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社会价值审视

2010-12-08高松山云林森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民办武术办学

高松山,云林森

●成果报告Original Articles

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社会价值审视

高松山,云林森

采用访谈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传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促进武术技术培训市场的升温和武术健身旅游的兴起、培养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培养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等方面。同时,就影响我国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一些主要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为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民办武术馆校;社会因素;社会价值

武术作为中华国粹,是昔日保家卫国的国防战技,也是民族传统体育的主流,更是现代塑造中国特有体育文化的重要运动项目[1]。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逐步加快,武术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调查得知,我国武术馆校以个体经营的达85%,集资联办的占9%,公办占6%。民办武术馆校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办学形式之一,从80年代发展之初,它不仅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而且成为培养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重要渠道和主阵地;同时,民办武术馆校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吸引了众多海外人士到中国学武、旅游,为我国传统武术地区的经济发展搭建了平台,促进了武术发展的国际化,也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世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社会价值研究

1.1 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民族精神

对河南省和福建省民办武术馆校的实地考察中发现,尚武崇德的精神得到了充分诠释。武术强调内外兼修,不仅包含了无尽艰辛的练习过程,更是一种内化自省,自强不息的求道过程,它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掌握一门技艺,更是无尽的人生财富,它所锻造出来的坚毅、勇敢、永不言败的精神是常人所不能理解的。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曾高度评价说:“武术练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塔沟武术学校几千名学生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超乎异常的耐力和精湛的武术技艺,通过奥运会的舞台,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昭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引来了世界的瞩目。武术馆校作为青少年习练武术的专门场所,通过武术训练和武德风范熏陶,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的情操[3]。这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觉悟,振奋民族精神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引发了武术技术培训市场的升温

调查显示,随着民办武术馆校的快速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武术馆校达到一万余家,并形成了年收入达十亿多元的产业规模。武术馆校的火爆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武术爱好者对武术的关注和参与,带动了武术相关市场的发展,大大刺激了武术技能培训市场的逐渐升温。目前,国内的武术技术培训市场活跃,在中国境内接受武术培训的国外武术爱好者不计其数。无论是北京、上海这些国际性大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镇山村(如陈家沟、孟村),都可以看见许多学习中国武术的外国人[4]。不仅如此,国外的中国武术培训模式也逐步建立并日趋规范。一时间,国内外掀起了武术技术培训高潮,各类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极大地加快了武术向外传播的步伐,为中国武术在国外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武术技术培训是扩大武术人口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促进武术产业市场健康发展置关重要的因素。一方面扩大了武术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加速了武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速度;另一方面,加强了武术师资力量的储备,特别是在武术技术培训市场与武术段位制的紧密结合下,不仅激发了更多人了解和参与练习武术的积极性,也使培训市场日益规范。同时,武术技术培训市场带动了武术器械、书籍、服装等武术用品市场的活跃,促进了武术用品供应系统的日臻完善。

1.3 为体育健身旅游注入活力

体育旅游是旅游业的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以旅游商品的形式,为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经营性项目群。武术作为一种体育项目进入体育旅游市场,为体育健身旅游增加了新的活力。由于国内武术旅游市场刚刚起步,传统武术健身旅游主要以境内外的中老年健身人群为主,市场发掘的空间较大。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以太极拳、木兰拳等为代表的武术健身项目受到中老年人的欢迎,且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武术旅游作为“特色旅游”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武术健身旅游在现代社会市场开发中凸现出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明显。例如,在2002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武当节”期间,当地接待游客10余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2 400多人次,旅游收入达4 960多万元;再如在2002年“十一”期间,河南省少林寺共接待游客8.11万人次,其中专门观看武术表演的游客达3.7万人次。据调查,由于民办武术馆校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这种大规模武术健身旅游内容,也促进了当前武术健身旅游的兴起[5]。

1.4 拓宽了武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本质是教育的竞争。《河南省2001-2010年武术发展规划》指出:“按照武术项目发展的特点,多元化的训练网络已经初步形成,业余训练工作除抓好业余体校及社会学校的训练外,充分调动利用社会力量,不断扩大业余训练规模,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建立规范的有偿训练制度。河南武术馆校的学生今后将是我们业余训练的主力军,抓好武术馆校这个‘蓄水池’和‘供应站’至关重要。”可以看出,民办武术馆校的迅速发展遵循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体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它正在逐步取代业余体校而成为培养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培训基地[6-7]。例如,河南省男、女散打队训练基地均设在民办武术馆校塔沟武校;福建的女子散打队训练基地也设在民办武术馆校,河南塔沟武术学校参加国际武术赛事及国家、省、市武术比赛450多场次,共获得奖牌3 923枚,其中金牌1 775枚。在国际间、洲际间对抗赛和世界级锦标赛中,夺得过101次个人冠军,在全国性的大型武术赛事中获得过230次冠军和20次团体冠军。此外,河南温县育才学校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一所太极拳文武院校。自创建以来,成绩辉煌,培养的运动员在县、市、省、全国和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127枚,银牌66枚,铜牌170枚,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由此可见,民办武术馆校正逐渐成为我国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的社会价值不仅体现在为各省市专业队、大中专院校、武术科研机构、军队、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而且还培养了大批保安、武打演员、武术教练、社会辅导员等大批实用型人才。

1.5 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为了使民办武术馆校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经济意识的武校管理者利用多种渠道开发财力资源,促使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保障学校的发展。他们利用举行各种类型的艺术节、交流大会、擂台赛的机会宣传自己,扩大影响。这种“武术搭台,经贸唱戏”的做法,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大量外来资金的注入,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8]。例如河南登封市,积极组织当地的民办武术馆校,充分发挥“少林武术”的名牌效应,大力发展武术产业的同时,还以少林武术为载体,扩大交流,搭少林舞台,唱经贸大戏,收到了积极的效果。自1991年以来,举办了7届由民办武术馆校为主力军的“少林武术节”,引进外来资金50多亿元人民币,引进项目200多个,经贸总成交额70多亿元。此外,还多次组织武术表演团赴港、澳、台、东南亚、日、美、欧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收获颇丰。这种借鸡生蛋、筑巢引凤的办法促进登封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由此可以看出,民办武术馆校所采用的各种发展措施,不仅推动了中国武术发展,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增长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2 影响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主要社会学因素分析

2.1 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对我国民办武术馆校生源的影响

经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教育部在2004年秋季学期大幅度扩大中央免费教科书发放范围的基础上,从2005年春季学期起,加快了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实施步伐,中央财政向包括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内的中西部地区3 000万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同时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 400万名贫困学生的杂费,并逐步落实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将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的阳光雨露。但民办学校不享受“两免一补”的相关优惠政策。调查显示,民办武术馆校90%的学生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年龄。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大量的学生会因经济原因而选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放弃就读民办武术馆校。所以,如何正确的看待这一严峻的现实,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给予政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民办武术馆校也要拿出具体可行的措施,依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调整办学思路,摸索新的办学路子,增强自身的生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

2.2 当地各级政府的税收关卡对民办武术馆校发展的影响

199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和199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规定“社会力量办学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并且规定要把社会力量办学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除了享受公办学校的全力和医务外,特别强调“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社会力量办学给予扶持,同时,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优惠政策(如无偿提供办学用地、免受配套费用等),支持社会力量办学”[9]。但民办武术馆校所在地的有关部门却常常混淆社会办学(泛指诸如美容美发培训学校、烹饪技术学校、缝纫裁剪学校和家用电器修理等经营性、无学历的培训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教委办法毕业证书有相应学历的学校)。而将一些正规的、规模较大的民办武术馆校列入社会办学形式,把这些武术馆校列入纳税范围。据调查,80%以上的民办武术馆校正承受着所谓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等税收的压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势必会影响民办武术馆校正常、健康的发展。所以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制定新的扶持政策,为民办武术馆校办学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创造更宽松的环境,成为21世纪民办武术馆校健康发展的首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3 进一步开发民办武术馆校社会价值的对策

3.1 借助赛事和媒体宣传,进一步提升武术馆校的社会地位

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巩固民办武术馆校的社会地位,扩大社会影响[10],笔者认为最为可行的就是借助媒体的宣传影响效应,多种形式的举办武术比赛,提高民办武术馆校的社会地位。诸如大力推广以武术健身为主的“太极拳活动月”;定期举办“武协杯”比赛;开展评选“武术之乡”活动;设立“武术散打擂台赛”等措施扩大民办武术馆校在社会的影响。同时,民办武术馆校应通过与大众传播媒介的联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增加比赛次数,扩大比赛内容,利用竞技体育比赛竞赛的杠杆调动民办武术馆校的积极性。例如,河南塔沟武校的艺术表演团从2003年起连续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04年8月,该校艺术团28名队员还参加了中国奥运艺术团在第28届希腊雅典奥运会闭幕接旗艺术演出,演出效果较好,为国争了光,为河南争了光,同时也为民办武术馆校争得了荣誉。

3.2 努力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时代,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对当前社会各个方面都不断渗透,市场经济对人的素质要求比以往更高,没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背景,而渴望通过体育运动技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职位是非常困难的[11]。因此,民办武术馆校必须让学生在提高武术技艺的同时,切实学习好文化知识,真正做到“文武双修,德艺并重”的办学原则,使他们成为“文以兴国,武以安邦”的合格人才。因此,在文化课教育上,民办武术馆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文化课在教学中的地位;加强教学管理,坚决贯彻“读训并重”的方针,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严肃课堂纪律,做好学生课堂考勤工作,完善学生文化课学习的奖惩制度,严把文化课考试关,建立完善的文化课考试体制。加强民办武术馆校文化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国家要求配备各个学科文化课教师,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善学校的招生制度,在学生生源上严把招生考试质量关,减少人情关左右考试结果,在重点考察学生技能的同时还要兼顾学生文化基础。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武校的文化教育状况定期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处理。武校管理者应根据教育部门规定,制订学年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规范使用教材,以此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强其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

3.3 民办武术馆校要做大、做强、做精

我国民办武术馆校要结合当地社会的发展情况,从市场的角度出发,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办学,同时坚持灵活的办学方针,才能取得长久的发展[12]。资金短缺是民办武术馆校管理者不可避免的难题,政府部门应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靠办学方多方筹资,改善办学物质条件,我国河南塔沟武校等一些学校已用实际行动为办学者提供了新的思路,诸如贷款建宾馆、开商店、成立校办工厂等。有些学校利用农村环境优势,开办养鸡场、面粉加工厂,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武校管理者应因地制宜开创新的产业,进一步促进武校发展,优化育人和训练环境。在具体工作中应确立“一个方向、两个支撑、三项建设、四种人才”的建设目标。一个方向就是创办具有武术特色的文武兼修方向;两个支撑就是要以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协调发展作支撑;三项建设主要指在办学的硬件、软件和活件上下工夫;四种人才就是要通过民办武术馆校的发展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武术人才,民办武术馆校要在“深化改革、继续调整、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做大、做强、做精。

4 结语

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民办武术馆校的存在和发展,为中国武术国际化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民办武术馆校是民办教育中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学校,是由我国传统的武术馆、社、会、站、中心之类的体育群团组织发展而来的,它在新时期通过自身的社会价值的体现,吸引了大批的武术爱好者从事武术训练,为培养高水平竞技武术后备人才奠定了人才选择的基础;同时它还是民族体育在新时期延续发展需要的产物,是体育社会化、教育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在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和培养我国高水平竞技武术后备人才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是,民办武术馆校要巩固、稳定其社会地位,必须找准其发展方向,冷静、客观的面对现实,认清自身的不足和长处,扬长避短,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寻找新的途径来发掘和培养具有武术培养前途和对武术有兴趣的武术苗子,使民办武术馆校真正成为高水平竞技武术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巩固其社会地位,发挥其自身作用,为国家培养能真正走出世界的竞技武术人才。

[1]曾于久,陈兴胜,肖红征,等.我国武术馆校现状与发展对策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2):42-45.

[2]吕光明.论我国武术馆校的综合评估[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11-319.

[3]胡卫.民办教育的发展与规范[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郑强芬.陈家沟武术学校现状调查与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2):57-60.

[5]姚丽华.河南省武术学校现状与对策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01.4-10.

[6]邓晓峰.我国民间的武校的现状及其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6,(6):36-49.

[7]董植寿,殷寿兰,蒲李周,等.武术馆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5):77-78,72.

[8]栗胜夫.我国武术学校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2,(3):39-42.

[9]《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1997]第226号.

[10]张耀庭.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1]苏肖晴.运动员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11):79-82.

[12]童地轴.对安徽省部分武术馆校的考察调研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9.

Social Value ofM artial Arts Halland SchoolDevelopmentM anaged By the People in China

GAO Songshan,YUN Linsen
(School of PE,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This articlemainly used the literaturematerial,interview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to study the social value ofmartial arts hall and schoolmanaged by the people in Chin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cial value ofmartial arts hall and schoolmanaged by the peoplemainly manifests is inheriting and develops traditionalmartial arts culture,promotingmartial artsmarket the elevation of temperature and themartial arts healthy body traveling,educating the practical talented person,impelling the local economy the growth and raising athleticsmartial a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the authors affects somemain social factorwhich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ofmartial arts hall and schoolmanaged by the people,and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in order to provide the theoreticallymodel for health development ofmartial arts hall and schoolmanaged by the people in China.

martial arts hall and schoolmanaged by the people;social factor;social value

G 80-05;G 852

A

1005-0000(2010)01-0019-03

2009-05-05;

2009-12-10;录用日期:2009-12-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BTY005)

高松山(1952-),男,河南汝州人,洛阳师范学院教授。

洛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洛阳471022。

猜你喜欢

民办武术办学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部发布民办本科教育首份“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