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大河秀典》独特的传播方式

2010-12-20梁伶俐

新闻爱好者 2010年12期
关键词:情景剧大河河南

梁伶俐

《大河秀典》于2007年10月1日公演以来,好评如潮,成为河南广电新的经济增长点,被誉为“来河南必看的梦幻之旅”、“您不能错过的河南之夜”。如今3年多过去了,它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成为河南向外介绍中原文化的最佳名片。

《大河秀典》是表现“华夏文明、中原文化”的大型全景演艺,是大型室内情景剧。其以起伏跳跃的五千年华夏历史为经脉,以浮现五千年中原文明史的璀璨片段为内容,将中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神话故事和历史记载一一搬上了舞台,让人梦回千年,使人在观看演出的同时,认同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知龙的传人寻根拜祖的朝圣。它之所以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独特的传播方式。

情景剧的变革与创新,全息式演绎秀典

情景剧,又称为情景喜剧,源于美国。情景剧具有喜剧性、贴近性和地域性。其喜剧性主要体现在情景对话上,以幽默的语言方式打动人,要求演员具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如《成长的烦恼》、《人人都爱雷蒙德》等,每部剧都存在一条主线,事件线、人物线或是时间线。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将这种形式引入,它以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普通百姓为主要描述对象,从最初的《我爱我家》到如今的《炊事班的故事》、《家有儿女》等。

情景剧自引入以来就遵循喜剧元素,没有突破,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文化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新亮点的情景喜剧,容易使受众审美疲劳,亟须有新鲜的内容与成分加入进来,寻求情景剧的变革与创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各个媒体都在推陈出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尽可能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要求,抢占市场,寻求利润最大化。受众是媒介的“衣食父母”,媒介是为受众服务的。

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受众与传播的关系应总结为使用与满足理论。他将其比喻为“自助餐厅”:受众参与传播,犹如在餐厅内就餐,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口味及食欲来挑选饭菜。自助餐厅的主角是受众,媒介只是为受众服务的,特别强调受众的作用,受众使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受众自主地选择媒介,他们使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媒介与媒介之间为被选择、关注和使用而竞争。媒介为迎合受众制作不同的栏目,去吸引受众,从而达到传播信息与盈利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大众媒介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明朗化,媒介为满足受众的愿望或需求而不断地做出相应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受众的心理状况与需求都是随机的,因时因事而变的。媒介与受众两者之间不断地进行主体与主体间的交互,最终达到“双赢”。

媒介要求新求变,力求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受众的口味,才能赢得受众、赢得市场。《大河秀典》将全息理论运用到情景剧中,打破了传统模式。

传统的情景剧需要一个封闭的、相对独立的结构,剧情具有喜剧性、贴近性和地域性,有着清晰的故事主线。而《大河秀典》则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位,即具有全息性、地域性和传播性的大型室内情景演绎秀典,整个剧目始终围绕着一个穿越时空的原旨性提问:“我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

全息性是指诸多事物的局部与局部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包含相同的信息,或者某一事物低层次的局部包含着高层次整体的全部信息。《大河秀典》将每个部分都设置成厚重河南璀璨文明的缩影,贮存着整个物像的全部信息。例如道具青铜大鼎,看到它就能让人想起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国宝司母戊鼎;哀怨缠绵的小提琴曲《梁祝》响起,一片漆黑,一束光打在舞台中央,流传千古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绝唱便浮现在你的眼前。所以舞台上的演员、布景、色彩和音响虽然说只是秀典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具有自己的艺术特征和美感魅力,可以上升到结构层面成为影视艺术语言的诸要素,通过叙述事件的完整过程、渲染情绪的变化、表达人物的性格,能全方位地呈现出整场剧目所要传达的厚重河南、文化河南的旨意。所要传达的内容没有喜剧性,是正统璀璨的中原文化,寻求精神上的认同感与华夏文明的归属感。

承载文化传承的情景架构

《大河秀典》作为大型室内情景剧,要在一个既定的空间中演绎出中原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集中展现出厚重的中原文化,向观众传达文化河南的理念,它是一种传播活动。

每种传播活动都是在一个情景架构中发生的,传播有来源和目的地以及所使用的信息,具体来讲就是由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发出信息,并由一个人或更多的人收到噪音阻扰或曲解的信息,产生一些效果,并在其中含有一些回馈的活动。传播是彼此交接的,传播来源影响了受传者,受传者也同时影响来源或其他潜在的受传者,情景架构也在影响着来源和受传者。

《大河秀典》作为大型室内情景剧,需要在特定的空间中架构一个情景进行传播,舞台的布景和声、光、电的运用与所演绎的特定文化的历史时刻对观众和演员的表演至关重要,传播中的情景架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播的情景架构主要有四个层面:时间层面、心理层面、社会层面和物质层面。《大河秀典》中体现的主要有两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和时间层面。物质层面主要是指我们可以感知到的、触摸到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环境;时间层面说的是传播发生那一天所特有的时刻,及它在历史中所占的时刻。

时间层面。一种传播在历史中所占的时刻特别重要,因为信息的适宜、重要性、洞察力,大部分要看它们所发生的时间而定。试想,如果我们不知道一些有关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的信息所传播出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将很难加以评估其重要性和认同感。所以说一种信息要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选取好恰当的时间。

《大河秀典》要将其所蕴涵的文化传递出去,一定要选择好恰当的时间层面,及各种文化的历史时期,是一种传播活动。从夏代到北宋的3000多年间,先后有22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4个,中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的方面很多,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将其浓缩为18个方面。而《大河秀典》作为大型的室内情景剧演出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厚重的中原文化全部搬上舞台,只能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来进行展示,用于揭秘古老的华夏文明,表述其根源性。

《大河秀典》从中抽取了最具有典型特征的7个方面文化:史前文化、思想文化、英雄文化、商业民俗文化、科技文化、宗教文化和姓氏文化。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集中展现出五千年厚重的中原文化,它们是那些特定年代的象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最能代表河南的形象与声音,其中一些是河南特有的文化,将其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出来,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与认知度。

例如在《大河秀典》的开篇中,天地混沌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变成了山川和河流,女娲造人,伏羲结网捕鱼,展现渑池县的仰韶遗址等,它们集中体现了史前文化。史前时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等均在河南留有遗迹,出土了大量相关的文物,这说明河南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是中华民族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史前文化安排在开篇章节具有很强的根源性, 使节目一开场就显得大气磅礴。在《河之情》中的《金戈铁马花木兰》篇,“巾帼不让须眉”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木兰替父从军,她的家乡正是河南的商丘,她是英雄文化的象征。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英雄的地点均在河南,英雄文化是河南特有文化,其内涵是彰显保家卫国、忠贞不屈,这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所应有的精神。宋代铁面无私的包拯、南宋精忠报国的岳飞也均为河南人,至今仍为人们所推崇。

《大河秀典》在情景架构中的时间层面上进行了恰当的选取,并将7种不同的文化巧妙地编排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演员的肢体演绎、各种艺术手段和高科技的融合,向受众传递出厚重的河南文化,展现了五千年璀璨的中原文化。

物质层面。物质层面是传播的情景架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往往是指可以触摸的物体或是实体的环境,它是客观可视的、实实在在的物体。

《大河秀典》作为大型的室内情景剧,它需要在特定的背景中完成整个作品的演绎,它的物质层面主要指现场布景及其所展示的传播环境。由于它是由不同的章节所构成的曲目,各个章节中的布景、灯光、色彩、造型等各不相同。《大河秀典》每个章节的情景架构的物质层面不尽相同,随着节目的进展,所需要的表演场景都需要变化,它们主要涉及的有舞台的布景、音响、服装、灯光、色彩等。它们是为演员的表演艺术服务的,它们是室内情景剧的综合成分,在舞台上都隶属于表演。

舞台是影视艺术语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和造型表意的基本单位,它是人的直觉与客观事物之间最活跃的中介,这种中介对所传达的节奏美、和谐美和含蓄性进行评判阐释,并解释其中所蕴涵的启示力量。人感知和认识事物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据统计,人与外部世界的交流60%~80%靠视觉,20%~40%靠听觉。人们依靠它们实现与外部的交流,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通过它们获得审美体验。如演出前所看到的舞台布景是巨大的金色树根,金色象征着财富、智慧和荣耀,是骄傲的色彩。用于最初说明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骄傲和自豪,同时创作者也在借用树根来表达贯穿于整个剧目的主旨“我从哪里来?你从哪里来”的寻根理念。

《大河秀典》共分为13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构架出不同的情景,在此展开文化的传承与洗礼,使观众进入了悠长的时光隧道,一起梦回千年,品味厚重的中原文明。演出中淡淡的雨雾、怡人的香芬、突现的雨帘、哗哗的水声、熊熊的烈火、万盏的香灯、滔滔的黄河等,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整个表演过程中运用多元的艺术手段,各种高科技的应用加上演员的演出,使得在情景架构中传播效果达到最佳。

《大河秀典》在情景架构的时间层面、社会层面和物质层面进行了精心的选择,将节目安排得有条不紊,为观众带来全息式的体验与美的感受打下深厚的基础。

《大河秀典》作为大型室内情景剧,意在向外传播河南所拥有的厚重的文化,是一种传播行为。在传播的过程中,良好的情景架构使传播易于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情景架构的时间层面所选择的历史时期具有典型性和时代感,物质层面的舞台布景、音乐、服装、色彩等为演员和观众的理解与沟通搭建良好的桥梁。在《大河秀典》中演员通过自己的表演,将信息传播出去,观众随着演出的进行不断地接受着信息,但是否达到了传播者真正的意图,关键在与传者和受传者之间对所传递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的理解。

在传播时,不仅话语是信息,图画背景也是信息,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也是信息,而传递信息的通道却是多种多样的,发出与接收信息的生理器官,载送信息声、光、电等。传者和受者都接受和发出信息,其中来自受者的信息更为重要,它是对来源信息所作出的反应,它能告诉传者到底他所发出的信息有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大河秀典》开演两年多的时间,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好评如潮并不代表裹足不前。《大河秀典》仍不断地根据学者的评价和观众的反应进行节目的调整和编排,尽可能满足不同观众的欣赏水平,做到雅俗共赏,把厚重河南、文化河南的形象进行广泛、有效的传播。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传播,信息的传播对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媒介的品位直接决定着受众的多寡。《大河秀典》是一台具有中原文化風情的秀典,是一次全息式的梦幻神奇的演出,使观众犹如进入悠悠的历史长河,尽享厚重河南的文化魅力,它引领着华夏儿女共赴精神盛典。《大河秀典》突破传统的情景剧模式,打造的中原首部大型情景演绎秀典,通过良好的情景架构,不仅给受众带来艺术的享受,领略璀璨的中原文明,而且收入颇丰,成为河南广电新的经济增长点,做到了“双赢”。中华之脉,大河源起。

参考文献:

1.李正茂[台]:《传播学通论》,时报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

4.周安华:《现代影视批评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董方晓

猜你喜欢

情景剧大河河南
难忘的科学情景剧表演
新媒体时代下情景剧的“新”呈现
——以情景剧《半条被子》为例
大河奔腾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大河奔流
(情景剧)一江之水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大河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