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次“五年计划(规划) ”

2010-12-27编辑董彦

中国报道 2010年9期
关键词:五年计划总产值国民经济

编辑 本刊记者 董彦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背景:“一五”计划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早在1951年春开始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简称中财委)着手试编。1954年4月,中央成立编制五年计划纲要8人小组,陈云任组长,开始全面编制工作。到1955年3月31日,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同意中央委员会提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报告。同年6月,中央对“一五”草案作了适当修改,建议由国务院通过并提请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1955年7月30日通过)。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多种形式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完成情况: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1956年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

背景:1953年5月,国家计委开始了准备工作。1955年9月24日,国家计委召开专门会议,李富春提出,根据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编出15年远景计划草案,再根据15年远景计划编制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轮廓草案。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于9月交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1956年9月15-27日在北京举行)。

主要任务: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完成情况:“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1962年与195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19.9%,平均每年下降4.3%。受到1958年“大跃进”的冲击,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

背景:“三五”计划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1964年5月,由国家计委提出,经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了《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但之后,依据中共中央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1965年9月初国家计委重新草拟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提出:“三五”计划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

主要任务:把国防建设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线建设,逐步改变工业布局;发展农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完成情况:到1970年,计划主要指标基本上完成和超额完成。“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95%,工业、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9.6%,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3.9%,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1.7%。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年)

背景:“四五”计划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但“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修正草案)》。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完成情况:“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7.76%,最高年12.2%,最低年1.4%;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7.8%,其中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1%。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但“四五”期间,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依然失调。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年)

背景:1975年1月13—17日第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全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即着手研究编制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两个五年计划的设想。但是,由于开展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实际未能执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的197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并下达了国家计委《关于1976—1985年国民经济发展十年规划纲要(修订草案)》。

主要任务:把农业搞上去,把燃料、动力、原材料工业搞上去,到1980年要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完成情况: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80年底,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平均实际工资增长了31.2%。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年)

背景:“六五”计划是根据197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提议着手编制的。1980年2月,国务院决定再次酝酿编制“六五”计划。1982年全国计划会议着重讨论了“六五”计划草案,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六五”计划。“六五”计划是继“一五”计划后的一个比较完备的五年计划,是在调整中使国民经济走上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的五年计划。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和1个“五年规划”。

主要任务: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

完成情况: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左右。1985年财政实现了收支平衡、消除赤字。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

背景:1983年,国务院着手组织“七五”计划的起草工作,l985年上半年拟订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这个《建议》经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原则通过后,提交1985年9月的党代会审议通过。1986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提交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在一个新的五年计划刚刚起步的时候,国家就制订出了完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这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史上是第一次。

主要任务:使改革更加顺利地展开,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完成情况:“七五”期间,遵循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总方针,经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

背景:1990年l2月,党的第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主要任务: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实现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

完成情况:“八五”期间经济年增长率为12%,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

背景: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1996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第一个中长期计划,是一个跨世纪的发展规划。

主要任务: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完成情况:在外有亚洲危机之忧虞,内有经济软着陆之亟需的背景下,“九五”期间平均经济增长率8%的目标顺利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

背景: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十五计划”是中国在新千年第一次被放置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经济计划。

主要任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

完成情况:“十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以上,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5万亿元。全面免除了农业税。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背景: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规划是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与以往的五年计划相比具有转折性意义。

主要任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必须”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规划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对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共享中更加注重利益兼顾,使各个层次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十一五”带来的实际利益。

猜你喜欢

五年计划总产值国民经济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来宾市蔗糖业总产值近100亿元
我国产业技术政策综述
制订未来“五年计划” 万达打造全球传媒娱乐巨头
陕西林业总产值今年将突破千亿元
陕西有色上半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90亿元
7月陕西省工业总产值增长由负转正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