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情偶寄
——古代文房

2010-12-13董千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0年11期
关键词:笔帽文房闲情

董千

闲情偶寄
——古代文房

China Furniture and Arts

董千

中国的古代文化,其实就是士大夫的文化。士大夫是个独特的阶层,是封建社会的精英,是文化的创造者、推动者和传承者。在千百年来的历史中,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全面的生活格调与精神典范。在纷乱而易于沉溺的现实中向往道德与人格的升华,似乎是历来的文人们最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艺术,恰好是这两个矛盾中间最好的寄托与过渡。

清代剧作家李渔的《闲情偶寄》一书(图1),是文人们纯小资的生活范本,里面有音乐有美食有花鸟鱼虫有琴棋书画,充满了有滋有味,闲情自得的生活艺术。

而文人们的书房,是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也是艺术的重要发源地。在这里诞生了数不清的锦绣文章;这里的器物,也与普通居室里的器物不同,由于主人们的文化成就与追求而被赋予了特殊的艺术趣味与人格象征,被称作文房雅玩。

文房雅玩涵盖了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书房文玩:笔筒、笔架、砚滴、水盂、笔洗、镇纸、薰炉、臂搁、印盒、墨床、印章,及复原文人书房陈设等等;质地也涉及纸、墨、铜、玉、瓷、木、竹、牙、石、水晶、玛瑙等十余种材料。单是竹木器漆一类的文房,已足以让人感叹——文人的雅,留在了文房里,留在了文房用品的细节里。

图1 闲情偶寄

图2 明代红雕漆人物狼毫笔

毛笔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书写工具,更是古代文人博功名、夺魁首、取状元之利器,前人重笔,所以它一直居于文房四宝之首。明代红雕漆人物狼毫笔(图2),通长25厘米,笔头以狼毫制成,狼毫是毛笔制作中最普遍使用的三种用料之一,采自黄鼬的尾毛,属硬毫,其力介于羊毫、紫毫之间。笔锋利挺劲,容易着力,便于掌握。笔帽以浮雕手法雕刻梧桐树下一童子持灯引路,一官员持笏板紧随其后。笔帽顶为团寿纹,笔帽口处水波纹夹梅花纹。笔杆浮雕一着官服的老者,后一童子持长扇立于松树山石之间,笔杆尾部雕回纹,整个画面充满吉祥意味。纹饰错落有序,雕功纯熟老练,功力深厚娴熟。

笔筒是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据文献记载,它的材质有镏金、翡翠、紫檀和乌木,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传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制作的。清乾隆黄杨木雕东山报捷图笔筒(图3),呈椭圆形,鹅黄色,嵌紫檀木口缘和底座。筒壁采用高浮雕技法,以山崖屏障为界,将画面分为两部分。山壁右侧为曲径幽林,古松插壁,垂荫如盖,松下三位老者围石桌而坐,谈笑自若,正在对弈。三位侍女立于老人身后,手持莲花,相顾低语。山壁左侧树高林深,峡谷重叠。两骑士高举信旗,争先恐后,策马奔驰在谷道林间。

山涧一侧的石壁上刻有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

“赌墅已因胜谢元,即临大事祗夷然。淮淝捷报传飞骑,屐齿何妨折不全。

鲁珍绝技继朱枀,逸品流传颇寡逢。对弈人间若无事,传神是谓善形容。”

图3 黄杨木雕笔筒

图4 清贴黄炕几式文具盒

图5 清紫檀木百宝嵌双螭纹盒

图6 明竹雕松鼠砚盒

乾隆帝丙申御日御题。下方有楷书“古”“香”二小印及“槎溪吴之璠”、“鲁珍”等款识。

这件笔筒取材东晋淝水之战,讲的是东晋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队的故事。雕刻层次清晰,虽然纹饰满布全器,但布局妥帖自然。尤其是谢安那胸有成竹的神态,表现了运筹帷幄、落子必胜的信心和毅力,与策马疾奔的信使形成一静一动的鲜明对比,既有各自的独立性,情节上又互相呼应,使两部分构图连成一体。

清贴黄炕几式文具盒(图4),文具盒由四件组成,通体包镶文竹。台座为长方几式,正面设小屉五,高低错落,每屉均装铜钮,钮上配挂蝠形白玉片,以便于抽拉。较高的座面上立一木座方瓶,瓶分4节,可拆分成3层小盒。瓶口内斜插如意,肩部镶嵌白玉。方瓶旁为一木座椭圆盒。较低的座面上置一书函式二层盒。盒盖面上嵌玉书签。盒壁仿书口处粘贴竹丝以象征书页之相叠状,颇为生动。

这些文房用具(图5、6),造型小巧、生动可爱,摆在书房里,使得文人可朝夕相处,也可随身把玩,有雅有趣,其乐无穷。

栏目主持:张奕高甬加

猜你喜欢

笔帽文房闲情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文房四宝
《文房之物》
最雅『鼠标垫』,你了解多少?——『文房奢侈品』臂搁欣赏
夏日闲情
文房雅趣话砚滴
灯笼笔帽
闲情
笔头和笔帽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