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

2010-12-31赵德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5期
关键词:护岸护坡河流

赵德金

(海林市水务局,黑龙江 海林 157100)

1 引言

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功能,如行洪、排涝等,因此河道断面形式单一,走向笔直,河道护坡结构也比较坚硬,其主要考虑的是河道的行洪速度、河道冲刷、水土保持等。因此,河道的护岸结构主要采用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坡,现浇混凝土护坡,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坡,或现在比较流行的土工模袋混凝土护坡等结构。但是传统的河道护岸很少去考虑河道与周边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的统一,治理后的河道往往会使生物种类单一化,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严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出了由传统水利向现代生态型水利转变的大目标。

2 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的设计理念

河道治理设计理念,现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要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保持河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河流人文标志性特色的理念。在满足防洪排水、供水、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的前提下,以“安全、自然、生态、亲水、景观”为设计目标。用美的构思、美的设计、美的实践去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河流,从而营造一个方便舒适、整洁优美、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都有利于减低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河流两侧的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之丰俭,缓解旱涝之灾害。然而,我们的水利部门用百年一遇甚至五百年一遇的标准,高筑防洪堤坝,裁弯取直,结果只能适得其反,洪水的破坏力被强化,原因在于没有利用自然做功。

3 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原则及内容

河道治理必须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突出防洪安全,防洪工程是城市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在确保防这种转变是以现代新的科学理念为基础的,是城市水利体现出“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水文化”等现代潮流的涌现。以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河道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因而河道生态问题倍受关注。治理方式,从传统的河道整治方法来看往往是:人们为了控制水流,把水从生态系统中分割出来,放到了一个由人工设定的特定的、规则形状的空间中,再用人工材料如混凝土等为水体制作出的某种人工环境,不可避免地造成滨河生态资源的破坏。其实在该地区以往整治过的一些河道中可以看到水体脱离了生物群落,自净能力降低,河水发黑发臭。这样的河道即使河岸上人造景观再漂亮,也难以让人亲近,因为它丧失了河流应有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现代河道综合治理的内容应包括:以打造防洪保安生命线为规划设计重点;而对不同的城市根据不同的要求和侧重面其次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城市以城市排水即沿河的截污和对河流、湖泊的生态补水为次重点,有的则以除涝、航运、灌溉等作为次重点;在这些前提下,通过城市河道的地形地貌,水情工情,洪涝灾害及周边总体规划分析,在满足城市河道基本的防洪安全,排水顺畅的前提下,通过对入河污水的控制,生态补水及换水清洁水体,促进水体流动——流水不腐来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目标,恢复河道原来形态及生物链,使动植物实现生态平衡同时对入河的排污口进行控制,注意河道的清淤处理。结合岸线整治,进行水环境景观、美化与亮化工程。

4 生态景观型河道的现代化治理

城市是以人口密集和土地、空间、供排水的高负荷为特征的。城市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势,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它的中心理念“师从自然,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河流的自我修复”。现代河道治理重点把握以下几点:河流平面流畅化、舒展化。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自然河道,对其整治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遵循河道的客观发展规律。河道断面多样化、自然化。合理利用河流空间,在设计中可采用复式断面或不规则断面等多种形式,满足人们休闲、亲水、亲自然的需求。护岸生态化、景观化。应尽量避免使用单纯硬质护岸,因地制宜,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与结构型式,兼顾安全、生态、景观的需求。建设河流各河段特色性的水岸。河流各河段的自然风貌、经济用地性质、历史文化以及用地性质均不相同,要创造出有特色的秀美宜人的河流环境。在城市河道现代化治理中,要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可以持久存续并适应发展的河道治理。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目,还原水面、绿化河道,形成具有现代气息又有自然风貌的河道。(1)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特别是为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水环境,需要对河道治理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河床及浆砌墙护岸进行必要的改造,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来面貌。(2)还原水面,绿化河道。对于现有开敞河道要依法划定河流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任何工程不能侵占,其中包括设计洪水安全通过的行洪通道,以及塑造城市环境的沿河绿化带。对岸边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使河流、绿地、树木之间形成网络,营造动植物生息场所多、空间广、连续性强、物种丰富的生态条件,使整个河道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富有生机和可持续性。(3)丰富多彩的河道设计。护岸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特定河流、特定河段的自然生态状况,精心构思,力求细致全面。为了保护一定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河道治理采用的材料要取自于自然,使得整治后的河道与周围水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对受到人为破坏的河道进行修复,势在必行,使城市河道寓于生态环境建设的兴利之中,以人水和谐的方式处理城市与自然的关系,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城市河流沿岸居民和有人的活动需求和环境承载力,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情趣的水边环境。

5 城市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城市河道的绿化与景观设计着重与景观配置及营造大众的休闲、亲水空间,设计注重自然景观的发掘,并尽量使使人造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考虑道工程管理、维护、气候等因素,河道两侧绿化以乡土树种为主,河道绿化带以种植杨树、柳树为主,滩地和护坡为长绿小乔木和花灌木为主。景观设计于河道两侧与人文环境相结合,在整个河道中设置的景观广场,建设生态型河堤可以有效改善原有河道治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生态河堤作为一种新概念河堤,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一方面利用生态河堤生长的水生植物和由此而生存的水生生物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通过河道、河底及坡面表层泥面生长的大量微生物、藻类、水域动植物形成的自然生物膜净化水体,提高河道本身的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环境的效果。

6 结语

水利枢纽与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多成分、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问题。建立生态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预测兴建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寻找控制生态环境质量的设计和管理水资源的最优方案,确保生态的平衡,以使生态环境质量有新的改善和提高。

[1]董哲仁.生态水工学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董哲仁,孙东亚等著.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3]冯普林.渭河水文化与生态景观建设刍议[J].人民黄河,2008,(06).

猜你喜欢

护岸护坡河流
河流
联锁式生态护坡砖在河道护岸工程中的应用
中小型河道新型护岸结构治理规划探讨
生态混凝土护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农村河道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
牤牛河护岸治理工程拦河泄洪闸稳定计算
波浪作用下护岸三维稳定试验研究
土石坝护坡破坏原因、危害及防治
静静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