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讲座之五

2010-12-25田居俭

中华魂 2010年11期
关键词:解放区蒋介石国民党

文/田居俭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系列讲座之五

文/田居俭

从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到1949年4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是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历史性决战时期。这一时期的斗争,前期在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线同时进行,后期则集中在军事战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鉴于饱经战乱苦难的中国人民人心思定,试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社会的政治改革,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推动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并维护和落实有关和平建国的协议。蒋介石集团却破坏和平建国,坚持独裁反共,挑起全面内战,中共只好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解放战争。经过战略防御、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三个阶段,特别是战略决战阶段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反动统治的军事力量,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上篇: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一、中共寻求和平建国的重庆谈判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确认《波茨坦公告》。8月10日至11日,朱德以解放区抗日武装总司令的名义连续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抗日军队依据《波茨坦公告》,向附近城镇和交通要道的日伪军发出通谍,限期缴械投降,对拒绝执行者坚决消灭。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的抗日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蒋介石为了独占抗战胜利果实,于8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要求八路军等抗日武装“原地驻防待命”,不得对日伪军“擅自行动”。

毛泽东针对当时的形势指出:“抗日战争的阶段过去了,新的情况和任务是国内斗争。蒋介石说要‘建国’,今后就是建什么国的斗争。是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呢,还是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这将是一场很复杂的斗争。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①

蒋介石迫于国际国内向往和平的压力,于8月14日、20日、23日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还两次发出电报,表示愿赴延安与毛泽东面叙。中共考虑中国人民渴望和平、反对内战的普遍心理,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8月26日,中共中央在《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中指出:“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国民党“在内外压力下,可能在谈判后,有条件地承认我党地位,我党亦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地位,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在我党采取上述步骤后,如果国民党还要发动内战,它就在全国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党就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击破其进攻。”②

8月28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张治中陪同下,飞抵重庆。双方经过43天艰难的谈判,于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通称《双十协定》),暂时对和平建国的方针取得了一致意见。在谈判过程中,尽管中共顾全大局,在许多问题上作了让步(如承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领导地位,许诺将抗日军队缩编至24个师至少20个师等),但是,国民政府在涉及国家政权的重大问题(如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解放区民选政府等)上则借口统一“军令”、“政令”寸步不让,甚至在谈判期间还出兵进攻晋冀鲁豫解放区,迫使解放区军民不得不进行自卫战争,在晋东南长治(古称上党郡)战役中,歼灭国民党军3.5万人,击毙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生俘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有力地配合了重庆谈判,促使国民党在《双十协定》上签字。然而,《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蒋介石就挑起内战,图谋占领长江以南地区,重点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然后占领东北。

为了保卫抗战胜利果实,中共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向北发展”,就是完全控制已经解放的热河、察哈尔两省,并力争控制东北。“向南防御”,就是收缩南部防线,巩固华北以及华东、华中解放区,保证“向北发展”,将人民军队从广东、浙江、苏南、皖南、皖中、湖南、湖北、河南(豫北除外)等8个省区撤到长江以北。在华北,通过自卫战争先后取得邯郸战役、绥远战役、津浦路徐(州)济(南)段战役等胜利。

蒋介石迫于军事受挫和政治输理,只好按照《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和平建国问题。1945年12月16日,中共派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七人组成代表团出席政治协商会议。会前,同国民党、民主同盟的代表以及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反复阐述无条件停止内战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前提。从12月27日开始,周恩来、王若飞、叶剑英又与国民党代表张群、王世杰、邵力子交换意见,并以书面形式提出具体方案。经过磋商,双方于1月10日签订了《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并决定由张群、周恩来和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组成军事三人小组,商定具体执行办法。同一天,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向双方部队发出停战令,宣布自1月13日午夜起实行。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议,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扫除了障碍。1月10日至31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的代表38人出席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国民大会案》和《宪法草案案》五项协议,核心是改组政府,改组后的政府负责召集国民大会、制定宪法。五项协议接近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的否定。

中共积极、认真落实政协协议。会议闭幕第二天就通告全党:“由于这些决议的成立及其实施,国民党一党独裁制度即开始破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国家民主化。这就将巩固国内和平,使我们党及我党所创立的军队和解放区走上合法化。这是中国民主革命一次伟大的胜利。”同时指出:“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长期的”,要做好一切准备,十分注意“阵地的保持与继续取得”。③

二、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与内战全面爆发

与中共的努力相反,蒋介石集团背信弃义,于1946年3月1日至17日在重庆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对于政治协商会议报告之决议》,否定政协会议制定的议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制等民主原则,破坏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为各党派团结合作成立联合政府蒙上了一层阴影。与此同时,又调兵遣将,发动局部内战。从1946年2月开始,打着从日伪手中“接收主权”的旗号,大规模向东北运兵。3月,又趁苏联从东北撤军之机,占领沈阳,进攻四平。东北民主联军奉命进行四平保卫战,重创国民党军之后主动撤出四平,向松花江以北地区和东满、西满转移。国民党军由于此时无力北进,只好同意在东北休战。

1946年6月26日,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调集30多万军队进攻以湖北宣化店为中心的中原解放区,目的是打通进攻华东、华北和东北的通道。中原解放军以少量兵力佯装向东转移迷惑敌人,把2.5万人的主力部队分成两路向西突围,历时两月到达陕南和鄂西北地区。

9月29日,蒋介石命令李宗仁、傅作义等调军从东西两面夹击晋察冀解放区,于10月11日占领张家口。随后于11月15日至12月25日,在共产党和民主同盟拒绝出席的背景下召开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通过违背政协协议的《中华民国宪法》,用根本法的形式规定了总统即蒋介石拥有至高的专制独裁的权力。

尽管如此,中共仍以大局为重。为了满足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要求,周恩来在12月3日致函马歇尔,提出只要国民党解散非法召开的国民大会,恢复1月13日停战令下达时双方驻军的位置,国共两党还可以重开谈判。蒋介石对此置之不理,变本加厉策划内战。待其部署就绪之后,美国于1947年1月29日发表声明,退出军事三人小组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第二天,国民政府宣布解散军事三人小组和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2月3日,美国撤走驻延安联络团全部人员。2月21日,国民政府强迫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和全体工作人员离开北平。接着,又限令中共在南京、上海和重庆的工作人员于3月5日前返回延安,最后关闭了和平谈判的大门,从3月14日起进攻延安。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建立联合政府的真诚努力,蒋介石集团通过内战维护独裁专制的反动行径,从正反两个方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使他们越来越理解和支持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

下篇:解放战争胜利与南京政府灭亡

一、战略防御和第二条战线的斗争

全面内战开始之时,蒋介石集团占有明显优势。因此,他们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方针,同时向山东、苏皖边、晋冀鲁豫、晋察冀、晋绥和中原等解放区进攻。

面对蒋介石的猖狂进攻,中共中央处之泰然。正如毛泽东所说:“当着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头。”“从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战争的一天起,我们就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④毛泽东之所以能提出为后来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科学论断,是因为他深知战争的胜负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在这方面,人民解放军则占着优势。”⑤

从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到1947年6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解放战争第一年,战争主要在各解放区进行。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坚持内线作战,中央军委制定了两大作战原则:一是打好运动战,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在上述原则指导下,战争在南北两线展开。南线(中原、华东和晋冀鲁豫战区)集中在津浦路徐(州)浦(口)段,北线(晋察冀、晋绥战区)分布于“三路”(平汉路北段、同蒲路北段和正太路)“四城”(石家庄、保定、太原、大同)。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月,人民解放军共消灭国民党军71万余人,迫使蒋介石不得不从全面进攻改为向陕甘宁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从南、西、北三面进攻陕甘宁边区,胡宗南亲率14万人向延安推进。中共中央从以退为进的战略出发,于3月19日主动撤出延安。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相继发起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战役,三战三捷,歼敌2万多人,后又在沙家店全歼胡宗南部第三十六师,取得了打破蒋介石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良好开局。华东野战军在山东临沂以北的孟良崮发起战役,歼灭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人,击毙师长张灵甫,蒋介石不得不中断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与此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先后发起豫北攻势和晋南攻势,歼敌5万余人。晋察冀野战军在石家庄外围及正太路东段发起攻势,歼敌3.5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歼敌8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第一年,共歼敌112万,解放和收复城市288座,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当解放区军民在战场反击国民党军事进攻的时候,国民党统治区兴起了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二条战线。如毛泽东所指出:“中国境内已有了两条战线。蒋介石进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这是第一条战线。现在又出现了第二条战线,这就是伟大的正义的学生运动和蒋介石反动政府之间的尖锐斗争。学生运动的口号是要饭吃,要和平,要自由,亦即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⑥

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了驻华美军在东单广场强奸中国女大学生的暴行。12月30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严惩肇事美军”、“美军退出中国”等口号。天津、上海、南京、杭州、武汉、开封、青岛、广州、福州、桂林、重庆、昆明、台北等地学生纷纷响应。1947年5月,上海、南京等地大学生针对内战给学校造成的饥饿举行游行请愿,发出“向炮口要饭吃”的吼声,国民党当局对学生的正当要求敷衍塞责。5月17日,南京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五校成立南京学生联合会,决定在5月20日国民参政会四届三次会议开幕时举行游行示威,并呼吁北平等地大学“共同行动”。国民政府为了镇压学生运动,抛出《维护社会秩序临时办法》,并于5月20日出动大批军队、警察、宪兵、特务,殴打、拘捕和监禁各地学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二○”血案。这场反饥饿反内战运动,除南京、北平外,波及天津、上海、杭州、长沙、重庆、广州、武汉、福州、济南、昆明、桂林等60多个大中城市。

作为人民运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运动,促进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运动。1947年,全国有20多个大中城市120多万工人罢工。5月至6月,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省40多个城镇发生市民“抢米”风潮。广大农村反对抓丁、征粮、征税的民变此伏彼起,盛时蔓延300余县。

二、战略进攻与土地改革

1947年7月至1948年6月,是解放战争第二年。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毛泽东在当时提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⑦

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部署,战略进攻首先锁定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长江、淮河、黄河、汉水地区,采用“三军配合,两翼钳制”的战法。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实行中央突破,在山东发起鲁西南战役,强渡黄河,揭开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序幕。至7月28日,歼敌6万余人。从8月7日起,又兵分三路南下,先后跨过陇海路,穿越黄泛区,连渡沙河、涡河、汝河、淮河,于月底到达大别山。陈赓、谢富治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人,于8月下旬在晋南渡过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区,至11月底歼敌5万余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18万人,在9月下旬越过陇海路南下,进入豫皖苏地区。打入外线的三路大军,布成“品”字形阵势,把战线由黄河南北推进到长江北岸,直接威胁南京、武汉,将中原解放区提升为进军长江的基地。在外线出击的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各战场也捕捉战机展开反攻,为转入外线进攻创造条件。到1947年底,解放战争已经全面转入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走向全国胜利的战略进攻大转折。

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土地制度改革运动。在内战全面爆发前夕,中共中央就于1946年5月4日发布《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通称《五四指示》),把土地政策从减租减息转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1947年下半年,解放区已有三分之二的农村基本上解决了土地问题,广大农民革命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先后有60万人参军参战,6000万人支援前线。

为了使土地改革与解放战争相互促进,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在晋察冀解放区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工作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重申:“废除封建性和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至1948年秋,解放区又有一亿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下解放出来。政治上和经济上翻身的农民,在“参军保田”的口号声中踊跃参军和支援前线。东北在1947年至1949年有160万人参军,山东在1946年至1948年有580万人参加担架队和运输队。各地农民还组织民兵配合解放军保卫解放区,为夺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战略决战与南京政府的灭亡

解放战争第三年是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的战略决战阶段。这时,由卫立煌、傅作义、胡宗南、白崇禧、刘峙统领的5个战略集团,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在长江以北的东北、华北、西北、中原、华东5个战场上。由于各战场情况不同,战略决战选择东北战场作为突破口。

东北野战军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进行辽沈战役。主攻部队南下北宁路,控制阜新、义县、兴城、绥中等地,包围锦州,切断国民党军向关内的退路;承担打援任务的部队,在沈阳以西、以北地区集结,防止国民党军从长春、沈阳突围支援锦州。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攻打锦州,全歼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部10万人,范汉杰被俘。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攻势下,10月17日,长春国民党守军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9日,新七军投诚,随后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率余部放下武器,长春和平解放。蒋介石为保留尚存的军事力量,命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向锦州反扑,企图沿北宁路撤往关内。东北野战军乘胜组织辽西会战,在黑山、大虎山以东、饶阳河以西约120平方公里地区,全歼廖耀湘所部,廖耀湘被俘。11月2日沈阳、营口解放。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

淮海战役由华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联合发动,主攻目标是国民党军南线主力、占据徐州的刘峙、杜聿明所部约8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到临城(今薛城)、南达淮河的地区进行。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自11月6日至22日,歼灭刘峙集团下属黄百韬兵团,攻占宿县,孤立徐州。战役开始,华东野战军把黄百韬兵团包围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随后加以全歼,黄百韬被击毙。华中野战军攻克战略枢纽宿县,把增援的黄维兵团阻止在安徽蒙城东北的双堆集地区。第二步,自11月23日至12月15日,华中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一部,全歼黄维兵团,黄维被俘。国民党军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合围在陈官庄、青龙集一带并全歼孙元良兵团。第三步,自12月1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野战军又在陈官庄一带全歼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杜聿明被俘。

平津战役的矛头是指向占据华北地区的国民党傅作义集团。这个集团当时拥有60万兵力,以50万驻守东起北宁路山海关、西至平绥路张家口约500公里的狭长地带,以北平、天津为中心,包括海上出口塘沽港。进行这次战役的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部署,从1948年11月29日至12月20日,用“围而不打”和“隔而不围”的战法,完成对张家口、新保安、北平、天津、塘沽守敌的战略包围和战役分割,切断其南逃或西退的后路。12月21日至1949年1月17日,按照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战略步骤,于22日、24日攻克西头的新保安和张家口。由于东头天津国民党军拒绝接受和平改编,1月15日攻克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被俘。

天津解放后,北平国民党守军陷入重围之中。为了完好地保护这座文化古都,在中共的感召和各界爱国人士的敦促下,傅作义顺应民心,于1月21日在《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签字,下令所部出城接受改编。1月31日,解放军举行入城式,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人。对于傅作义下属的绥远省国民党军暂时维持现状,待条件成熟时按人民解放军制度进行改编。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政府主席董其武、兵团司令官孙兰峰通电全国,宣布接受和平改编。平津战役中实施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绥远方式”,对加速战略决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示范作用。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持续4个月又19天,歼敌154万人。蒋介石见败局已定,于1949年元旦发表文告,提出愿与中共“和谈”,同时附以若干讨价条件。毛泽东针锋相对,于1月14日发表时局声明强调:“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和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他任何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在下列条件的基础之上进行和平谈判。这些条件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⑧蒋介石理屈词穷,于1月21日以“因故不能视事”为由“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1月27日,李宗仁致电毛泽东,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并请中共尽早确定谈判时间和地点。

4月1日,南京政府谈判代表团抵达北平。自4月2日起,双方正式谈判。经过个别交换意见和会议磋商,4月15日,周恩来将最后定稿的《国内和平协定》交给张治中。南京政府代表团接受中共提出的方案,并派代表黄绍竑和顾问屈武回南京复命。国民党和谈最高指导委员会按照蒋介石的旨意致电张治中,不得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由于南京政府拒绝在 《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4月20日夜,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发起渡江战役。第二、第三野战军执行渡江任务,歼灭驻守江西湖口至上海段长江防线的汤恩伯集团,夺取南京、上海、杭州,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攻取河南信阳,威胁武汉,钳制驻守湖口至湖北宜昌段长江防线的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百万解放军分成东、中、西三个突击集团,在西起江西湖口、东至江苏江阴的千里江面强行渡江,23日晚,解放国民党经营22年的反革命中心南京,国民政府灭亡。

在解放战争凯歌行进的同时,中共就着手筹建新中国。1949年3月15日至2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批准政治局关于 “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6月15日至19日,中共和赞成中共建议的23个单位、134名代表,在北平举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通过《新政协筹备组织条例》,推选毛泽东等21人为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常务委员会推选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李维汉为秘书长。常委会下设六个工作小组,分头商定参加新政协的单位和代表名额,起草新政协组织法和政府组织法,起草共同纲领、会议宣言和政府公告,拟定国旗、国徽和国歌方案。经过三个月的紧张工作,新政协筹备会于9月17日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关于筹备会议的报告》和各项法律草案,决定将新政治协商会议定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这个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会议还讨论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北平为国都并从即日起改称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等56人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9月30日,会议胜利闭幕。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典,庆祝新中国诞生。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注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页。

②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3—1154页。

③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6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年版,第62—6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5—1246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4—1225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0页。

⑧ 《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9页。

猜你喜欢

解放区蒋介石国民党
在建设旅大特殊解放区的日子里
解放区的天
快过关了
郭沫若作序推荐的解放区作品书影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林海雪原(一)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吸烟的礼节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