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我国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共生发展的理论初探

2010-12-08王婷婷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1期
关键词:共生体育赛事赛事

王婷婷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北京 100088)

众多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对于城市基本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以及人文环境建设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研究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尤其在共生理论下探讨体育赛事与城市如何实现共生效应,无论对于体育赛事还是城市发展来说都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共生理论的角度研究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就这个特殊关系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对共生单元进化的作用,以及如何指导共生单元的共同发展进行探讨。

1 共生理论来源

“共生(Symbiosis)”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最早是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于1879年提出的。指由于生存的需要,两种或多种生物之间按照某种模式互相依存和相互作用地生活在一起,形成共同生存、协同进化的共生关系。

《辞海》中把“共生效应”的概念界定为:是一个群体在各个个体间相互制约、相互给予、相互依存的过程产生一种新功能、新作用、新效果[1]。

随着共生研究的逐渐深入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共生”的思想和概念逐步引起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的关注,一些源于生物界的共生概念和方法理论在社会、经济等诸多领域内正在得到运用和实施,本论文就体育赛事和城市发展如何产生共生效应进行阐述。

2 城市发展和体育赛事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共生理论下,城市是体育赛事发展的载体,同时,体育赛事也是城市发展的推动剂。只有当城市发展与体育赛事有机而和谐的整合起来,才能使两个共生单元得到共同的发展。并不是所有体育赛事都能给举办城市带来利益同时促进赛事本身发展,只有在城市发展与体育赛事和谐交融的基础之上,城市和体育赛事才可以共生双赢。

2.1 体育赛事有助于城市快速发展

当今体育赛事传播越来越快,越来越趋于全球化,国外许多知名的大城市有很多都找到本城市和体育赛事的契合点——具有自己的知名体育赛事,如纽约举办的美网、墨尔本举办的澳网等,通过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城市形象,扩大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认可度,并借此促进国家或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

2.1.1 拉动经济增长体育赛事所能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是指由于举办体育赛事而给举办城市带来的除市场价值以外的净经济变化[2]。这些净经济变化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由于赛事运作而给举办城市带来的资金流动;二是本地区以外的赛事相关群体给举办城市带来的额外消费;三是由于赛事的举办带来的举办城市以外的经济主体在本地区的支出;四是本地区经济系统内由于举办体育赛事而产生的额外经济流。

2.1.2 推动城市社会软环境建设举办体育赛事,不仅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而且还可以提升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等软环境方面的影响力。通过体育赛事,能迅速整治城市的人文环境,充分展示自己城市的形象,扩大国际知名度,并借此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

2.1.3 有助于树立城市形象城市发展体育赛事以竞争的主要方式开始,目的是获得持续的竞争力。城市的品牌效应通过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提高城市的美誉度和对流动性要素、资源的吸引力,增强城市竞争力。

2.2 城市良好建设与协调发展推动体育赛事发展

城市可以为体育赛事发展提供契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营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品牌的培育与发展已经成为各行各业进行促进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措施,体育赛事的发展尤为如此。

通过在举办城市举行比赛,除了显示竞技运动的现代社会价值之外,还有其对体育赛事产业的影响,促使体育赛事本身得到传播,例如斯诺克这项运动尽管既非奥运项目又非中国传统运动项目,但由于斯诺克中国赛在北京的长期举行,又有中国本土选手的积极参与,使得斯诺克运动继“街球热”后再次在国内掀起热潮,从而促进了这项赛事的发展。

3 城市和体育赛事实现共生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措施

许多城市虽然近年来举办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却没有达到宣传城市、塑造城市品牌和某项体育赛事在举办城市持续发展下去的目的,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重赛事本身而忽视城市本身,或重视推广城市而忽视赛事的特性,使其昙花一现。另外,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在选择赛事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申办方面国内城市甚至恶性竞争,或者不顾城市发展实际和赛事群众基础,以及赛事城市品牌的相容性与和谐,一味追求短期轰动效应,忽视可持续发展。

在这些情况出现之下,若使体育赛事和城市共生发展,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3.1 城市应具备的有利于共生效应实现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问题

3.1.1 安全有保障举办赛事的城市应拥有现代化装备、训练有素的保安人员和先进的安保基础设施,详细周全的安全保卫行动计划和对付恐怖活动的有强有力的防范手段,以及经演习证明行之有效的场馆观众疏散方案等安全因素,以应对任何突发情况。

3.1.2 体育设施齐全、交通便利、通讯设备先进体育设施齐全是举办体育赛事的关键条件,各类竞赛场馆要适当相对集中,场馆地理位置、地质条件、气象气温等都能符合比赛顺利举行的要求;拥有现代化的交通和通讯条件,能够保证比赛期间的交通和通讯服务快速、准确、畅通[3]。

3.1.3 城市美化和环境保护良好城市绿化较好、空气质量较好,有较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和完备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有美丽、清洁、舒适的竞赛环境和生活环境。

3.1.4 有成功举办体育赛事的经验主办城市曾成功地举办过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比赛,其体育设施和组织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上拥有良好的声誉,拥有能策划、组织、实施赛事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有足够的能力、技术、场馆、设备和人才,能将赛事举办好。

以上的条件只是举办体育赛事所应该具备的宏观上的条件,办好赛事,举办城市还应在微观层次上处理好方方面面,只有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了,才有可能成功举办一项体育赛事。

3.2 实现体育赛事与城市共生发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2.1 最大的推动力——政府支持在我国现阶段,政府部门仍是体育赛事中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是体育赛事顺利完成的前提,是体育赛事成功举办的必要条件。单纯由市场来调节体育赛事产业市场会造成供给不连续和其他相关问题,亚特兰大奥运会城市品牌效应方面的损失就是一个典型的因缺乏政府参与而产生问题的案例,原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表示他不会再支持没有政府参与的奥运会申办城市[4];其次,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涉及的面特别广,有安全方面、建设方面、环境方面等等,单个企业去主办一个大型赛事会陷入复杂的协调困境之中,交易成本太高。

3.2.2 选择与城市特点具有匹配性的体育赛事体育赛事与城市是否匹配性,首先要考虑体育赛事产业是不是适合城市发展,这个城市有没有发展这类产业的市场等相关问题。要考虑到人文、历史文化、地域的属性等,例如我国北方城市气候寒冷,适合发展冬季体育项目的赛事,而南方就尽量避免选择冬季类项目。一般来说,根据其市场承载能力,大城市选择级别较高、规模较大或综合性体育赛事;而小城市应选择级别较低、规模较小或单项体育赛事。从赛事的方面来说,大城市有能力举办如此规模的赛事;从城市的角度来看,只有这样层次上的赛事才有带动城市更好发展、更加宣扬城市的力量。小城市举办赛事的功能则更多定位在让群众感受赛事的氛围,多为群众生活添加色彩上。

3.2.3 注重城市与体育赛事的特色城市应根据自己在产业选择、发展定位、资源等特色选择相应的体育赛事。尽管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同体育赛事对城市的产业体系的促进是不同的,如上海为了拉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引进了F1,因为赛车产业和汽车产业具有非常强的关联性,而上海正是希望在汽车产业上得到发展,这样就达到了赛事和城市的共生双赢。

3.2.4 实施科学的赛事规划实施科学的赛事规划,保证赛事收益最大化,科学的赛事规划要兼顾短期利益和长期收益;要兼顾经济结果和社会效益;要兼顾赛事举办的各个细节和考虑到赛事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5]。没有科学的赛事规划指导的体育赛事难免带有盲目性就必然存在失败的风险,这其中就要特别注意循序渐进的原则。一方面有利于体育场馆设施、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举办体育赛事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使城市的供给体系、整体功能和产业结构有一个逐渐成长的过程。

4 结论

体育赛事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长久性、交互性的过程。在现今社会,只有选择与城市特点相匹配并且具有一定城市特色的体育赛事,实施科学的赛事规划,才有可能保证城市和体育赛事可持续的互利共赢,最终产生共生效应。只注重一方获益或是不考虑赛事与城市相匹配的联合是无法长久的。

[1]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2]翟廉芬.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社会效益的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黎冬梅,等.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大都市经济影响之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3):23-25.

[4]余守文.体育赛事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D].上海:复旦大学,2007.

[5]沈佳,姚颂平.大型体育赛事的战略管理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11):19-23.

[6]刘希佳.我国高水平单项体育赛事组织结构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7]李颖川,陈钧,等.北京2008年奥运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4):5-7.

[8]李鹏,邹玉玲.体育赛事型塑城市特色[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58-163.

猜你喜欢

共生体育赛事赛事
本月赛事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体育赛事品牌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