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不断提高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2010-12-18江苏省军区参谋长庞士勇

国防 2010年7期
关键词:军事训练民兵装备

■ 江苏省军区参谋长 庞士勇

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指出:要始终扭住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这一核心军事能力不放松,统筹抓好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部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民兵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战时担负参军参战、支援保障现役部队作战的重要任务,平时要完成反恐维稳、应急救援等非战争军事任务。提高民兵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必须切实把军事训练摆在战略位置,积极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进一步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

一、着眼形势发展,牢固确立民兵军事训练新观念

变革的过程就是冲破旧观念、确立新观念的过程。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必须着眼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更新和确定与信息化相适应的新型训练观念。一是要确立体系作战的新观念。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是诸军兵种共同实施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是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是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高度融合的整体对抗。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时配合和保障现役部队作战的骨干力量。必须紧密结合民兵的自身特点和实际,始终把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作为军事训练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按照“战训一致”要求,大力开展使命课题和针对性、实战化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确保其与现役部队“并肩作战”时能够实现“无缝对接”。二是要确立信息

主导的新观念。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民兵将由过去的直接参与作战向支援保障作战为主、由补充一般兵员向补充技术兵员为主转变。任务转换和角色改变要求民兵军事训练必须紧紧围绕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用信息化理念指导和筹划民兵军事训练,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来牵引和提高训练的质量及效益,把突出信息化训练内容、运用信息化训练手段、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贯彻到军事训练的全过程、全领域,促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三是要确立军民融合的新观念。当今时代,社会经济与国防建设、民用技术与军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阔,为民兵军事训练提供了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军民融合舞台。要主动摒弃闭门搞训练、常年老一套、反复训基础的传统做法,充分挖掘地方人才、技术、装备等资源优势,坚持走开放共享、集约高效的军民融合式训练路子,将军事训练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人才培养纳入地方教育体系,将训练保障纳入地方社会化保障范围,不断完善融合机制,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高融合层次,在融合中提高民兵军事训练质量和效益。

二、紧贴平战任务,积极拓展民兵军事训练新内容

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的核心要素。要认真研究和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民兵军事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担负什么任务、就训练什么内容”的要求,不断构建新的内容体系,最大限度地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一是扎实抓好入队训练。入队训练是民兵军事训练的起步阶段、基础工程,直接影响着训练的后续发展和质量提高。要充分认清信息化条件下加强入队训练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民兵入队训练的内容、要求和外延,按照新大纲要求,逐课目、逐内容、逐人员训实训好。要突出基础知识学习,切实把信息化知识和高科技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学懂弄通。要突出基本技能训练,抓好精准射击、娴熟操作、精确指挥基础训练,为全面提高战斗力打下坚实根基。二是始终抓好使命课题训练。按照“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要求,抓好信息化条件下和复杂电磁环境下使命课题训练。要与联合作战任务相衔接。防空作战、海上作战和地面防卫作战分队,要围绕“打得准、防得住”的要求,突出防空预警、火力拦截和电子对抗训练。要与支前保障任务相衔接。军兵种民兵分队和各类支援保障分队,要围绕“用得上、保得好”的要求,突出对接训练和协同演练。要与兵员动员任务相衔接。战时兵员动员对象,要围绕“召得回、补得上”的要求,突出快速集结和岗位技能训练。要与平时任务相衔接。应急维稳、应急救援分队,要着眼“拉得出、控得住”的要求,突出处突维稳和班(组)协同训练,通过应战训练与应急训练的有机组合,不断提升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三是突出抓好新装备训练。随着民兵武器装备的快速发展,一批新型武器装备陆续配发民兵,满足了战备训练和执勤需要。各级要把新装备训练作为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民兵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广泛开展学习新装备、熟悉新装备、掌握新装备的群众性练兵和比武竞赛活动,真正把新装备训练好、掌握好、使用好,切实解决技术性能不熟悉、操作使用不熟悉、安全规定不熟悉等问题,缩短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同时,要着眼发展趋势,大力开展民兵暂未配备、现役部队已经列装,以及遂行多样化任务可能配备装备的研究和训练,培养储备一批训练骨干人才,为未来民兵装备调整后尽快形成战斗力奠定基础。

三、深化训练改革,努力创新民兵军事训练新方法

思变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推进民兵军事训练转型,要不断改进训练方法,丰富训练手段,拓展训练思路,由单纯的集中训练为主向多样化训练模式转变。一是普及推广“三化”训练。继续坚持基地化训练,按照“三年一个周期”要求,成建制、分批次组织民兵分队到训练基地(中心)集中驻训。同时,要进一步整合训练基地资源,拓展训练功能,不断提高民兵训练基地的使用效益。大力发展模拟化训练,在当前民兵装备配备较少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和吸纳军地科技成果,积极开发模拟训练器材和教学软件,开展指挥训练和重型装备、新型兵器、复杂专业训练等模拟化训练。积极探索网络训练,依托“四网一中心”(军队指挥网、单位局域网、地方政府网、程控电话网和指挥控制中心),广泛开展网上教、网上练、网上考和网上演,实现“网上共享、异地同训、共同提高、增加效益”的目的。二是积极拓展挂钩带训。要按照专业对口、就地就近、区域协作、联战联训的原则,及时与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军队院校和装备生产厂家开展挂钩训练,进一步探索研究“走出去、请进来、联合训”的“开放式”挂钩训练模式。在对象上,突出干部骨干和防空、通信、军兵种民兵分队等队伍;在内容上,重点安排信息化知识学习、新装备操作、多兵种演习等内容;在形式上,广泛采取请教练员带训、选派干部骨干跟训、成建制合训、网上联训等方法;在机制上,要逐步建立联系通报、联席会议、检查考核等制度,推动和促进挂钩训练的健康发展。三是不断丰富岗位练兵。民兵大多是生产骨干和技术能手,平时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工训矛盾比较突出。同时,部分支援保障分队战时手中武器装备就是平时生产工具和设备。因此,立足岗位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是当前民兵训练的重要形式。利用上班前点名和下班后讲评,穿插安排军事基础知识和技能“补差”训练;借助平时生产和突击性任务,开展“接口”训练和带战术背景的综合演练;结合设备检修和企业培训,组织技能考核和比武竞赛,促进生产力与战斗力的同步跃升。四是加大军政军民联合训练。按照“谁牵头执行任务、谁牵头组织训练,谁执行任务、谁参加训练”的思路,下大力抓好民兵与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和地方相关部门的联合训练。要建立机制。位置相近、专业相同、任务相似的民兵和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要建立共享资源优势、共用装备器材、共联训练内容的联合训练机制,并由军分区(警备区)牵头抓好训练落实。要抓住关键,重点突出指挥员和干部骨干的指挥协同训练,提高指挥水平和能力素质。要拓展对象,定期开展以城市防空、沿海防卫、维稳防暴、救援防灾等内容的军政军民、友邻部队、协防单位的联合演习,熟悉指挥关系,掌握基本程序,密切协同动作,不断提高军民联合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整体行动能力。

四、把握关键环节,不断加大民兵军事训练保障力度

完善的训练保障是推进民兵军事训练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进一步优化整合保障资源,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切实提高训练保障的综合效益。人才保障是根本。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民兵军事训练,必须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兼互补、数量充足、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要采取“专、兼、聘”相结合的办法,坚持从人武、专武、民兵干部和职工中选拔,从人武学院毕业生中录用,从现役部队和地方单位中聘请,不断优化教练员队伍结构。要采取定期集训、挂钩带训、送校培养和参加重大活动等方法,加大教练员培训力度,使之成为民兵军事训练的行家里手。场地保障是支撑。要按照“四级组训体制”和具备承训本单位主要专业兵种的要求,抓好现有民兵训练基地(中心)改建、扩建和综合整治,增加兵种训练设施,改善内部生活条件,加强训练场地建设,逐步建立与训练任务相适应、与训练大纲相配套、与训练对象相一致,设施齐全、手段多样、场地配套、功能完善的新型民兵训练基地(中心)。经费保障是关键。要按时落实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民兵训练经费,确保按时到位、专款专用。按照《民兵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及时协调落实城市民兵训练经费,确保训练工作顺利开展。教(器)材保障是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采取集中购置、地方租借、自编自制、研究革新等方法,配齐各类教(器)材。要拓展军民融合式保障新路子,采取“军队系统编队伍、地方政府配装备”的方法,加大维稳、救援等军民通用装备器材保障,逐步建立上下结合、军地结合、分级保障、多法并举的新机制,推动和促进民兵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猜你喜欢

军事训练民兵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借助军民协同创新发展,构建网络化模拟军事训练体系
港警新装备
基于对抗解释结构模型的军事训练方法可推广性评价模型
防晒装备折起来
国有企业民兵武装工作探讨
地方高职学生军事训练组训模式创新构想初探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飒爽英姿女民兵
广东省圆满完成民兵报废危险品销毁处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