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0-12-06邓海艳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17期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考试成绩护理学

邓海艳

(湖南省湘南学院护理系,湖南郴州 423000)

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邓海艳

(湖南省湘南学院护理系,湖南郴州 423000)

目的:探讨项目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系2007级护理学专业(专科)的2个大班的学生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外科护理学》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然后将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并对两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价。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均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目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及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等。

项目教学法;外科护理学;教学方法;应用效果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对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操作都必须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地用于临床工作。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行护理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即由教师设置虚拟情境或任务项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操作训练,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1],实施在教学工作中是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包括查阅资料、收集相关信息、设计合理的方案、实施项目及评价项目,各个环节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成为咨询者或指导者,其主要任务是准备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2]。项目教学法促使学生以具体项目为中心,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分析、讨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探索性、创造性,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笔者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到《外科护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系护理学专业(专科)2007级l~2班(实验组)和3~4班(对照组)各1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两组所用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课时数、各个章节的授课老师均相同。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成绩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准备阶段

1.2.1.1 教师培训 组织全体《外科护理学》授课老师,学习有关项目教学法的理论与方法,转变教师的观念,掌握项目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及操作。做到真正能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案例为基础,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学生在运用中学,为运用而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2.1.2 设计教学环节、确立项目 课前1个月集体备课,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制定各章节的项目题目,选取典型临床案例,查阅文献、资料,设置虚拟“现实情景”,拟定情景问题,准备问题答案、收集项目中学生可能使用的资料,分析预测项目展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能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形成规范统一的教学模式。

1.2.2 实施

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方法逐步系统讲授,课堂教授、多媒体辅助教学、观看电教和临床见习等。实验组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采用项目教学法。具体做法:①确定分组,布置任务:教师针对相应的章节内容,提前2周把确定的项目教学设计及临床案例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以组为单位、以项目为大纲完成具体教学任务。②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制定项目任务、拟定项目计划。③学生联系学过的专业基础课和对具体项目问题的掌握情况,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图书馆的各类医学期刊和计算机网络查阅相关资料,协商并决定解决方案。④学生实施方案、完成项目并展示,可采用角色扮演法演示所给定的情景。⑤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实施效果。

1.2.3 评价

1.2.3.1 问卷调查 本课程结束后,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两组研究对象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该问卷内容包括学习积极性等15个方面,各项目分好、一般、差3个评价标准。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全部收回,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2 考核 两组在课程学习结束后,按大纲要求命题考试,采取教考分离,统一安排考试,按标准答案,由课题组老师统一改卷。学生技能考核成绩每项操作成绩按百分制计分,将各项操作考试成绩相加计算平均分即为技能考核成绩。然后对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

1.2.4 统计学处理

考试成绩和调查数据以SPSS 13.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考试成绩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结果

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 实验成绩 理论成绩实验组(n=100)对照组(n=100)P值92.62±4.23 86.65±4.45 0.001 87.42±4.14 82.15±8.02 0.000

2.2 两组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结果

见表2。从表2可见,实验组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特别在提高信息处理能力、自学能力、激发探索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团队精神、参与意识等方面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自主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评价[n(%)]

3 讨论

3.1 项目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和归纳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3]。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依靠教师单方面课堂理论的传授,讲授内容、讨论内容也是由教师控制。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被动的听、被动的记,很少主动参与教学,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而项目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以项目问题、典型病例的任务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必须主动参与、积极分工协作,自编、自导、自演。为使项目顺利完成,学生除了要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外,还会主动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将所学的知识整合起来,全面的分析、解决问题。安排的成果展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自豪感。因此,90%以上的同学能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由被动、机械性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知识掌握牢固。这种自主学习方式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加强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3.2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拓宽知识面

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分配给每组学生具体的项目任务,学生围绕项目任务,联系已学过的专业基础知识并查阅大量资料,对教材进行自学和独立思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并做出护理计划,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的自学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有所提高。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项目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结合,形成学生个人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4]。

3.3 项目教学法锻炼了学生的交流技巧及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

在整个项目完成及成果展示会上,都需要小组成员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如查资料、解决问题、成果展示编排、道具、角色扮演,都需要全体人员的参与,任何一个成员不配合,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整个小组任务的完成。只有密切合作、群策群力,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才能更好的完成项目,达到教学的目的,项目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项目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任务,通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分工协作可以促进知识的积累,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4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还要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实际临床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要深钻教材,查阅资料,项目设计合理,有良好的调控能力,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将学生的思路引导到主题上,以免走题,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具有良好的沟通。项目教学法使教师的传统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5]。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教师只是指导者。教师必须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而成为“学习者的顾问”、“教练”等新的角色。

项目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要求,适用于新的教育模式下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项目教学法在医学教育特别是在护理教育的应用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护理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该教学方式是否适用于各个课程、各个章节的教学,怎样应用效果才更好以及怎样才能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在教学中实践和借鉴同行经验进行探索总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不是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高度结合[6]。要处理好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特别是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注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马文华,王慧玲,陈巧力.项目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2):99-100.

[2]杨黎明,瓦格纳,赵斌娣,等.关于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的研究[J].职教论坛.2002,(18):4-9.

[3]林玲.项目教学在儿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07,20(5):1117-1119.

[4]徐利云,谢洪波.项目教学法与儿科护理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3):470-471.

[5]黄惠清,岑小玲,于绍清.项目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9):48-50.

[6]雷芬芳,邓翠珍,赵亚珍.项目教学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100-101.?

R-05

B

1674-4721(2010)06(b)-119-03

邓海艳,女,硕士,助教,主要从事外科护理学理论及实践教学。

[课题项目]湘南学院2008年度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Q002)。

2010-04-29)

猜你喜欢

外科护理学考试成绩护理学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案例教学法对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翻转课堂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跳过去
“五个对接”导向下的中职《外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斯诗私塾
中职外科护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的改革探索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