致此类专业毕业生供大于求或市场价值降低。因此,高职院校招生应以产业结构为导向,尤其要扩大面向支柱产业的专业招生规模。

3.以产业结构为基础,优先发展对接支柱产业的专业

高职专业结构要以现有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方向,优先发展与温州支柱产业相对接的专业,如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相关专业。在原有对接支柱产业的专业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专业群的形成。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现专业与行业深度对接,共同发展。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EB/OL].(2004-10-22)[2011-06-25]. ht t p://www.m oe.edu.cn/publ i cf i l es/busi ness/ht m l f i l es/m oe/s3877/201010/xxgk_110109.ht m l.

[2]芮文正.温州市百强企业出炉[N].温州商报,2010-08-14(2).

[3]高顺岳.浙江区域产业特色与结构升级政策取向——以温州为例[J].浙江统计,2009(12):32-34.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三次产业划分规定[EB/OL].(2003-05-14)[2011-06-25]. ht t p://wenku.bai du.com/vi ew/98d0ce7c27284b73f 24250f e.ht m l.

Research on Link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s of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ZHANG Zhihong, YING Yuanzhang, LIN Chengtang
(Wenzhou Education Bureau, Wenzhou, 325000, China)

Serving the reg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the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is generally compatib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it doesn't connect very well with the secondary industry, nor does it match well the supporting industries. Therefore,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of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 the professional structure and number of enrollment, give priority to developing the professions of connected supporting industries, and promote the adjustment of professional structure to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structure.

Wenzhou; Professional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ucture

G719.21

A

1671-4326(2011)03-0016-04

2011-07-05

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R20100014)

张志宏(1967—),男,浙江瑞安人,温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温州市科协副主席,温州市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应元涨(1958—),男,浙江平阳人,温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处处长;

林成堂(1976—),男,浙江平阳人,温州市教育局,助理研究员,博士.

丁金昌]

猜你喜欢

温州市温州产业结构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温州市神鹿种业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难忘九二温州行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