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 10年反兴奋剂研究评述与思考

2010-12-08史立峰盛俊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伦理学兴奋剂体育

史立峰,盛俊林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88;2.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近 10年反兴奋剂研究评述与思考

史立峰1,盛俊林2

(1.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88;2.哈尔滨工业大学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通过查阅 2000-2010年近 10年来刊载在国内核心期刊及国外体育学杂志中有关反兴奋剂研究的论文,从概念界定、分类、历史阶段的划分、研究视角等方面对反兴奋剂研究进行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反兴奋剂;综述;近 10年

从有竞技体育的那天起,反兴奋剂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竞技体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1]。较国外相比,我国反兴奋剂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对其研究现状(特别是近 1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梳理,找出研究不足,利于今后有的放矢,以加快兴奋剂问题在体育界的消亡。

1 近十年反兴奋剂研究评述

1.1 近十年反兴奋剂研究情况统计与分析

从查阅结果来看,自 2001年北京奥运会申办成功之后,国内中文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反兴奋剂研究的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人们对北京奥运会是否能办成一届高水平兴奋剂检测运动会的高度关注。但自 2008年特别是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关乎兴奋剂研究的科研成果突然销声匿迹,人们忽然对反兴奋剂的研究热情到达冰点,这又从另一方面说明人们对反兴奋剂研究缺乏持久热情,其实,自北京奥运会之后包括第十一届全运会都有兴奋剂问题出现,因此,对反兴奋剂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常态的、持久的、逐渐重视和提高的过程。

1.2 近十年反兴奋剂研究中有关兴奋剂概念界定的评述

兴奋剂(doping)的概念于 1964年召开的国际运动医学会的国际兴奋剂会议上被采纳并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常的量和不正常的进人机体的途径使用生理物质,试图人为地以不正当的方式提高其在竞赛中的运动成绩的行为。而“使用违反体育和医学科学的道德规范,其包括使用被禁用的药物制剂和被禁止使用的方法”[2]的说法是当今学术界对兴奋剂概念界定的较为趋同的看法。

1.3 从伦理学视角研究反兴奋剂的优缺点分析

国内学者诸如王建治[3]、龚正伟[4]、孟田[5]等人做了大量深入研究,他们主要从兴奋剂使用与奥林匹克精神对立的角度出发,认为使用兴奋剂主要违背奥林匹克精神中自然原则、公正原则及国际公认的体育道德,这些研究对竞技体育伦理学的发展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花洪兴研究员力作《体育伦理学》有关兴奋剂的阐述最为深刻而有影响力,他认为体育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就是兴奋剂问题,反兴奋剂研究没有进步,体育伦理学就无从发展。

国外关注反兴奋剂研究的首推 Pieter Verhoogt团队,他们认为反兴奋剂从伦理教育的角度显得苍白无力[6]。研究指出在考虑竞赛的公正性同时更要关注运动员服用兴奋剂的动机是想获得一种比其他人更大的优势,还希望自己服用的同时而对手不服用。如果服用兴奋剂是为了利用对手,其行为是不道德、不允许的话,那么双方在同时都服用兴奋剂而各自认为对手没服用并且没有被检查出来,是否就是道德的呢?

所以,伦理学者没有执法权,仅从伦理教育角度不能根治兴奋剂的使用。

1.4 从心理学视角研究反兴奋剂的优缺点分析

国内许多学者从兴奋剂使用的诱因角度进行分析,他们的研究发现不外乎以下原因[7]:“借助外物实现自身目的的心理”、“逃脱制裁的侥幸心理”、“投机心理”、“争胜法则带来的偏执心理”、“超量比赛引发的补偿心理”、“舆论‘造就’的优胜至上心理”等,从心理学的角度挖掘兴奋剂使用者心思、思想、感情,有利于发现兴奋剂使用者使用兴奋剂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规律,可以给予那些想使用兴奋剂者从主观思想方面打打预防针,对兴奋剂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但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仅从个体心理条件或心理活动规律考察,忽视与社会条件挂钩,人们对兴奋剂使用诱因得不出整体认识,兴奋剂使用本身不能认为是孤立的运动员行为,他不仅可能意味着在使用者、教唆者及提供者之间一种网络关系,而且就使用者本身还包含向谁学习,被谁鼓励、默许及其他,所以,仅从心理学视角进行研究也有一定欠缺。

1.5 从法学视角研究反兴奋剂的优缺点分析

国内学者从法学视角研究认为:“加强立法”、“反兴奋剂机构独立”、“加强国际合作”等是反兴奋剂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国际上制订了一系列反兴奋剂条例和规章制度,诸如《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奥林匹克宪章》、《国际反兴奋剂协定》、《奥斯陆反兴奋剂宣言》、《世界反兴奋剂条例》等等,确实对一部分人有威慑作用,但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世界网坛,球坛服用兴奋剂现象大有有增无减的趋势。其实,由于各种原因,比如各国对兴奋剂执行标准不一,英国医药协会给出运动医学的定义:“运动医学不仅关心运动员疾病、健康相关的预防、诊断、治疗,而且,要保证运动成绩的最大发挥”[8],就为兴奋剂的使用打开方便之门。再有一些国家既无检测设备,又无检测标准、甚至连兴奋剂基本常识都没有,还有宗教、国家政权等等干涉例如:USPC对 G M(基因兴奋剂)所谓 The entertainment view认为:“竞技体育是娱乐产业,有必要为观众提供超人的表演来吸引眼球,以便获得财源滚滚。相比之下,所谓的伦理、道德法律等等之类的东西不值一提”[9]。可见,加强国际间反兴奋法规方面的合作是很必要的。

1.6 从医药学视角研究反兴奋剂的优缺点分析

此研究视角国内研究较少,国外研究比较成熟。美国Brown t.C andBenner等人认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医学的发展。但是,兴奋剂泛滥原因之一就是医药部门相关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药学家,医生 (队医)环节。例如“在高水平运动当中,医疗提供的质量有时就决定比赛胜负。”[10];加上“给一个运动员开药是为了保护健康和提高成绩之间划清界限很难。”;再有“运动医学已经与一种鼓励运动员,不光受伤的运动员,而且健康的运动员也要药品医疗的文化联系在一起”[11],加上获胜带来利益不断膨胀,运动医学参与者在提高运动员成绩方面就更为重要。结果之一是队医们越来越关注怎样使用更加复杂 (又比较隐蔽)的医药系统来提高成绩,让运动员更高、更快、更强以获取比赛胜利,或在选择的项目中更加有效的竞争,更加关注比赛结果,所以运动员不得不转向机械的(训练、信息)、营养的 (维生素、矿物制)、心理的 (训练、先验的、沉思)、药物的 (药物,毒品)等方面来换取优于对手的筹码[12]。其实获利丰厚是兴奋剂泛滥的最主要原因。有报道称 1985年在美至少有十个药贩赚 1 000,000-2 000,000$[13],在第十届全运会期间,某体育学院医院运动队队医堂而皇之在赛场兜售兴奋剂。巨大的利益诱惑,再如“Donike通过刺激植入动物的脑部电极产生大量的天然睾丸激素,并花血本与一日本科学小组合作生产能控制荷尔蒙分泌的电脑芯片以期赚取暴利。”[14]而鉴于目前检测能力限制,一些较为隐蔽的药品说不准已经在竞技体育圈广泛使用,只是无法检出而已。

可见,兴奋剂问题在医学界已经进入“贼喊捉贼”的怪圈而不能自拔,所以要想根治兴奋剂,加强医学界的治理也是关键。

1.7 从教育学视角研究反兴奋剂的优缺点分析

就全球范围看,教练、运动员、队医甚至国家官员系统参与兴奋剂事件的有之,前民主德国就是一例。药贩到处兜售兴奋剂的有之,美国各大体育馆都能很轻易的买到。于是得出“与其禁止,不如教育”的观点[17]。

我国虽就禁毒对学生作了不少宣传,但学生使用兴奋剂提高体育加试成绩而言,高考师范类体育加试中有之、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中有之、甚至有向中考体育加试蔓延的趋势,形势不容乐观。与高水平运动员相比,这一领域人数更为众多,任务更为艰巨,所以尽快在这一领域加强法规、法纪教育,进行兴奋剂的负面宣传、教育,净化校园体育环境。

2 反兴奋剂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出路

2.1 反兴奋剂研究存在的不足

2.1.1 研究方法的不足

俗话说,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器指的就是手段或者工具。反兴奋剂的研究属于社会学研究范畴,更严格的说是属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范畴,而体育社会学研究作为一门社会学研究体系,必然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我们的研究者基本都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其他方法就很少运用,有些问题也没有表明数据的出处和来源,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2.1.2 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不足

在反兴奋剂研究过程中最核心也是最困难的就是进行反兴奋剂风险管理研究。反兴奋剂风险管理是指反兴奋剂主管部门在反兴奋剂过程中,对反兴奋剂风险管理进行识别分析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与处理其风险,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行为。反兴奋剂风险管理的成本主要有执行成本、经济成本、机会成本、声誉成本和风险成本等等。尤其是兴奋剂检测花费较高,而是否使用兴奋剂一般从表面又难以辨别,所以经济有效的检测手段是今后兴奋剂检测的主要发展方向。

2.1.3 体育法学方面研究不足

体育法学研究显得非常粗疏,对相关权利的规定多为描述性而非实体性,相关权利性规定在现实中只具有口号引导性,而不具有实际执行力,导致很多权利无法落实。

有些学者研究此类问题仅仅指出反兴奋剂主管部门做法手段一刀切,有时很武断,尽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铲除兴奋剂在竞技体育泛滥成灾,以表反兴奋剂的决心,但是又往往会从其他视角看待这个问题,比如又回到心理学视角而不去找体育法学建设方面的原因和漏洞,故提出问题却没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2.1.4 反兴奋剂研究没有形成合力

首先在思想上未形成合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外一些国家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国家,他们无力也无兴趣搞竞技体育,所以他们认为参不参与国际反兴奋剂组织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思想上不够重视。

其次,在行动上未形成合力。世界上少数国家因为利益驱使以人权、伦理等等作为挡箭牌,干预反兴奋剂斗争,甚至有时还提升到一国主权的高度,不利于全球消灭兴奋剂。

最后,缺少健全的体制和完善的制度。首先从国际反兴奋剂组织体制和制度建设上来看,就不够健全,存在着制度缺陷,存在着明知道某某使用兴奋剂而不能得到制裁的尴尬。其次从各国反兴奋剂组织体制和制度建设上来看没有形成横向可连、纵向可串的制度网络,那么游离于制度之外的逍遥自在之徒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

2.2 反兴奋剂研究的方向与出路

2.2.1 加快反兴奋剂普及研究是当务之急

全社会应该像反毒品那样形成全民反兴奋剂的氛围,学校理应成为重要的反兴奋剂基地,宣传并要求学生在考试、比赛中不使用兴奋剂,各企事业单位、娱乐场所及社区也应形成反兴奋剂的重要基地,让兴奋剂无处扎根。

2.2.2 加速形成世界各国齐抓共管合力,并形成长效机制

兴奋剂问题是已成为危害全球竞技体育的国际问题,只有世界各国联合一致,在国际奥委会统一带领指挥下,在国际体育仲裁院的配合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反兴奋剂教育和斗争,形成全球反兴奋剂合力,竞技运动中使用兴奋剂问题才可能得以清除。

2.2.3 强化综合研究,既要注重不同视角层面的研究,更要注重多重视角的综合研究

有关反兴奋剂研究视角切入点很多,比如法学视角、教育学视角、伦理学视角、医学视角等等,但是他们研究的太窄太细化,单一视角或多或少都有不少瑕疵,比如教育视角的漏洞、伦理视角的无力、医学视角的无助等,都不能单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兴奋剂问题,只有结合多种手段,采取多种措施才有铲除兴奋剂的可能。

2.2.4 加强反兴奋剂科研,特别要强化反兴奋剂的社会学研究

由于起步晚,以及受研究经费等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的反兴奋剂科学研究无论从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已不能适应当前反兴奋剂斗争形势的需要。迄今为止,我国的反兴奋剂科学研究偏重于有关药物检测技术和检测方法的生物化学、化学、药理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方面,而对开展社会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重视不够。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解放思想,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转这一局面。

2.2.5 降低检测成本,加大处罚力度

对于降低兴奋剂的检测成本,可以考虑采取提高检测技术,新型兴奋剂基本采用的是化学和生物技术,我国反兴奋剂部门应加强国际交流,结合我国的生物化学科研机构的力量,可以有效提高检测技术,从而降低检测成本。

加大处罚力度是处理兴奋剂问题的又一法宝。由于我国运动员大多年纪轻轻就进行体育训练,文化程度不高,很多人唯教练是从,有时服药受到他人的唆使或威逼。加大对教练员、地方官员和队医等“幕后指使人”的处罚力度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1]苏小霞等.近 10年国际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及热点问题—对 IRSS杂志和 SSJ杂志的内容分析 [J].体育与科学,2007 (9):7-14.

[2]曲建康,尹霓.世界反兴奋剂的现状与进展[J].体育文化导刊,2006(1):80.

[3]王建治等.竞技体育中使用基因兴奋剂问题的伦理学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22):110-111.

[4]龚正伟等.体育运动中兴奋剂使用的伦理学思考[J].应用伦理学研究,2004(50):18-20.

[5]孟田.对竞技体育中使用兴奋剂的伦理思考[J].河南新乡师范学院学报,2005(18):66-67.

[6]PieterVerhoogt etcl.A(socio)economic analysis of doping using in elite sport[M].Aren’twe all positive,2004:1-15.

[7]朱俊全等.体育中滥用药物的心理学因素分析与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0):1349-1350.

[8]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board of science and provision, London,[J].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2004(1):24-26.

[9]Dr.Andy Mith.Gene-Doping:Sport,ValueandBioethics, Theethicsofhumangenetics;Challenges of the(post)genomic era [M].Strasburg,2003:171-180.

[10]Brownt.CandBenner.the nonmedical useofdrugsinw.n.Scott [J].principlesofsports medicine,1984:32

[11]Houliman.dyingtowin:dopinginsportandthedevelopmentofanti -dopingpolicy[EB/OL].http://book.coe.int/sys modules/RBS_ fichier/admin/download.php?fileid=3356,2009-12-22.

[12][13]Ivan Wadding.Doping in sport:a medical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 to university of Leicester[J].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2002.

[14] Todd. subject ’s namewithhold by request transcriptonfileatToddmclean collection[M].Journal Sport Hist, 1987.

[15]Edwards Harry,sport’s tragic drug connection:where do we go from here[C].Journalof Sport sociology Issues,2000(2):1-5.

[16]Robert TDawson.Thewaron drugs in sport Education:rather than prohibition may be the ans wer[N].BMC News and Views 2000(1):3.

[17]TerryTodd.senior lecture of kinesiology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anabolic steroid[J].The gremlins of sport journal of sport in history 2003(14):1-4.

Review of and Reflection on Anti-Doping Research in Last Ten Years

Shi L i-feng,Sheng Jun-li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Nanjing Jiaotong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Nanjing 211188)

Through checking research papers on anti-doping in domestic key research journals and foreign magazines on sports science in the last ten years,this paper reviews anti-doping research from such aspects as concept defining,classification,division of historical stages and research angle.Meanwhile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is pointed out.

anti-doping,review,last ten years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35—04

book=35,ebook=218

G80-05

A

1001—9154(2010)05—0035—04

史立峰 (1970—),男,江苏溧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法学。

2010—03—16

猜你喜欢

伦理学兴奋剂体育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我国兴奋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之评价研究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的使命所向与危机消解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