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零偏VSP多波波场分离方法

2011-01-11丁拼搏李录明邓颖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波场中值横波

丁拼搏,李录明,邓颖华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非零偏VSP多波波场分离方法

丁拼搏,李录明,邓颖华

(成都理工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59)

这里研究了中值滤波法在波场分离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值滤波中参数的选择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应用中值滤波法分离上行波、下行波。同时,对VSP中纵波、横波的偏振方向进行了分析,利用上行波、下行波振幅矢量关系对VSP记录进行纵波、横波分离,得到良好的分离效果。理论模型处理结果表明,应用中值滤波分离上行波、下行波,再利用偏振关系分离纵波、横波,可以得到较为满意的VSP上行纵波记录和横波记录,分离后的记录是VSP反射波成像的基础。

波场分离;非零偏VSP;多波;中值滤波;偏振分析

0 前言

由于VSP资料包含了十分丰富的波场信息及其特殊的作用,目前非零偏及三维VSP多波勘探是发展的方向。相对地面地震,在非零偏VSP勘探中,将三分量检波器置于地下井中,能同时接收到下行直达纵波、横波和上行反射纵波、横波。在VSP资料中,上行波和下行波互相交织在一起,纵波、横波相互重叠在一起,因此在VSP资料处理中,有效地分离上行波和下行波,以及分离纵波和横波,是一项基本且重要的任务。作者在本文先利用中值滤波法分离上行波、下行波,再利用偏振分析方法分离P波和S波,得到了良好的纵波、横波记录。

1 VSP波场分离原理

1.1 分离上行波、下行波的中值滤波方法

中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滤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特别适用于噪声特性不很了解或者噪声与信号频谱范围重叠的情况,同时它不需要变换坐标系,波场信息的畸变程度不大。因此,中值滤波是分离VSP上行波、下行波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中值滤波的数学原理是:假设待处理数据序列为Xi(i=1,2,…,m),取中值滤波的长度为 N(N一般取奇数),则中值滤波的运算过程为:

(1)取以第 j点为中心的 N 个样点值 Xj-(n-1)/2、…、Xj、…、Xj+(n-1)/2(X 的下标是顺序变化)。

(2)对这N个样点数,按X数值大小进行重新排序。

(3)取重新排序的N个数据中心位置的样点值,作为该点的中值滤波输出。

利用中值滤波法,对VSP资料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场分离的步骤如下:

(1)静态时移与排齐。将VSP各道数据按照各自初至时间,校正到某一相同时间,使下行波同相轴在某一时间方向排齐成水平状。

(2)对每一时间样点,沿道序方向进行中值滤波。这时排齐的下行波得到增强,而倾斜方向的上行波大大削弱。

(3)将中值滤波的结果,按原来的时移时间反向时移。

(4)从初始数据中减去下行波,得到上行波,完成VSP上行波、下行波波场分离。

在利用中值滤波进行波场分离时,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参数问题。跨度是中值滤波的一个重要参数。跨度N的选取,取决于需平滑的同相轴偏离所选方向的倾斜度,倾斜度越大,N的值应越大,否则达不到衰减倾斜同相轴的目的。同时,选择的跨度越大,会增大数据重排的工作量,降低计算效率。因此应当选取一个兼顾效果和效率的合适的跨度值进行中值滤波。

(2)边界效应。数据边界效应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中值滤波中,需利用前、后共N道的值(前、后道数一致),在计算边界值时,道数不足所选滤波跨度,就会产生边界效应。作者所选取的方法是在读取数据道时,采用变跨度N的方法减小边界效应带来的影响。

1.2 分离纵波、横波的偏振分解方法

设VSP二分量记录AH(h,t)和AZ(z,t),对它们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分离之后,得到水平分量上行波、下行波 AHD(h,t)、AHU(h,t)和垂直分量上行波、下行波AZD(z,t)、AZU(z,t)。如果是VSP资料为三分量记录,则需要将两个水平分量X分量和Y分量合成为一个水平分量H分量,再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和纵波、横波的分离。

在VSP资料中,P波与S波的振幅矢量关系不同,根据波动理论,纵波引起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横波引起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首先考虑下行波的情况,下行波的振幅矢量关系如图1(a)所示。从图1(a)中可以看出,下行纵波的矢量振动集中在第一、三象限,下行横波的矢量振动集中在第二、四象限,如图2(a)所示。即:

式中 AHD(h,t)和AZD(z,t)分别表示H分量下行波和Z分量下行波,当下行波的H分量和Z分量同相时,即为纵波;当下行波的H分量和Z分量反相时,即为横波。

同理,考虑上行波的情况,上行波的振幅矢量关系如图1(b)所示,上行纵波的矢量振动集中在第二、四象限,而上行横波的矢量振动集中在第一、三象限,如图2(b)所示。

即:

式中 AHU(h,t)和AZU(z,t)分别表示H分量上行波和Z分量上行波。当上行波的H分量与Z分量同相时,即为横波;当上行波的H分量和Z分量反相时,即为纵波。

图1 VSP上行、下行波振幅矢量关系图Fig. 1 VSP up and down wave amplitude vector

图2 VSP上行、下行波中纵横波振幅矢量关系图Fig. 2 P and S wave amplitude vector in VSP up and downwave

图3 VSP记录中某道的振幅矢量对比图Fig. 3 Amplitude vector comparison in VSP data

图3 是从某VSP记录中,抽取的某一道的二分量数据,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分离后的振幅矢量对比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在下行波中,纵波在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中的相位相同,横波在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中的相位相反;而上行波中纵波在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中的相位相反,而横波在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中的相位相同,这说明了利用式(1)和式(2)分离纵波、横波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由式(1)可以把下行波分离成下行纵波和下行横波,由式(2)可以把上行波分离成上行纵波和上行横波。以上分离出的P波和S波,都各包含了X分量和Z分量,根据矢量的旋转合成,可以得到各波型的矢量振幅。

从式(1)和式(2)可以看出,必须针对上行波或者下行波进行纵波、横波的分离,所以,必须用上述的中值滤波法将原始VSP资料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分离,再利用偏振分析对分离后的上行波、下行波进行处理。整个波场分离的数据流程如图4所示。

2 理论模型记录实验

作者在本文利用射线追踪方法合成理论VSP地震记录,然后用上述方法对VSP记录进行波场分离。理论地质模型为三维任意起伏介质斜井VSP模型,模型介质参数和示意图如下页图5所示。

图6(见下页)是上述地质模型的Z分量正演记录和H分量正演记录。

利用中值滤波法对H分量进行上行波、下行波的分离,得到图7(见下页)的H分量上行波、下行波记录。

对Z分量进行上行波、下行波分离,得到图8(见后面)的Z分量上行波、下行波记录。

图4 VSP多波波场分离流程图Fig. 4 Flow chart of VSP multi wave wavefield separation

从图8中可以看出,中值滤波法对上行波、下行波波形的能量特征保存的较为完整,上行波、下行波分离得较为干净彻底,分离效果较为理想。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偏振分析,对上述记录进行纵波、横波的分离,得到图9(见后面)的P波记录和S波记录,纵波、横波振幅有一定的损失,但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波形的畸变程度较轻,保留了较好的振幅、波形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处理工作和岩性解释提供了良好的纵波、横波资料。

图5 理论地质模型参数和示意图Fig. 5 Theoretical model parameters

图6 理论模型射线追踪正演记录Fig. 6 Theoretical model iterate ray path tracing data

图7 H分量分离出的上、下行波Fig. 7 Up and down wave of horizontal component

图8 Z分量分离出的上、下行波Fig. 8 Up and down wave of vertical component

图9 纵横波分离得出的P、S记录Fig. 9 P and S wave after wavefield separation

3 结论

波场分离是多波多分量地震资料处理中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作者在本文研究了中值滤波法的原理方法及在波场分离中的应用;探讨了中值滤波参数的选择问题;分析了VSP上行波、下行波中纵波、横波的偏振特性,给出了利用纵波、横波在偏振特性上的差异进行纵波、横波分离的方法,并总结了VSP波场分离的具体流程和算法。最后,对三维任意起伏介质中斜井VSP模型的理论记录进行了试验,得出了良好的纵波、横波记录,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 李录明,李正文.地震勘探原理、方法及解释[M].成都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光明.垂直地震剖面方法[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3] 朱光明,徐志康,杜有成.VSP波场分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25(2):161.

[4] 李英康,崔作丸.分离纵波和横波的偏振旋转法[J].地球物理学报,1994,37:372.

[5] 曹辉.井中地球物理技术综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7(4):236.

[6] 严又生,宜明理,魏新,等.三维三分量vsP数据处理方法及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40(1):18.

[7] 李远钦,牟永光.Radon变换在VSP波场分离中的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25(6):653.

[8] 牟风明.三维VSP波场分离与成像[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08.

[9] 刘烨.VSP三分量时变偏振分析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9.

[10]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11]詹正彬,刘江平,朱培民,等.一种分离纵横波的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0,25(3):286.

[12]胡天跃,张广娟,赵伟,等.多分量地震波波场分解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4,47(3):504.

[13]田子奇.时间域VSP资料的波场分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6,31(增刊):74.

P631.4

A

1001—1749(2011)05—0477—06

国家重大专项(2008ZX05024-01)

2011-04-20 改回日期:2011-05-30

丁拼搏(1988-),安徽宿州人,硕士,主要从事地球物理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波场中值横波
横波技术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分析
水陆检数据上下行波场分离方法
Lagrange中值定理的巧妙应用
高等数学中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教学处理
微分中值定理教法研讨
交错网格与旋转交错网格对VTI介质波场分离的影响分析
基于Hilbert变换的全波场分离逆时偏移成像
后中值波电流脉冲MIG焊工艺
横波演示仪的设计与制作*
旋转交错网格VTI介质波场模拟与波场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