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直升机救援海德拉巴

2010-11-19梁宏涛杨国庆

解放军生活 2010年11期
关键词:机舱救援队灾民

李 翔 梁宏涛 杨国庆

7月底以来,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市久希等多个地区城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袭击,海德拉巴市是该国重灾区,由于海拔低于印度河流域,洪水至今没有消退,灾民住在狭窄河堤或被困在四周都是洪水的“孤岛”上,在中国政府和军委总部的安排下,9月2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国4架陆航直升机飞赴海德拉巴市,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任务,这也是陆军航空兵组建以来首次飞跃国门执行救援任务。

首次飞跃国门,执行救援任务,直升机飞行航线平均在海拔4500米以上,航路陌生,空气稀薄、气象复杂,对救援人员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此次的救援队员是由新疆军区陆航某部遴选出的精英强将,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凭着精湛的飞行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顺利翻越雪峰深峡,开辟了中巴新航线。几经转场终于抵达巴基斯坦海德拉巴市,这里是巴基斯坦重灾区之一,直升机救援队驻扎在海德拉巴市区一座军营里,这里也是此次直升机救援指挥中心。

面对救援地区的复杂环境,勇挑重担,不辱使命

灾区方圆上万平方公里的村镇被洪水淹没,形成一处处“孤岛”,灾民居住的河堤只有3米左右宽,地面松软,高压电线、发射塔、树干等障碍物多,造成直升机无法着陆,空投选点困难,稍有不慎,容易造成机毁人亡。

9月25日,直升机救援大队首次飞抵灾区上空,进行空中勘察然后为灾民投放生活物资。当地时间早晨8时,伴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声、顶着螺旋桨扬起的沙尘,一架标有“720”的绿色直升机驶离地面,由救援队总指挥、新疆军区陆航处处长沈正文亲自驾驶。“这次救援任务很特殊,我们是第一次执行在境外亚热带地区救灾任务……”刚上飞机,沈处长就给记者介绍情况。

上午9时30分,直升机救援队经塞赫万装载救灾物资后飞往该市久希地区,这里是一个海拔只有20多米的平原。由于海拔高度低,又遭遇该国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导致2个多月过去了,洪水完全无法排出。据当地政府统计,目前已造成1700多人死亡,2000多万人受灾。

从直升机上看,久希地区方圆几十平方公里,房屋几乎完全坍塌,没有坍塌的房屋由于洪水浸泡时间过长也成了危房,受灾群众在防洪岸堤上搭起临时简陋帐篷居住。河水受到污染,电力完全中断,当地气温每天在36摄氏度以上,受灾群众被洪水包围,机舱外整个灾区一片汪洋。

机舱内,机组成员望着灾区紧锁眉头,记者理解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灾民们估计只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派直升机来为他们送救命粮,但他们并不知道机组人员为此付出的汗水,一条为灾民运送救命粮的空中“生命通道”就这样在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中延伸。

上午10时25分,直升机到达第一个空投点,这里大约有20多户人家。看到衣衫褴褛、瘦骨如柴的灾民,队员们流泪了,他们知道巴基斯坦人民急需救援,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这次救援任务。由于连几平方米的直升机降落地都找不到,又害怕高度太高损坏救灾物资,机组果断决定在离地面30多米的距离空投救灾物资。

透过眩窗,记者看见直升机在稳稳下降高度,最低时感觉旋翼都快碰到旁边的电线了,眼看就要剐上,直升机忽然直直拉起,“化险为夷”。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张晓伟是不折不扣的“80后”,但他却有着从容的面孔、高超的技术。同坐一架飞机的巴军领航员扎西德看到这惊险的一幕,由衷的伸出大拇指称赞这位年轻的小伙子。

数分钟后,第一批物资全部空投完毕。机舱里的机务人员已是“面人”一般,被旋翼吹起的面粉和汗水混在一起,贴在队员们的皮肤上,没有人抱怨、没有人冲洗,他们透过机窗凝望着满载物资归去的灾民,看着这一望无际的水面,看得出他们心情是如此沉重。直升机又向第二个空投点飞去。

当地时间14时20分,全部物资投送完毕,队员们已经口渴难耐,尽管飞机上摆满了纯净水,但他们没有打开一瓶,他们要把每一瓶水都投放到异国兄弟的手中,这是救援队的使命,从中记者看到了他们光辉的人格魅力。

直升机安全返航,早已等候在机场的机务官兵立即迎上前去,对完成任务的直升机进行全面检查,并加注好油料,做好再次起飞的准备。

14时30分,最后一架直升机落地,这次在巴基斯坦的救援任务,创造了直升机首次在亚热带地区救灾的我军陆航史上的多项纪录,开辟3条救灾航线,实现了救援队首次执行任务“零失误、零差错”的目标。

戰胜高温酷暑,恪尽职守。救援任务顺利进行

海德拉巴市属于热带地区,白天平均气温在40摄氏度以上,机组人员每天在机舱里进行高强度的工作,用自己的爱心、细心和耐心为当地灾民空投各种救灾物资。炎热的天气使飞机起飞的极限载重量减小,但是本着多拉物资、少耗油的原则,救援队员在每天的6点钟日出前就要准备起飞。炊事班专门为早起晚归的飞行员准备好了咖啡,给他们提神、降暑。

4架直升机都来自寒区,来到海德拉巴后,各种机载电子设备和散热体系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造成各种功能衰减,对机务人员维护保养造成严峻挑战。起飞前要做全面细致的测试、检查,降落后他们要做精心的维护、保养。每次加油,油料员都要仔细化验油料品质,以免油料质量有出入导致飞机动力不足,造成严重后果。一次飞行任务结束后记者随车回到营区,等到饭快吃完时才见到一个个大汗淋漓的机务人员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餐厅。不管是烈日炎炎或是饥肠辘辘,他们不曾抱怨、不曾懈怠,只是用恪尽职守保障着救援任务的顺利进行。

高温潮湿天气下直升机发动机启动功率大,涡轮转速高,容易出现超温超转现象。机组人员每天在机舱里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记者透过驾驶室看到,酷热难耐的机舱中,沈处长、副驾驶谢商伦经常是满头大汗。在后来几天,当巴方联络官鲍勃得知救援队谢商伦在完成首次救援任务时在高温中暑情况下仍坚持奋战在救援一线,他敬佩地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直升机的飞行员不仅飞行技术好,人更好,是我们真正的好兄弟!”

在巴基斯坦救援的20多天时间里,救援队员战高温、斗酷暑,克服种种难题、闯过道道难关,帮助巴基斯坦灾民度过这最危难的日子,圆满完成了救援任务。此次救援既锤炼了部队又增加了两军的交流,增进了中巴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密切了中巴两国关系。

责任编辑/乔玉

猜你喜欢

机舱救援队灾民
船舶机舱镍铜合金海水管系的管理与维护
一个“太阳能灯”男孩
可口可乐的面试题
春雨威胁海地灾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