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探析

2010-11-18张建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叙述人物特征

张建

内容摘要:笔者以心理分析派代表作家施蛰存的《梅雨之夕》《将军底头》《魔道》等作品为例,结合其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色,探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叙述、思想、人物三大要素的特征。

关键词:施蛰存 心理分析小说 叙述 思想 人物 特征

心理分析派作为独具一格的现代小说流派,该类小说在内容上主要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参照,对人物心理尤其是性心理的描写追求深入细致,文风上则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风格,因此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性、社会性、人文性和思想性都鲜明而突出。虽然在30年代,心理分析小说因其特殊的表现手法与对性心理的描写,加上一些历史原因,令施蛰存遭到了诸多诟病和非议,但现代文坛早已对其做出了肯定,认为其心理分析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值得学界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笔者下文以上述作品为例探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中叙述、思想、人物三大要素的特征。

一.叙述特征探析

由于施蛰存在创作心理分析小说时意识流手法的运用,小说中引领全文的是人物的潜意识,叙述线索便往往被隐藏起来,使得小说呈现出颇为浓厚的散文风格。以《梅雨之夕》为例,整部小说被大段大段的思想独白所填满,对人物行为、场景变化的描写也基本都是通过“我”对人物与场景的直观或客观感受来表现的。由于人的思想本身就具有跳跃性和不定性,所以有些读者在初读《梅雨之夕》时会有小说叙述过于松散的错觉。但事实上,如果以观赏散文的方式来读《梅雨之夕》这部小说,就很容易发现其叙事线索,整部小说里反复强调着对雨和少女的心理感受变化,而这两种对不同事物的感受又不时地交杂在一起,最后甚至产生潜意识的感受共鸣。正是这种心理和潜意识上的轨迹决定了小说的叙述结构,这种叙述手法与散文中“形散而神不散”的叙述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正是心理分析小说在叙述上的独到之处。

二.思想特征探析

小说的思想特征往往反映出时代特征,心理分析小说也不意外。施蛰存创作心理分析小说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正处于保守思想与解放思想激烈碰撞的年代,这种思想碰撞也在小说中加以体现。例如《将军底头》虽然在时空上位于古代,但其思想却立足于现代,深刻反映出人性的矛盾之处。如果以封建传统思想角度看,压抑性心理、英勇战死的将军自然是伟大且令人敬佩的,但如果从现代的人性角度看,他则是可怜、可悲、可笑的。这种对传统封建思想的否定在小说结尾处少女对将军之死的冷漠反应一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令这篇心理分析小说染上了几分讽刺小说的味道。小说揭示出主人公即便是将军毕竟也属凡人,在除去了封建等级观念包裹下的种种光环后,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被打破,人性得以回归于人物,凸显了人物人性的基本面。其实在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中有许多地方都表现出封建传统思想与解放思想的对立,从而构成了小说的思想特征之一即新旧思想下人性分析的对比。

三.人物特征探析

心理是依托人物而存在的,因此对以心理描写为主的心理分析小说来说,人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在施蛰存的小说里,一方面小说中的故事具有很强的现实特征,将故事中人物的肉体限定在现实世界的框架内;另一方面,这些人物的思想却是不受现实世界束缚的,这些思想不断地跳脱出去,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与魔幻主义色彩,同一时点下人物现实特征与心理特征强烈的矛盾性令人物特征极端地凸显出来。以《魔道》为例,这部小说中现实的主要人物有三个:“我”、黑衣老妇人、陈夫人。黑衣老妇人在现实中只是“我”在旅途中邂逅的一个人,但是在“我”的心理上,她成为一个不受现实世界束缚的妖妇;陈夫人在现实中是朋友的妻子,虽然“我”对其产生了性渴望,但在现实中这种心理不可能实现,这时陈夫人在“我”的心理上就和老妇人重叠起来。这令黑衣老妇人和陈夫人都产生了多面性特征,这种多面性特征折射出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以人物塑造的冲突对应心理的复杂冲突可以说正是施蛰存小说人物描写的显著特征。小说中表现出的复杂的人性以及对于人物灵魂暗处的深刻剖析,令读者初读震撼,继而感触良多。

四.结语

或许施蛰存并没有刻意选择固定的风格与特色去创作心理分析小说,但通过对其小说中叙述、思想、人物三大要素的特征的探析,仍会发现小说中依然存在或多或少的共同色彩,使得作品产生了一种具有强烈个人特征的独特韵味。这种韵味不仅提升了小说的文学价值,而且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感悟与共鸣,真正把心理分析小说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学界对心理分析类小说的研究分析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单位: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叙述人物特征
抓特征解方程组
少点叙述,多点描写
浅析《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叙述的不可靠性
《拯救乳房》对创伤性体验与创伤后成长的书写
春天来啦(2则)
抓特征 猜成语
不存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