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阅读答题方略

2010-11-17王周平

新语文学习·高中 2010年10期
关键词: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答题

王周平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小说阅读考查的侧重点主要在于鉴赏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故事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和表达技巧等。本文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就小说阅读的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略作探讨。

一、 人物形象类

【命题特点】

文学即人学,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主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小说考查的热点。这种题型的命题形式有:1. 结合作品,简要分析“某某”人物形象;2. 小说中的“某某”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简要分析;3. 文中表现了“某某”哪些优秀思想品质。

【答题方略】

对此类题型,我们可从四方面思考:1.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2. 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等,进而发掘出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3. 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另外,答题要有依据,切忌无中生有,任意拔高,以偏概全。

【高考回放】

例1 简要概括祥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老舍《骆驼祥子》,2010年高考山东卷第21题)

【语段信息】

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

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是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也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儿慈善一些。

【温馨提示】

祥子攒钱买新车,可以看出他有追求,有理想。在人和车厂居住很勤快,也并不是巴结刘四爷,可以看出他真诚自然;从刘四爷对待祥子的态度和其他車夫不同可以看出祥子的真诚勤快;从虎妞喜欢和祥子说话,可以从侧面看出祥子脾气好。

【参考答案】有追求,有理想;勤劳本分;保持本色,真诚自然;讲究干净,受人言语。

二、 故事情节类

【命题特点】

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它是事件脉络发展、展示人物性格不可或缺的因素。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小说的起点。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 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 小说中某情节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3. 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及作用。4. 作者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答题方略】

分析小说情节时,可以从理清小说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同时注意情节安排的几个作用:1.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3. 照应前文;4.作为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5. 刻画人物性格;6. 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高考回放】

例2 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莫泊桑《保护人》,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

【语段信息】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第二天愉快地醒来,吩咐人送来报纸。他打开报纸念到:

有个桑蒂尔神父,被控告做过许多卑鄙龌龊的事……谁知他找到一位叫玛兰的行政法院参事做他的热心辩护人,该参事居然大胆地替这个披着宗教外衣的罪犯,给自己的同事们写了最恳切的介绍信……我们提请部长注意该参事令人不能容忍的行为……

他一下就蹦起来去找珀蒂帕。

【温馨提示】

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注意情节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明白其前后勾连、前有铺垫、后有照应等特点。

【参考答案】(1)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2) 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3) 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 环境描写类

【命题特点】

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揭示小说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主要交代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景物,暗示社会环境。常见命题形式有:1. 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2. 小说中几次写到某一景物,有什么作用;3. 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

【答题方略】

回答此类问题,首先找到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文章中的位置,不同位置的环境描写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然后概括所描写的环境。分析环境描写作用时,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 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 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3. 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4.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5. 奠定情感基调;6.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高考回放】

例3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许辉《碑》,2010年高考安徽卷)

【语段信息】

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草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哪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命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么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服,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挑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他那些地便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走。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温馨提示】

这段景物描写渲染春意盎然的氛围,烘托了罗永才的心境,表现了他的心理转变。正因为景色美,给他带来暖意,才会“再往前走”,才会在后面的情节中遇到老山民,这就是景物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向前发展。

【参考答案】特点: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

四、 主题思想类

【命题特点】

小说主题是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小说主题是小说灵魂,是作品的旨归。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 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2.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3. 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题方略】

把握小说的主题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 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2. 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抓住小说主题;3. 从文中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另外,把握小说的主旨,要立足于故事情节,并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随意拔高或主观臆断。

【高考回放】

例4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沃尔夫冈·博歇尔特《面包》,2010年高考广东卷)

【语段信息】

“真冷。”她說,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温馨提示】

妻子已经很明确判断出丈夫偷了面包,但她并没有明言,体现了妻子维护丈夫的尊严。丈夫在被窝中吃面包,妻子可以安然入睡,也体现了她对丈夫深挚的爱。最后妻子以谎话对谎话,更能体现她对家人和家的深沉的爱。再由此扩展到社会生活中,主旨自然就浮出水面。

【参考答案】小说通过饥荒中妻子维护丈夫尊严并为他省下口粮的小故事,不但表现了患难与共的真情,也歌颂了二战后饥荒中,人们互相砥砺、互相关爱的精神。

五、 表达技巧类

【命题特点】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它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2. 请分析……的表达效果;3. 小说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方略】

小说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外貌、语言、心理、行动、细节、环境等描写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悬念、伏笔、过渡、照应、详略、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有顺叙、倒叙、插叙等叙述方面的技巧,也有比喻、比拟、设问、对偶、对比等修辞运用方面的技巧。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高考回放】

例5 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李丽娟《静流》,2010年高考浙江卷)

【语段信息】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吐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孤独症患者。不能接受现实的是我的父亲。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弟头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著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则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温馨提示】

四个画线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文学色彩浓厚;这几个句子都独立成段,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过渡作用。另外,四个句子都是叙事者通过“我”的叙述评说来表达感受和看法的。

【参考答案】① 运用比喻,以有形写无形(“具体可感、生动形象”也可);② 独立成段,过渡自然简洁;③ 叙事者“我”通过评说表达感受、看法。

猜你喜欢

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答题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议小学语文课的儿童色彩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